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念及作用,根据作者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学生社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困境,存在制度约束缺乏,管理松散等现象。探索适合学生社团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投入与支持、加强引导与指导、建立专业型社团骨干培养的长效机制并加强其自身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社团;发展困境;建设
  1 概述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内学生根据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学生团体,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大学生社团对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以我校为例,我校一直立志于发展优秀的社团组织,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生社团已达五十余个,这些社团涉及到了学生的方方面面。但我校学生社团发展历史短,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方面经验尚浅,因此需要对学生社团的建设进行思考,探索出如何通过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把社团活动开展到学生中去,使他们自觉的参与其中,进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社团的自身建设以及社团今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社团占比小、质量不一
  我校注册社团49个,共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科学、公益实践、体育健身等六类,而且大多数社团形成规模,有固定的社团规章制度和部门设置。社团每学年定期自发开展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其中专业社团的比例较小,只有23%。如数学建模、数字印刷学社、英语社、版花文学社、印艺学社等。每年我校均开展了优秀社团和社团之星的评选活动,吸引了大量社团成员的参加。同时我校开展了集体性的学生社团活动,如社团巡礼节、社团文化节、社团嘉年华等,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另外,每个社团也都积极开展各自的社团活动。但多数活动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并不大,没有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常一学期之后部分社员表示失望,认为社团注重宣传形式多于其创新性。很多社团都是成立之初充满激情,招募了大批社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组织,就没有再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有些社团由于活动较少,且活动效果不明显,在第二年招募不到新社员,便自动注销等。
  2.2 制度约束缺乏,管理松散
  高校学生社团中,虽然大部分社团都建立了章程和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社团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虽然学校加强了对社团的指导,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有些社团成员甚至对本社团的规章制度都不了解,社团内部凝聚力不强,多数社团严重依靠社长、副社长等学生干部的经验态度和激情,在社团内部没有形成制度化约束,导致社团成员没有形成参与社团活动的固定模式。有些社团的成员仅仅只参加过一两次社团活动,缺乏持久性,没有经过任何退社的程序就自动消失了。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现在社团的成员大多为学校新生,开展社团活动的主要力量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的学生除了担任干部之外,大多负责整个社团的运行,很少参与社团活动。
  2.3 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活动效果不明显
  经费投入是高校社团发展和壮大必须有的基础,高校绝大多数社团都出现了活动资金紧张的问题,我们学校也一样。一般来讲,社团最基础的运作资本是由学校拨款,而社会各界的赞助又是社团活动经费的一大补充。但是向商家拉赞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相对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成为了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社团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包括宣传、舞台效果等方面,进而影响了社团活动在学校的影响力。近年来,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校团委也加大了对学生社团的经费支持,但由于总体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社团的所有活动的需求。
  3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社团发展机制,加大社团投入
  学校应该逐步加强完善学生社团的发展机制,从政策和物质两方面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社团活动经费和硬件是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来看,各大高校正在通过多方面渠道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经费和硬件方面的支持。我校不但下拨了一部分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团的建设,而且还为社团提供了学校大礼堂,用于社团活动的排练及训练等。充足的经费与较好的学校硬件设施对社团各方面的发展都是较好的支持。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在某一专业方面的潜能,加强对该技能方面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某一专业技能的优秀人员,学校不仅要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经费的投入,还应该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情况下,为社团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以保证社团活动的正常进行。
  3.2 加强老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
  我校学生社团的成员大多都是在校学生,目前还是以学习为主,对感兴趣的技能还没掌握或没完全掌握,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并且专业知识储备也不足,因此专业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为每个社团配备至少一名指导老师,老师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社团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活动策划和组织上给予必要的指导,促进了社团的发展。如演讲与口才社的指导老师,下班后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看如何发挥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演讲方面得到不断的锻炼,同时社员们有不懂的地方会及时询问。学校针对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激励措施,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参与社团指导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社团持续健康的发展。
  3.3 建立社团骨干培养机制
  社团骨干是社团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社团日常事物和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我校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一般在大一、大二时参与社团活动,由于学制的限制,社团骨干的培训就非常重要。学生社团服务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定期的、系统的培训不但能够提高社团骨干的各方面素质,还能促进整个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要使学生能在社团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比如在社团中选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管理社团,并组织相应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使其他社员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等。
  3.4 加强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东西,制度建设和有效执行是规范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学生社团应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从而依靠这些制度来规范社团的活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不但要加强对社团内部成员的管理,还要加强对社团所有物品的管理。其中要考虑到社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社团内部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社团的公共财产要进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社团中人与物的关系,才能对社团进行更有效的管理,这也是学生社团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 结论
  总之,学生社团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社团活动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高校学生社团为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是大学生展示自我、展示风采的舞台。通过对大学生社团的建设进行探索,不断发掘并调整制约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引导与指导,加强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使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课余活动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爱祥.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胡文斌.高校学生社团团建设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高教论坛,2006(4).
  [3]郭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4]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5]杨宝忠.论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09-111.
其他文献
<正>2014年以来,高校思政课MOOC建设蓬勃开展,深入推进,加速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新兴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增添了时代气息和生机活力
会议
本实验分析了不同周龄组SHR(8、12、16、20周)血浆、心脏及主动脉壁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收缩压的关系。并于第8周龄时侧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观察其对动物血压
目的 通过过表达及抑制miR-214-3p研究其对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合成miR-214-3p mimics及其对照,合成miR-214-3p抑制剂序列及其对照序列,分别转染肺癌细胞后
<正>中国地域广阔,中华民族人口众多。如此众多的民族能够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是由于几千年的历史交往使他们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中华民族多
会议
SRD为严重非线性系统,采用常规控制方法,难以得到满意的效果.本文提出使用模糊PID控制器来控制电机,实验表明该控制器较传统PID控制优越.
<正>作者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为5例诊断为Meige综合征的患者行MR及CT融合、立体定向下双侧Gpi电极植入电刺激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
会议
为提高大学生国际竞争与创新能力,笔者以新能源材料专业英语为切入点,探索开放式“国际会议”教学模式,提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以“国际会议”为课程目标导
为了评估水准仪的测量误差,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对不确定度传播率、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综合检验仪标准装置校准水准仪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