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浓厚的语文味儿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信息的不断输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了。每位教师,都在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向与形势不适合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挑战。但是,尽管付出的努力不少,还有不少地方不太理想。不少内行感到语文课堂过于形式化了,缺少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文味儿”。在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活动比较多,花样变幻比较频繁的情况中,仿佛缺少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仿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比较小。
  多年来,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了用提问和分析来驾驭课堂和学生,似乎不提问学生就不会读书。不少老师都承认,阅读教学的怪病就是“读书少,感悟少,提问多,分析多”。目前尽管这种现状有所改变,但是串讲串问仍然是目前课堂教学需要根治的一个顽疾。比如教学《珍珠泉》这篇写景的佳作,作者采用清新隽永的文字描绘了家乡的珍珠泉美丽独特的景致。教学这篇课文,有的老师沿用传统的讲读分析法,不停地追问学生:泉水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这么清澈碧绿?珍珠泉为什么有那么多泡泡?泡泡有哪些特点?泡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等等,一篇优美的文章就会被肢解了。我教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则体现了以读为本的原则,将解读文本与感受自然之美巧妙合一。采用了初读谈印象、提问题,深读赏文字、悟景美,精读学语言、重积累的方法,层层推进。整节课教师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逐渐深入地读书,学生最多的活动也是理解地读、体验地读、欣赏地读。尤其可贵的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又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一说、抄一抄、背一背,将摘抄和背诵引进课堂。这不仅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而且有利于他们对书本语言的内化吸收,形成良好的语感,也体现了教师重视“双基”训练的思想。
  我们语文教师都知道,读是学好语文的桥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多不太明了的意思,读的多了,自然能领会其间的内涵。书中的感情,故事进展过程,蕴涵的意义,写作的奥秘,优美的文学享受等等,都是靠读出来的。我们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同时,注意加强语言文字的领会。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多多抄写课文中的名言、名句,吸取写作营养成分。这样,就为作者打下了比较好的语言功底,为他们的写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为了把语文课上成“体验的课”,很多教师挖空心思让学生去说感受,谈体验,因此多媒体演示、角色表演成为时下课堂教学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巧妙借助多媒体和课堂表演加深学生的体验,这当然没错,但是使用过多过滥只会冲淡课堂的语文味,同时也不能因为一味追求体验而忽视了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体验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借助多媒体演示和课堂表演,不仅能创设阅读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还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阅历限制,有些情感和知识很难通过体验来获得。因此,适合表演的才去表演,能体验的才去体验,切莫刻意为之,以免让语文学习之外的东西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语言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很简单,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学习语言,提高素养。脱离文本语言的学习和品味,淡化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然会造成语文主体的迷失或本性的偏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必要的训练还要坚持,没有扎扎实实的训练又怎么能提高语文能力呢?当前的语文课应该“删繁就简”,追求一种简洁清爽、干净朴实的境界,与其课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如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听、说、读、写、思的机会,为学生积淀和运用语言创造充分和必要的条件。比如有意识地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比较地读一读、品一品文章中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通过情境性填词和造句帮助学生积淀语言,提高语感;鼓励学生多用完整的一段话,而不是三言两语或人云亦云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巧妙挖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们语文课中有很多文章都是文质非常优美的文章,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版本。以前有这样的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读和写的一点关系。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反复咀嚼、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升华认识。如果我们离开了对语言的品味,就会丢掉很多珍贵的东西,忽略我们文化宝库中许多珍品。那样,就有点太可惜了。
  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领会实质的东西。要研究自己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接受能力,正确面对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可否认,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双项互动的,不是光靠教师唱独角戏的,也不是教师不引导,把自主权全放给学生的,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会有高昂的激情,智慧交错的生成过程。所以,教师随时都要注意课堂上细微的变化,也要注意静态和动态的位移。这样,把握好了动态的自然出现,就会多点语文味儿,多点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语文课也就会被学生所喜爱,所接受,语文教学的前景就一定是美好的,可观的。
  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敢于向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挑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们的教学,不能是为了走过场,图热闹,要切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发展要求。我们要让课堂充满活力,讲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扎扎实实;既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又要不拘一格。要让浓厚的语文味儿还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让教师和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品味到,让语文课堂永远都生机勃勃,有鲜活的魅力。
  (乐清市柳市镇四小)
其他文献
优美的歌声离不开“丹田气”的支持,“字正腔圆”全靠“气口”的巧安排。我国古典声乐论著及现代的戏曲艺术家、歌唱家们。都把“丹田气”看成是一种正确的歌唱运行气法。早在我国的唐朝时期,段安节其人就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明代的魏良辅也在《曲律》里指出:“但是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由此可见,“丹田气”在歌唱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丹田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各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山东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学生觉得“作文不会写”,老师觉得“作文不会教”,许多教师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了许多尝试,可大多叹息而止。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想的深入,我园教师开始探索幼儿艺术教育的多种模式及科学方法,逐步改变了习惯于采用“示范——模仿”,重在灌输,搞机械训练,“教师做,幼儿看;教师
位于滇东北的昭通地区是彝族的发源地之一,其境内彝族在高寒山区、山区半山区和坝区均有分布,由于生境上的差异,导致他们的生计方式和所遭受主要灾害类型亦有不同。他们在长
在郯城县杨集镇裕丰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里,大棚架上棵棵小馒头似的双孢菇如雨后春笋从基料里钻出来,煞是喜人。杨集镇是郯城县的农业大镇,稻草、玉米秸秆、牛粪等原材料充足,种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英语新课程是以激发兴趣、科学操作和设置真实场景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旨在充分利用好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操练;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正>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奠基者邓克尔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三支燃着的蜡烛放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门口,蜡烛周围有一把钉锤,一把尖嘴钳和一盒钉子可供受试者利用。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