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参差不齐?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27日《环球时报》第5版发表了,《德国人最爱10大快餐,中餐出局》一文。文中写道:“该报援引中餐饮食专家的话说,这主要是因为中餐业发展过快,中餐从业者良莠不齐,很多为越南人经营,影响了中餐的声誉。”笔者起初以为越南人是中餐从业者中的品质不好的人,从而影响了中餐声誉。看完全文才知道,原来是从业者的中餐水平不一致,而越南人是中餐行业中水平较低的从业者,从而影响了中餐声誉。那么“良莠不齐”有“参差不齐”又么?我们先看词典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为: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的解释为:
  [良莠不齐]谷苗和莠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参差错落/参差不齐。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大词典》(李行健主编)的解释为:
  [良莠不齐]良:指好人。莠:狗尾草,类似谷子,比喻坏人。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难以辨别。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无如众生贤愚不等,也就如五谷良莠不齐。”“节日出入境旅客很多,良莠不齐,要加强管理,严格检查。”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很不一致。《汉书·扬雄传》:“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由于干旱少雨,庄稼长得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同学,他们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良莠不齐”只有“好人坏人都有,难以区分”义。语出《镜花缘》第六十八回:“此时臣国西宫之患难除,无如族人甚众,良莠不齐,每每心怀异忐,祸起萧墙。”与“良莠不分”、“良莠不一”、“良莠淆杂”同义。而“中餐从业者良莠不齐”中的“良莠不齐”,是作者的一种误用,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
其他文献
分析说课的特点,从课程定位、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教学队伍、实践条件、课程考核、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建设思路等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并提出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字载体,是博大精深华夏文明的书面实录。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广泛应用,文言文从台前走到幕后,其交流功能、记录功能和生活化功能相当微弱。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到底该重视什么?是重视字词积累,还是重视文章理解?  从教学价值论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语),是培养有中华民族灵魂有未来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就文言文教学而言,其价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固定化的模式,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开篇是否新颖,立意是否深刻,选材是否切题,语言是否流畅,结构是否完整。学生也在这种批改方式的指导下,以格式化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作文,结果出现了一篇篇毫无个性生命的“八股文”。原因何在?不恰当的评改方式扭曲了学生的真实写作。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一种理解、尊重、欣赏、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文,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进入学生作文,也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