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民:公司最后一道防线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ezhent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风险是总裁最重要的职责,因为除了总裁再没有别人会考虑这件事了。”
  
  如果把运营企业比作盖楼房,那么是该把北京诺华制药盖成一座20层的楼房,还是60层的大厦?
  这是三年前邓建民出任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华制药)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后,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究竟是趁着现在的楼市好,盖一栋20层的楼,尽快变现获利?还是为了长远考虑,直接盖成60层的高楼,等待长期升值?两种策略两条路,并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要知道,楼盖高了,地基就必须打得深,成本会增加,工期也延长,而且盖完了,市场还有可能下滑,那时候,楼卖不出去就会砸在手里。
  
  10亿美元地基
  
  确保公司运营的效率、使风险最低,是整合流程的两大作用。
  尽管2006年之前,所有的跨国制药公司都明白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但中国市场相对较小的销售额并不足以彻底转变跨国制药公司的发展重心。但是金融危机使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一下子凸显出来。
  邓建民完全可以从自己的任期考虑,快出招快受益——只建20层,十年后的事自有下一任负责。但是基于诺华对中国市场的长远信心,邓建民自觉担当了一位负责任的设计师的角色——只有按高标准设计蓝图、打地基、施工……未来的诺华制药才能成为中国制药领域中的地标性建筑。
  2006年上任的时候,诺华制药的销售额不到3亿美元,但是,邓建民却按照10亿美元的规模为企业打下了地基,比如组织架构的设立、比如业务流程的整合。
  “当我的销售队伍只有八九百人的时候,公司的现状可以勉强应付,一旦队伍扩充到3000人,怎么办?”未来,成了邓建民上任时最看重的一点。
  一项不畅的流程就可能成为企业未来高速发展的瓶颈。为了长期利益,从招聘流程到推广流程,乃至赠送样品的流程,诺华制药从最基本的工作下手,整合了公司内部130多个内部流程,最后精简为80多个。
  流程是一套一套的程序,其实际载体则是公司内部运行的电子系统。为了“打好地基”,邓建民上任后第一时间整合了公司所有外部客户的信息以及内部分析运营所需要的信息,将其清晰化、电子化,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效率,一方面方便对过程的控制。
  “我们有2000多位医药代表遍布全国近200个城市,来自一线的紧急批件,通过电子平台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审批。”现在,即使是远在成都的业务文件,也能立刻呈现在北京总部。
  确保公司运营的效率、使风险最低,这是邓建民眼中整合流程的两大作用。而相对于业绩的高速增长,邓建民更看重在增长的同时如何规避不必要、无法控制的风险。“控制风险是总裁最重要的职责,因为除了总裁再没有别人会考虑这件事了,我是公司最后一道防线,股东把所有的责任都托付给我了。”
  随着流程运转的逐渐顺畅和人才机制的健康发展,邓建民的一线工作逐渐减少,更多时间转为头脑风暴。
  “战略思考,原来我在一线做业务的时候,不是没有,但不像现在这么重要。现在,战略思考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个部分。”在邓建民的工作时间表中,2009年的工作,基本上到一季度结束时,就考虑完了。从二季度开始,他就要考虑2010年的工作,甚至一年的最后几个月,他还要考虑未来五年的工作。
  “做总裁就是做战略思考,因为执行可以交待给别人,战略是没办法交代给别人的。这种战略性思考,对短期企业的经营可能不一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中长期,一定会获益。”尽管在邓建民上任后的第一年中,太多的基础工作让诺华制药的工作内容变得复杂,忙碌之后,并没看到什么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工作习惯的建立,“从今年开始我是深切的体会到,当初的播种已经开始收获,而且明后年,一年会比一年收获多。”
  通常,一件事情想不清楚,邓建民是不会出手的。可是一旦有了开窍的感觉,则表明这件事离实现为期不远。现在,邓建民还总结出了另一种思考思维定势——如果重新做一遍,自己将如何做到更好。
  在上任之初,邓建民为诺华制药设计了一个三步曲:第一步把基础的工作做好,把框架搭起来。第二步“厚积”——积累能量。从2007年开始,北京诺华用了12个月的时间做流程再造,文化重塑,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实现了较好的业绩增长。终于,到了2009年,第三步“薄发”计划出笼,与邓建民事先预料的一样,今年一季度,诺华制药实现了较快销售额增长,位列跨国制药企业前茅。
  
  企业最主要的财富
  
  “作为一个总裁,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人的工作。人才始终是企业最主要的财富。”
  诺华有一项优势:在中国销售的95%的产品都是在国外研发的,诺华制药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在国外研发的产品尽快引进到中国来,通过一个好的销售体系,让产品的价值最大化。基于这种经营模式,对于诺华制药而言,产品的生产环节居于次要地位,销售占先。按照这个逻辑,人才一定会排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我觉得,作为一个总裁,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人的工作。我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授权人才,最后管理他的业绩。”邓建民直言,人才始终是企业最主要的财富。排在人才和组织构架之后考虑的,才是战略问题,才是愿景。
  在诺华对员工能力考核中,分为两部分:核心能力和业务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计划分析能力,以及人品等。业务能力则包括医学和财务等方面。
  对于人才战略,许多公司的框架大体相同,不外乎激励、培训、轮岗、职业规划等一系列内容。在这些方面,诺华制药也不例外。要做到领先,只有时刻注意,尽量把相同的部分做到行业内最好。
  比如薪酬激励,诺华制药就做了大胆的尝试。通常情况下,跨国公司在薪酬方面都按照整体市场的平均数制订。而邓建民千方百计说服总部,按照市场上业绩最好的几家公司的薪酬均值,参考制订员工收入标准。
  “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先给高薪,再看高效。我相信,我们的员工能够实现使命,他们有能力做到,所以我们先定高薪。最终,这个政策的效果很好。”
  此外,“沟通、倾听和分享,对激励员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每位员工都希望了解公司的政策,策略,以及最近公司发生了什么。”在这方面,邓建民有个法宝。
  诺华制药内部专门有一个被称为“对话CEO”的平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流程上有任何不便,或者发现任何违背商业行为规范的现象,都可以随时反映给邓建民。回复最快的在一两天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周。
  曾经有位外地的医药代表,反映公司培训资料用的打印纸非常多,浪费,不利于环保。邓建民看到后,立刻告知培训部,继而改用光盘存储文件。三天后,当这位医药代表拿到培训光盘,得知自己的意见被采用,其心情可想而知。至今这个对话CEO的平台,共有近9万多次的点击,600多个问题,都一一得到回复。
  邓建民对自己的人才计划充满自信:“经过员工个人的努力,辅之以供公司的培养,将来在诺华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将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
其他文献
“IBG,YBG”,意思就是“我会离开,你也会离开”,潜台词则是,何必当真,把交易做成就行了,赚一单是一单,别看那么远。      过往一直追踪布兰妮的狗仔队,自从金融危机之后,开始有了新目标,那就是华尔街金融机构的CEO们。  一年多前,华尔街的CEO们还是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巨擘,然而现在,更多的CEO正经历着他们职业生涯中不曾遇见过的“炼狱”。  备受瞩目的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出乎了很多人
期刊
谈判是一件私密又敏感的事。确定本期主题后,我们一度担心很难找到愿意公开讲述谈判细节的企业家。好在,今天的企业家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开放得多。  “用心倾听”,是他们告诉我的第一个谈判要诀:提出尖锐的问题或条件后,要耐心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学会如何倾听,很多问题和冲突都会变得容易解决。这又何尝不是记者采访中最重要的一点?遗憾的是,倾听似乎已经变成一门被遗忘的艺术,越来越忙碌的现代人,大多数时候都忙于表达自
期刊
“专业面要深,知识面要广,这两点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萧枭是北京现代中方财务负责人,2008年,他取得了法律专业的文凭。为什么一名财务工作者要系统学习法律专业?因为在萧枭看来,正是这些相关知识的增长,使自己成为了与众不同的财务人员。法律问题不仅和企业的财务紧密相关,它还跟所有业务都有联系,只不过,很多企业并没有把法律提到相应的高度来重视。  于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萧枭开始系统地学习法
期刊
谈判事项:爱立信CDMA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谈判心得:谈判本身只是一种桌面上的形式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谈判,是任爱立信中国区CEO时参与的爱立信CDMA技术进入中国市场的商业谈判。那次谈判花了一年多时间。  那不单是一场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牵涉到中美两国商业利益和整个电信产业链竞争格局的博弈。而且,谈判本身只是一种桌面上的形式,更多的活动、谋略都是在谈判桌外展开的,所谓“功夫在戏外”。  在
期刊
“见光死”还是“万人迷”  创业板的推出会从根本上改变创投行业的发展,同时为创投公司带来巨大的资本增值空间。    谁能复制“甲流概念股”的彪悍行情?或许创投概念股可能做到。  6月中旬证监会成立了“创业板发行审核办公室”,酝酿多年的创业板似乎终于迎来了鸣枪开跑的倒计时。实际上,近一段时间关于创业板的各种细则也在紧锣密鼓的出台,监管部门和深交所就创业板已经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
期刊
是山寨化?还是山寨升级?  面对外界的风言风语,联发科仅仅是想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在3G之路上衔枚疾走。    如果将联发科比喻成一种动物,在蔡明介眼中,它就是一只豹——极速、敏捷。  这种极速、敏捷一度被传为佳话:2001年,这家出身台湾的IC设计厂商在创业4年后,选择杀入手机芯片领域。当时,联发科员工不足300人,年营业收入只有153亿台币。  那个转型的时代,很多厂商铩羽而归,而联发科在7年
期刊
一桩随时可能搁浅的交易      如果这一交易获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将由此诞生,而对于投资深发展五年之久的TPG而言,功成身退成为了最理想的状态。    时间是所有交易的敌人,对于TPG(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来说,能否全身而退、复制韩一银行的奇迹,一切都要等待一年后的结果了。  6月12日,一桩突如其来的交易震动了金融界。  中国平安(601318. S H、2318.H K)表
期刊
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融资难题:银行“惜贷如金”,小额贷款公司“僧多粥少”,地下钱庄“高利贷”陷阱重重……      东南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倒闭成为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经济的最初徽征。然而,当信贷刺激与4万亿大蛋糕双管齐下的时候,中国经济“最富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却并没有成为主要的受惠者。  不能因为政策面的“倾斜”就忽略了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重要的战略意义,要知道那可是
期刊
“取势、明道、优术”这句格言,最早出自于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中的两部经典著作《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和要义广为商界、学界所推崇,江苏苏美达集团公司(SUMEO,简称苏美达集团)也不例外。  苏美达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企业,是中国大型机电产品进出口企业之一。在国机集团的领导下,公司长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不断的投入和建设,持续增强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
期刊
美国梦的标本  在很多美国人眼里,理查和杰所做的,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更是销售他们深信不疑的“美国价值观”:正直、诚信、乐观、自信、坚持……      这是一家拥有5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  自创立之日起,来自不同家族的两位创始人就定下规矩:永远以5:5比例持股。  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这家消费品制造和销售公司——美国安达高公司还有着很多其他的独特之处:没有传统的实体店铺;专注核心业务,不搞多元化;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