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方式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能更好地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贴心指导,加强朗读训练,才能真正推动语文教学。
  [关键词]朗读能力;训练;学生;兴趣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唐彪认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这说明了朗读的价值。但在教学中存在这些现象:有的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学生读书东张西望,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还有的数字读、唱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让学生读得到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见其义。“其义”指的是文章的意思(语义)、语音、韵味、形象、情感、方法、技巧,等等。反过来说,如果读得不多,读得不到位,这些丰富的语感是体会不出来的。因此,每上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一定要要把课文读三五遍。课堂上又从字词、句段、篇章等方面引导学生多读;课后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背诵文中的佳句、重点段落,甚至背下全文。这样,读的次数多了,读得到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形式多样,让学生读得有味
   于永正老师曾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因此,引导学生朗读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个别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小组赛读、教师引读、分角色读……使学生情感波澜不断推进。如《桂林山水》一文语言优美,作者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教学中,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集体朗读、小组赛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感悟到作者那份喜悦、赞美之情,在读中掌握排比、比喻、对比等写作方法的技巧,在读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借助图文,让学生读有感悟
  有许多课文是图文对照的,若利用这些插图配合朗读,既能进行图文结合训练,又能吸引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有两幅截然不同的插图,课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大家的表情、动作,要求他们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当时教室里的场面(热闹、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热闹。紧接着教师又出示第二幅图,问:又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安静、沉默、鸦雀无声、寂然无声……)教师随即板书:沉默。接着教师质疑:是什么原因使得“热闹、兴奋”的教室顿时呈现“鸦雀无声、沉默”的情景呢?那从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尽情朗读找出答案吧!这样,学生受到图画感染,会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得深刻
  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伊始,笔者先放了一首热情洋溢的歌曲《朋友》:“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伴着动听的歌声,笔者动情地说:“如果有一天你的好友将要去远行,你会怎么做?文中有这么一对好朋友,大树和小鸟,小鸟天天都给大树唱歌。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它答应明年春天再来给大树唱歌。可第二年春天,小鸟飞回来却没有看见大树,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很容易进入情境朗读。
  五、层层推进,让学生读到成诵
  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让阅读层层推进,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质量。一般而言,精读一篇课文,大致可分为初读、细读、熟读三个阶段。初读课文要充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如《草原》一文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地把课文初读一遍,要求学生勾画出优美语句,赏析草原的美,体验草原人民的待客之道,概括文章大意。接着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然后,让学生抓住重点部分“草原风光图”,细细地读出课文的情味。找出优美语句,紧扣住句中字词细细品读,反复朗读。继而让学生细细地思,思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作用及与整体的有关联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从而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然后,水到渠成,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之中,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最后,组织学生熟读全文。此时,学生对课文已融会贯通,学生的情感已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责任编辑 余 华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全新模式,可以构建丰
恰当的表扬和批评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表扬与批评时,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同时,注意表扬与批评的时机,不可“开清单”;运用
[摘 要]规范学生大课间活动是学生安全的保证,是实施阳光体育一小时的保证。“六步实施”的示范培训、分批训练、总体调整、检查监督、比赛规范、常抓不懈这六步策略,使大课间活动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将学校学生多、班额大、统一实施难度高等困难大大减小。“九步走”解决了班级之间的拥挤,改变了学生多而混乱嘈杂的局面。师生共同参与,运动形式多样,音乐贯穿始终,从而提高了学生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大课间;阳光体育
[摘 要]古诗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地领悟诗中所蕴涵的意蕴,把握诗句精髓?教师可以采取“三步曲”策略构建教学过程——初读,读通文句;品味,读懂内涵;拓展,比勘异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生成。  [关键词]古诗;策略;初读;品味;拓展;共性    “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构思新颖,清新隽永。如何构建古诗教学策略,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领悟诗中所蕴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集团总医院治疗且行气管切开的14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MPDT组(75例)及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CPDT)组(74例),记录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质数、入组时的APECHEⅡ及SOFA评分、手术时间、穿刺针数、术中出血量、手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已逐渐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幼儿是否能主动发展是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关键,那么幼
本研究中的一例无自主呼吸的深昏迷患者突然恢复"自主呼吸",但意识及神经系统体征却无好转,食道压监测提示为呼吸机自动触发。通过排查,发现由于呼气过滤器与集水器连接处螺纹口松动所致,重新连接紧密后,自动触发消失,患者无自主呼吸。可见食道压监测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人机失调,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临床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