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的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这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职教教师 教学观念 学生 个性发展 教育
目前由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和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巨大变化,让教育工作者感触颇多。“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要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生的这种变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成为有用之才。
一、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平等、民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或下达命令式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教师应该以长者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通过交流、谈心等方式使学生逐渐热爱自己的专业,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职教教师都清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分数的标尺面前,有些学生被教师视为没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3.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职教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
二、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模糊的世界观、人生观
中职学生都处在l5~18岁之间,就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按照一般人的成长规律,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对今后的人生目标有自我认识,甚至有更长的打算与规划。然而我们的学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有的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看管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自由散漫。这些学生们多数在初中阶段挨批评较多、受表扬较少,缺乏较高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有些奇特,吸烟酗酒、行为张狂;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负;心理不健康,内心的悲观情绪较重,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缺陷。
2.自卑心很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逆反心理严重,讨厌老师批评教育。盲从心理严重,看到别人上课讲话,自己不讲就觉得吃亏,不迟到就感觉不个性,不进网吧就认为对不起自己,不谈恋爱就会被人瞧不起,等等。
3.生活奢侈
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可学生一个月的花费从几百到几千的都有,一部分学生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吃的讲究好的,穿的、用的追求名牌。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但看孩子生活的表现与实际真是大相径庭。
三、职教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但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业、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校和社会都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1.正面引导,建立自信心
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育人”的最终目的出发,注重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到师长的慈爱和温暖,使他们敞开心扉。
1.1深入挖掘,选准切入点
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表扬为主,适当批评,注意细心观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心。
1.2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根据学生毕业工作需求,开展 “我的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我的未来”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有意识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1.3逐步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合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定期通过家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沟通等方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并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做到家庭学校教育两配合,两促进。
2.激发专业兴趣,憧憬未来职业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调试的。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的可塑性较大,对培养专业兴趣的可塑性同样强。针对学校各专业学生的毕业分配方向,毕业工作介绍,以及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作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更多的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加强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加强在校实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上进心
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无限空间。
3.1以人为本,渗透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辅导。根据在校学生年龄特点,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性格、自我认知、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逐渐定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学生法制观念教育。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法制教育,邀请区派出所的民警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结合起来。
3.2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一专多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书法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等。利用这样平台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优点,提高自己能力;在班级内部举办各种比赛,如歌曲比赛、跳棋比赛、象棋比赛、打字比赛、等等。引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协助精神和养成自尊、自强、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
3.3加强学生党、团工作建设,树立良好学习榜样
对学生加强党、团知识教育。遵循“党建带团建”原则,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举办多期党课学习班和团课学习班,上好党课和团课,班级每周进行至少两学时的党团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努力进取。让学生一帮一,以优带差,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好助手。
4.提高职教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青年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职教教师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自己所学专业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利用网络、外出培训及本校学习等机会充实自我。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包括管理水平、沟通技巧、生活常识、表达能力等方面。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
參考文献:
[1]李新旺.《教育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
[5]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
关键词:职教教师 教学观念 学生 个性发展 教育
目前由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和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巨大变化,让教育工作者感触颇多。“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要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生的这种变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成为有用之才。
一、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平等、民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或下达命令式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教师应该以长者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通过交流、谈心等方式使学生逐渐热爱自己的专业,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职教教师都清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分数的标尺面前,有些学生被教师视为没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3.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职教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
二、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模糊的世界观、人生观
中职学生都处在l5~18岁之间,就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按照一般人的成长规律,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对今后的人生目标有自我认识,甚至有更长的打算与规划。然而我们的学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有的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看管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自由散漫。这些学生们多数在初中阶段挨批评较多、受表扬较少,缺乏较高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有些奇特,吸烟酗酒、行为张狂;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负;心理不健康,内心的悲观情绪较重,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缺陷。
2.自卑心很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逆反心理严重,讨厌老师批评教育。盲从心理严重,看到别人上课讲话,自己不讲就觉得吃亏,不迟到就感觉不个性,不进网吧就认为对不起自己,不谈恋爱就会被人瞧不起,等等。
3.生活奢侈
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可学生一个月的花费从几百到几千的都有,一部分学生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吃的讲究好的,穿的、用的追求名牌。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但看孩子生活的表现与实际真是大相径庭。
三、职教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但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业、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校和社会都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1.正面引导,建立自信心
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育人”的最终目的出发,注重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到师长的慈爱和温暖,使他们敞开心扉。
1.1深入挖掘,选准切入点
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表扬为主,适当批评,注意细心观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心。
1.2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根据学生毕业工作需求,开展 “我的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我的未来”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有意识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1.3逐步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合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定期通过家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沟通等方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并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做到家庭学校教育两配合,两促进。
2.激发专业兴趣,憧憬未来职业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调试的。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的可塑性较大,对培养专业兴趣的可塑性同样强。针对学校各专业学生的毕业分配方向,毕业工作介绍,以及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作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更多的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加强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加强在校实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上进心
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无限空间。
3.1以人为本,渗透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辅导。根据在校学生年龄特点,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性格、自我认知、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逐渐定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学生法制观念教育。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法制教育,邀请区派出所的民警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结合起来。
3.2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一专多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书法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等。利用这样平台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优点,提高自己能力;在班级内部举办各种比赛,如歌曲比赛、跳棋比赛、象棋比赛、打字比赛、等等。引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协助精神和养成自尊、自强、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
3.3加强学生党、团工作建设,树立良好学习榜样
对学生加强党、团知识教育。遵循“党建带团建”原则,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举办多期党课学习班和团课学习班,上好党课和团课,班级每周进行至少两学时的党团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努力进取。让学生一帮一,以优带差,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好助手。
4.提高职教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青年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职教教师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自己所学专业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利用网络、外出培训及本校学习等机会充实自我。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包括管理水平、沟通技巧、生活常识、表达能力等方面。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
參考文献:
[1]李新旺.《教育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
[5]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