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忠诚的含义
忠,《忠经》中述:“忠者也,一其心之谓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忠臣良将们对“忠”的身体力行。
诚,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忠诚作为道德规范,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企业等多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忠诚”为“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笔者认为,忠诚既包含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又包含遵守诺言、诚实守信。
二、忠诚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东西会流逝变化,唯有人性中最朴实真诚的东西仍可闪烁不变的灿烂光芒;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更显得珍贵。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道德和现代文明也时常发生着冲撞。忠诚是祖先圣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现今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忠诚是人内心世界的自然属性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通过对道德“应然性”的强调,肯定了人类自由的价值。在康德看来,自由就是承认和遵循道德法则的能力。我们除了有摆脱束缚的自由之外,还通过自由接受道德法则,对世界负责,对人类负责。自我在尽义务时需要自由,而义务本身就说明我们生活在世上是为了负更多的责任。
忠诚就是一个社会人应负的责任,是与生俱来的道德和义务,它是不讲条件和回报的自然责任和义务。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是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对祖国和人民忠诚情感的自然表达。在生活中,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需要忠诚;在工作中,我们为人下属,为人上司,为人同事,需要忠诚;作为公民,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需要忠诚。对家庭讲忠诚,才能幸福快乐,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安居乐业;朋友之间讲忠诚,才会相互信任,才能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发展;对祖国讲忠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和谐进步;对企业讲忠诚,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二)忠诚是一种伟大的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把它信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坚持,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因此,信念具有人生价值的定向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等。
一个人的信念决定着其人生的发展方向。没有任何信仰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将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能力,其一生也将碌碌无为。有追求和信念的人,将凝聚巨大的能量和力量,会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忠诚是一种信念,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将忠诚作为自己信念的人,肯定是不怕困难、永不退缩的人,也肯定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肯定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
如今,很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大多都能学有所成,积极投身于社会,认真规划人生的未来。但也有少部分人总觉得社会不公平,感觉自己多么优秀、多么有才、多么懂专业,老和别人比待遇、比享受,就是不比工作、不比贡献、不比业绩、不比能力和水平,总觉得怀才不遇。其实,这种人缺失的不是才识,而是信念、追求和忠诚。因为他们意识不到忠诚、信念和追求的重要性,无法站在一定高度去想问题、思考问题,无法理解领导的战略意图,只想自己的利益,进而无法融入团队,无法安心工作,最终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这样就很难体现自身价值,就成了浮躁无为的人。
(三)忠诚是人的立身之本和自强之根
自古以来,举贤任能,均以德才为评判标准。德才兼备者,可以重任;有德无才者,可委以小任;有才无德者,小人也,不可用。
先贤哲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忠诚是人的立足之本。古人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立”。忠诚是个人自强的根基。只有严守忠诚才会努力工作,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为自立自强开辟一条宽广的道路。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忠诚,那么就失去了人们对你最根本的信任,同时也失去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根基。只有忠诚的人,周围的人才会承认你、信任你、接纳你、帮助你,你才有可能成功。反之,失去忠诚的人,人们就会远离你、鄙视你、抛弃你,你就很难有什么作为。墙倒众人推也就是这个道理。
(四)自己是忠诚的最大受益者
忠诚既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也是朋友的需要、家人的需要、同事的需要,实际上更是自己的需要。因为忠诚是最具价值的个人品牌,是个人无价的无形资产,是畅行社会的通行证。拥有忠诚的人就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这种品牌形象的提升,就形成了自己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首富许家印教授,出身贫寒,吃着长毛的馒头求学,一路打拼成为今日家喻户晓的恒大地产掌门人,成功不忘兼济天下,一直不停顿、不间断行善捐赠,至今累计捐款捐物总额2.2亿多元,成千上万人受益,其用行动演绎了对慈善事业的忠诚和付出,体现出一个中国企业家博大的情怀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大众强烈的责任感。
10余年来,恒大长期关注慈善公益事业,特别在经济低迷的2008年,恒大捐资各项社会事业超过5000万元。在经营上,恒大更是坚持采用“成本价”的发售模式,让利于民数十亿元,保证了大量低收入家庭“居有其屋”。面对2008年年初雪灾和“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恒大地产也都在第一时间为其他企业作出了表率。许家印教授以他博大的胸怀,希望给更多的人一个“家”,他本人不仅乐善好施,而且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怀带动更多的人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中。许家印教授对慈善事业的忠诚和付出,使自己和自己的企业由此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发展机遇。一个企业家做了善事,并且长此以往,那么就会赢得合作伙伴和政府及社会大众高度的赞誉,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企业更具有影响力,与各领域的合作也将更有广度、深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
许家印教授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忠诚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自己”。
三、如何做一个忠诚的人
忠诚虽然是抽象的、崇高的,但它又是具体的、平凡的。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用心,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的话,那么,成为一个忠诚的人就不是梦想。
(一)不找任何借口,敢于承担责任
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职位,都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只要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就应该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尤其是相关领导,此时是树立形象、彰显魅力的时候。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就能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就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时,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就是此道理。一个不推卸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敢于承担责任,显示的是他对自己行为的忠诚,对职责的忠诚,对企业的忠诚。
(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行动是检验忠诚的最好方式。忠诚不是天天喊口号拍马屁,更不是哄领导开心、愚弄别人,而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哪怕很小的事情。只有把每件小事都能做好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是对自身品德、学识、素养进行的一次检验,也是忠诚于事业的最终体现。因此,要使自己的忠诚经受住考验,就应该努力培养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不要只说不做,应将忠诚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自觉的行动上,使“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要做好、做到位,做出成绩来。
(三)远离懒惰散漫,习惯勤奋敬业
忠诚能激发人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从而使人拥有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对待事业。敬业的人不会因为岗位的平凡、工作的卑微、薪水的微薄等因素让自己浮躁、散漫、懒惰。现实生活中,但凡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敬业勤奋的人,大都是从卑微的小事做起的人,都是忠诚于自己工作和事业的人。忠诚地敬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将敬业养成一种习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四)摒弃墨守成规,锐意进取创新
忠诚不是僵化地、机械地执行命令和规定。忠诚的人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会突破原有的经验和思维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忠诚的人是能够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于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忠诚,使其勇于挑战权威、挑战未知、挑战未来、挑战自我。就如他自己所说:“搞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了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压担子,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而每一次攀登到新的高度,都经历了创新的过程,充满着创新的精神。就是这种尊重传统但不固守传统、尊重权威但不墨守成规的勇于创新的精神,使袁隆平取得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突出成就,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深刻诠释了“忠诚”的锐意进取精神。
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兴衰。作为共和国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也许无法取得袁老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我们都可以像袁老一样做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忠诚是流淌于人血液中最原始的情感之一,是一种自然的义务,是人不可或缺的信念和精神源泉,是人立足社会之根本。大忠大诚者,充满着真诚和智慧,是人间之大美。
(作者系广东省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EMBA联合会副秘书长、恒大地产集团法律事务中心总经理)
忠,《忠经》中述:“忠者也,一其心之谓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忠臣良将们对“忠”的身体力行。
诚,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忠诚作为道德规范,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企业等多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忠诚”为“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笔者认为,忠诚既包含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又包含遵守诺言、诚实守信。
二、忠诚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东西会流逝变化,唯有人性中最朴实真诚的东西仍可闪烁不变的灿烂光芒;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更显得珍贵。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道德和现代文明也时常发生着冲撞。忠诚是祖先圣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现今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忠诚是人内心世界的自然属性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通过对道德“应然性”的强调,肯定了人类自由的价值。在康德看来,自由就是承认和遵循道德法则的能力。我们除了有摆脱束缚的自由之外,还通过自由接受道德法则,对世界负责,对人类负责。自我在尽义务时需要自由,而义务本身就说明我们生活在世上是为了负更多的责任。
忠诚就是一个社会人应负的责任,是与生俱来的道德和义务,它是不讲条件和回报的自然责任和义务。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是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对祖国和人民忠诚情感的自然表达。在生活中,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需要忠诚;在工作中,我们为人下属,为人上司,为人同事,需要忠诚;作为公民,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需要忠诚。对家庭讲忠诚,才能幸福快乐,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安居乐业;朋友之间讲忠诚,才会相互信任,才能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发展;对祖国讲忠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和谐进步;对企业讲忠诚,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二)忠诚是一种伟大的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把它信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坚持,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因此,信念具有人生价值的定向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等。
一个人的信念决定着其人生的发展方向。没有任何信仰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将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能力,其一生也将碌碌无为。有追求和信念的人,将凝聚巨大的能量和力量,会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忠诚是一种信念,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将忠诚作为自己信念的人,肯定是不怕困难、永不退缩的人,也肯定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肯定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
如今,很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大多都能学有所成,积极投身于社会,认真规划人生的未来。但也有少部分人总觉得社会不公平,感觉自己多么优秀、多么有才、多么懂专业,老和别人比待遇、比享受,就是不比工作、不比贡献、不比业绩、不比能力和水平,总觉得怀才不遇。其实,这种人缺失的不是才识,而是信念、追求和忠诚。因为他们意识不到忠诚、信念和追求的重要性,无法站在一定高度去想问题、思考问题,无法理解领导的战略意图,只想自己的利益,进而无法融入团队,无法安心工作,最终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这样就很难体现自身价值,就成了浮躁无为的人。
(三)忠诚是人的立身之本和自强之根
自古以来,举贤任能,均以德才为评判标准。德才兼备者,可以重任;有德无才者,可委以小任;有才无德者,小人也,不可用。
先贤哲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忠诚是人的立足之本。古人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立”。忠诚是个人自强的根基。只有严守忠诚才会努力工作,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为自立自强开辟一条宽广的道路。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忠诚,那么就失去了人们对你最根本的信任,同时也失去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根基。只有忠诚的人,周围的人才会承认你、信任你、接纳你、帮助你,你才有可能成功。反之,失去忠诚的人,人们就会远离你、鄙视你、抛弃你,你就很难有什么作为。墙倒众人推也就是这个道理。
(四)自己是忠诚的最大受益者
忠诚既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也是朋友的需要、家人的需要、同事的需要,实际上更是自己的需要。因为忠诚是最具价值的个人品牌,是个人无价的无形资产,是畅行社会的通行证。拥有忠诚的人就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这种品牌形象的提升,就形成了自己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首富许家印教授,出身贫寒,吃着长毛的馒头求学,一路打拼成为今日家喻户晓的恒大地产掌门人,成功不忘兼济天下,一直不停顿、不间断行善捐赠,至今累计捐款捐物总额2.2亿多元,成千上万人受益,其用行动演绎了对慈善事业的忠诚和付出,体现出一个中国企业家博大的情怀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大众强烈的责任感。
10余年来,恒大长期关注慈善公益事业,特别在经济低迷的2008年,恒大捐资各项社会事业超过5000万元。在经营上,恒大更是坚持采用“成本价”的发售模式,让利于民数十亿元,保证了大量低收入家庭“居有其屋”。面对2008年年初雪灾和“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恒大地产也都在第一时间为其他企业作出了表率。许家印教授以他博大的胸怀,希望给更多的人一个“家”,他本人不仅乐善好施,而且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怀带动更多的人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中。许家印教授对慈善事业的忠诚和付出,使自己和自己的企业由此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发展机遇。一个企业家做了善事,并且长此以往,那么就会赢得合作伙伴和政府及社会大众高度的赞誉,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企业更具有影响力,与各领域的合作也将更有广度、深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
许家印教授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忠诚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自己”。
三、如何做一个忠诚的人
忠诚虽然是抽象的、崇高的,但它又是具体的、平凡的。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用心,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的话,那么,成为一个忠诚的人就不是梦想。
(一)不找任何借口,敢于承担责任
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职位,都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只要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就应该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尤其是相关领导,此时是树立形象、彰显魅力的时候。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就能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就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时,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就是此道理。一个不推卸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敢于承担责任,显示的是他对自己行为的忠诚,对职责的忠诚,对企业的忠诚。
(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行动是检验忠诚的最好方式。忠诚不是天天喊口号拍马屁,更不是哄领导开心、愚弄别人,而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哪怕很小的事情。只有把每件小事都能做好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是对自身品德、学识、素养进行的一次检验,也是忠诚于事业的最终体现。因此,要使自己的忠诚经受住考验,就应该努力培养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不要只说不做,应将忠诚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自觉的行动上,使“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要做好、做到位,做出成绩来。
(三)远离懒惰散漫,习惯勤奋敬业
忠诚能激发人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从而使人拥有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对待事业。敬业的人不会因为岗位的平凡、工作的卑微、薪水的微薄等因素让自己浮躁、散漫、懒惰。现实生活中,但凡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敬业勤奋的人,大都是从卑微的小事做起的人,都是忠诚于自己工作和事业的人。忠诚地敬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将敬业养成一种习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四)摒弃墨守成规,锐意进取创新
忠诚不是僵化地、机械地执行命令和规定。忠诚的人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会突破原有的经验和思维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忠诚的人是能够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于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忠诚,使其勇于挑战权威、挑战未知、挑战未来、挑战自我。就如他自己所说:“搞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了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压担子,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而每一次攀登到新的高度,都经历了创新的过程,充满着创新的精神。就是这种尊重传统但不固守传统、尊重权威但不墨守成规的勇于创新的精神,使袁隆平取得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突出成就,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深刻诠释了“忠诚”的锐意进取精神。
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兴衰。作为共和国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也许无法取得袁老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我们都可以像袁老一样做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忠诚是流淌于人血液中最原始的情感之一,是一种自然的义务,是人不可或缺的信念和精神源泉,是人立足社会之根本。大忠大诚者,充满着真诚和智慧,是人间之大美。
(作者系广东省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EMBA联合会副秘书长、恒大地产集团法律事务中心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