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文化融入写生实践课教学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9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细化,写生实践课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需要具体分析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充分考虑在写生能力目标中融入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写生实践教学与后续的专业课程教学能更好地匹配和融合。中国古建筑与传统绘画原本就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改进写生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文化;写生实践课;教学设计
  写生实践教学是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民族情怀及工匠精神等。中国古建筑承载着人文历史韵味与文化自信,在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上,具有直观、立体、形象的优势,而考察古建筑并对古建筑进行实地写生,正是体悟传统文化的很好的一种方式,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国家行业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划分为7个教学模块,写生实践课是第6个教学模块,学时为14课时。写生实践训练是手绘基础技法训练与综合设計表现训练之间的一个过渡内容,是丰富学生艺术表现语言、拓展创作思维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室内写生和户外写生两个部分。室内写生以作品临摹和照片写生的形式进行基础技法的训练,户外写生则是到写生基地现场教学,主要的写生对象为中国古建筑。
  (二)学情
  课程的学习者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大一的学生,基于教学经验及学生学习反馈调研结果发现,本阶段学生已掌握了素描、色彩、设计构成以及室内设计原理等知识,具备手绘表现基础技能,对写生实践活动的热情很高,但同时他们也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写生创作经验缺乏,课时较短,难以进入写生创作状态。二是对绘画技能与设计专业的关系认知不足,部分学生沿用美术绘画的方式进行写生创作,把描绘真实对象作为唯一的写生目标。三是不了解写生实践基地的地域文化及特色,创作的时候很茫然,缺乏针对性。四是创新意识不强,不能将获取的文化内涵、地域特征较好地融合到写生创作中,写生作品缺乏内涵。五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意识不强,大国工匠精神培育不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应使学生了解写生基地的地域特点、建筑特色及文化历史内涵,感悟艺术与社会、生活、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掌握选景、构图的一般原则和写生形式美的法则,掌握创作方法与步骤。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跨出绘画性写生的固有思路,将绘画写生认识和设计观念相结合,逐步培养正确的观察分析方法和设计意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细部刻画能力以及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和处理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写生实践吸纳和提取鲜活的设计素材,掌握运用基础设计元素创作具有强烈设计感的写生作品的创作规律。
  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对写生实践的热情,开拓视野,启发学生通过写生获得独到见解和设计灵感;厚植爱国意识,培育文化自信、民族情怀和创新精神;培养责任意识、工匠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策略
  本次课程教学以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与写生实践能力训练相融合为主线,将本训练模块分为写生认知、心摹手追、户外写生、改绘创作以及分享总结五个阶段,不同阶段又细分了多个教学环节,形成了“一主线、五阶段、多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体验感悟、任务驱动、创新研究、团队协作等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育人+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艺术写生实践中,转化学生的观察方式、绘画重点、绘画习惯以及创作思维方式,为之后的专业课程做准备。
  三、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实施
  (一)写生认知阶段
  课程导入环节:展示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的精美建筑手稿,让学生感悟大师的绘画造诣和艺术修养,播放与梁思成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他对传统艺术的真挚情感。
  作品赏析环节:通过欣赏徽派建筑写生、故宫写生、江南园林写生等优秀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写生创作兴趣,总结创作规律,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理论解析环节:教师借助演示文稿、微课、现场写生视频等资源讲解理论知识,如钢笔画用笔特点、绘画技巧分析等。
  (二)心摹手追阶段
  教师课前准备建筑写生实例图集,图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透视构建、光影及材质表达、建筑配景、建筑局部特写表现以及整张优秀建筑写生范例等,学生通过临摹练习来提升技法。本环节引导学生临摹之前仔细“品读”的原作,真正做到心摹手追。
  (三)户外写生阶段
  场景思考环节:将中国古建筑作为写生对象,首先带领学生融入古建筑场域,为他们讲解建筑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使其切身感受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古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建筑内部空间关系等,启发学生思考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逐步渗透设计专业知识。
  构图选景环节: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借助手势框或相机选景,选定写生位置,确定绘制的场景内容后,构思画面的构成、内容的取舍等,使画面构图能符合审美要求。
  分析观察环节:教师首先讲解古建筑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古建筑的整体形象,审视整体轮廓;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分析,理解其结构、外形特征;最后体会局部,观察屋顶上的房脊、瓦片,地基上的条石等对象有什么特征和规律,分析门、窗、屋檐等细节有什么特点等。学生3~5人分为一个小组,组队探究,交谈发现,教师适时参与各组。
  透视构建环节:学生确定透视类型,在画纸上点出古建筑上下、左右的位置,勾绘主要形体的轮廓,定位主要透视结构线,确认建筑物的比例关系,检查画面总体关系,对总体轮廓进行透视校正。   细部刻画环节:抓住古建筑的特征,对古建筑的石墙、雕刻图案、窗格等进行仔细刻画,突出重点,老师分组指导表现技法,适时示范。学生在写生中不断体会线条变幻的无穷魅力,在反复运用和组合中培养线条造型能力[1]。
  整体调整环节:添绘配景细节,深化景观植物、小品、人物等建筑配景,平衡整体画面。
  (四)改绘创作阶段
  小组可以尝试用脑海里的素材协作完成大幅的建筑群创作,本环节能帮助学生完成形象记忆练习,积累建筑设计的形象语汇,进一步提升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分享总结阶段
  写生实训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写生作品进行整理,完善和修改作品中的不足,并对自己的创作感悟进行归纳记录和梳理,让学生再次回顾和总结写生实践活动的学习体验[2]。之后教师可以再组织开展写生作品展和交流研讨会,分享成果与心得。
  四、教学反思
  首先,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古建筑历史文化的认知。学生走近古建筑,观察建筑特征,描绘建筑细节,切身体悟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赋予他们后续的写生创作强烈的民族文化因子和时代感。
  其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以及耐心和细心的专业品质。写生实践训练教会了学生仔细观察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通过描摹复杂的建筑空间场景,强化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專注力。
  最后,提升了学生的表现技能与创新能力。实训课程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创作热情。表达能力的显著进步在设计成果中有积极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整体设计表达水平。
  我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传承古建筑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专业教学和传统文化育人具有深远影响。写生实践教学使学生体验了亲近自然、描绘建筑、陶冶情操的创作之旅,培养了对社会、自然和建筑传统文化的艺术感知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养成了良好的设计及绘画习惯,提升了专业创新能力,并使艺术创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秋海.感受古建筑艺术魅力传承莆仙民间文化:浅谈红砖古厝线描写生的教学[J].黄河之声,2014(20):97.
  [2]曹卫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写生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2):116-119.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概述了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和消费现状,介绍了改善聚碳酸酯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以及阻燃性等性能的研究进展情况。
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愈发凸显,基础钢琴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趋势,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加强在线课程设计与教学
今年是恩师王永年先生诞辰120周年,每每想起跟随恩师学艺的日子,对恩教诲师总是感慨万分,历历在目,恩师王永年(1893年11月7日——1 973年9月18日),河北邯郸峰峰县人,自幼好武
摘 要:插画是由多种风格、种类的艺术作品共同构建而成的,所以插画并不是某一种风格的画,而是多种风格绘画的统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插画的风格越来越多,不仅有传统插画,更有现代风格的插画作品。这些优秀的艺术非常适合融入到教育中,尤其是高校的美术教育。高校可在美术教育中加入插画艺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文章对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插画艺术的作用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插画艺术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美术;插画艺
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有关条款,在公约生效3年后(于2000年)经缔约国大会讨论通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已开始对其他化学品设施进行例行性视察。国际反恐怖和防扩散形势
会议
创意思维,又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思维主要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高度概括和间接反映,创意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导人对问题进行新的解释,从而创造
介绍了塑料抗菌剂的种类、抗菌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塑料抗菌剂今后的发展建议。
介绍了近来国外塑木复合材料助剂市场、种类、作用、工业化新产品、应用和发展动向,包括偶联剂、润滑剂、着色剂、发泡剂、阻燃剂、抗菌剂和无机填料。重点阐述了塑木复合材料
介绍了用于聚氨酯的紫外线吸取剂、光稳定剂、抗氧剂的一些品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论述了聚氨酯稳定化原理与技术及其在鞋底制造中的应用。
偶联剂是一种可以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结合起来的一种改善型助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介绍了塑料复合材料中常用偶联剂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