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多体位投照诊断肋骨骨折的意义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不同投照体位检出率的比较分析,探讨X线检查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将采用计算机X线(CR)摄影检查的肋骨骨折确诊病例115例(含正斜位片检查阴性,经透视下点片确诊病例),按不同投照体位分为:正位、斜位、正斜位结合、透视下点片4组,分别记录阳性结果,计算检出率。结果  4组检出率分别为:正位72.17%(83/115)、斜位81.74%(94/115)、正斜位结合93.91%(108/115)、透视下点片6.09%(7/115)。其中正斜位结合检出率最高,透视下点片是正斜位摄片有益补充。正斜位结合与正位、斜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位显示骨折病例较正位多,正、斜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应以正斜位摄片为基础,结合透视下点片,多体位、多角度观察,必要时短期复查,能明显提高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体位;投照;检出率;应用
  肋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胸部外伤,易合并气胸、血胸或血气胸[1]。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X线胸片目前仍是肋骨骨折诊断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直观了解骨折的部位、数量及并发症情况。但由于肋骨的特殊解剖形态,采用单一正位投照有时不易显示骨折,应采用斜位予以补充,多体位投照才能提高检出率。本文对不同投照体位检出率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合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6月本院采用计算机X线(CR)摄影拍摄的肋骨骨折确诊病例115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47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57岁。均有胸部外伤史,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胸部挤压痛,局部淤血、肿胀,咳嗽时疼痛加剧。
  1.2检查方法  采用设备为HY650数字胃肠机、Kodak 850系统。每例均摄取正、斜位片,即立位或仰卧位肋骨正位与前后/后前斜位。其中斜位以被检侧贴近、平行于片架为原则,选择适当倾斜角度。对正斜位片检查阴性,但临床症状、体征明显者,采用透视下动态观察并点片。曝光条件65-80KV  50MAS。
  1.3评价方法  每例摄片均由一名放射医师在影像工作站进行阅片初步诊断,最终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审核完成。按不同投照体位分为:正位、斜位、正斜位结合、透视下点片4组,分别记录阳性结果。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率比较采用χ?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15例肋骨骨折确诊病例,由正斜位结合摄片显示骨折108例及正斜位片检查阴性,经透视下点片确诊7例组成。共发现193处/根骨折,正位127处/根、斜位143处/根、正斜位结合185处/根、透视下点片8处/根。
  2.2不同体位骨折病例数比较  正位、斜位、正斜位3组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正斜位结合、斜位、正位。其中正斜位结合显示骨折病例最多108(93.91%),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位显示骨折病例较正位多,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视下动态观察并点片发现7例,占6.09%,是正斜位摄片有益补充。见附表。
  附表  不同体位显示肋骨骨折比较〔例(%)〕
  病例数
  正位
  斜位
  正斜位结合
  透视下点片
  显示骨折
  115
  83(72.17)
  94(81.74)
  108(93.91)
  7(6.09)
  未显示骨折
  0
  32(27.83)
  21(18.26)
  7(6.09)
  0
  注:正斜位结合与正位 χ? =19.30  P<0.05
  正斜位结合与斜位 χ? =7.97  P<0.05
  正位与斜位 χ? =2.97  P>0.05
  3.讨论
  肋骨骨折较为常见,原因多数是由于胸部受到直接暴力,部分可由于间接暴力或胸部肌肉强烈收缩所致。此外,一些老年人或其他情况而产生骨质疏松的病人,即使轻微受力亦可导致骨折[2]。胸部外伤后探查肋骨是否骨折,行X线检查仍是主要方法。目前X线数字成像技术(CR/DR)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平片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提供的诊断信息更为丰富,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检查[3]。
  由于肋骨特殊解剖形态,在X线片上,骨折有时不易发现,其原因主要有:胸部结构重叠较多,细微骨折线被遮盖;肋骨结构单薄,使得细微骨折线缺乏对比而遗漏;肋骨呈半环状,摄片时大部分肋骨不能贴近胶片等,都可影响肋骨骨折线的显示[2],因此,只采用单一体位检查极易造成漏诊。据文献报告一组病例,单纯胸部正位片,肋骨骨折诊断正确率58.1%,正斜位片结合诊断正确率90.4%[4]。本组统计115例肋骨骨折病例,正位片显示骨折83例,占72.17%,斜位片显示骨折94例,占81.74%。正、斜位片漏诊比例分别为27.83%和18.26%。而正斜位片结合观察就显著提高了肋骨骨折检出率,为108例,占93.91%。表明正斜位片结合能发现大部分肋骨骨折,但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病例漏诊。原因主要在于斜位片及倾斜角度的选择全凭检查医生的个人经验且角度固定,难免会存在某些骨折线未能显示的情况,这时透视下点片就是很好的补充,能从最佳体位、角度来显示骨折处。本组就有7例,是在正斜位片检查未发现骨折,但临床症状、体征明显,而行透视下动态观察并点片发现的。
  胸部正位片难以显示肋骨全貌,主要用于前后肋的观察,肋骨腋段由于重叠显示不佳,漏诊最多[5],而斜位片能较好弥补正位片的不足。在斜位片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以患侧尽量贴近、平行于胶片为原则。如疼痛位于腋前部,宜采用对侧后前斜位,并选择合适倾斜角度,使患侧肋骨前内部充分展开,避免与心影重叠。本组采用此体位,显示前肋及肋骨前端骨折69例。如疼痛位于腋背部,可采用患侧前后斜位,使肋骨后外部充分展开,并距胶片较近而显示清楚。
  综上所述,对于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应以正斜位摄片为基础,结合透视下点片,多体位、多角度观察,能明显提高检出率。仍不能明确者,建议短期复查或行薄层CT肋骨三维重组技术检查,以避免漏诊。
  参考文献:
  [1]金征宇主编.医学影像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5-216.
  [2]上海第一医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二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54-471.
  [3]吴爱君,吕冬亮.计算机X线摄影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853-1855.
  [4]杨汉卿,邹一砖,吴明灿.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漏诊的措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5):492-494.
  [5]韩旭,金克斯,吉力斯汗.肋骨骨折X线平片漏诊原因分析与对策.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1):1153.1200.122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探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分娩后出血量达到150ml的产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
目的分析急性肾衰竭通过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肾衰竭病患的治疗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
目的研究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以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前筛查的孕妇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经产前超声检查,并怀疑胎儿头颈部存在血管
目的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Judet入路、联合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颈体部骨折予以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33例肩胛
目的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采用B超引导下吸宫联合选择性宫腔水平压迫进行治疗的临床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S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
目的分析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诊治的97例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科双相急性躁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2011年~2014年入住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双相障碍急性狂躁症患者,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期刊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治疗组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