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被告人质证权实现中的隐忧及其消解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运用,给审判场域和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带来许多变化.卢米斯案折射出算法“黑箱”可能成为弱人工智能时代被告人质证权实现的新障碍;审判场域迁移并未给证人等出庭作证带来明显改观,反而影响庭审的交叉询问;“新案卷笔录移送制度”加剧控辩双方的不平等,而“新法定证据主义”导致被告人权利限缩.要消解人工智能时代被告人质证权实现中的隐忧,被告人的质证范围应扩大至证据和数据,明确司法人工智能的适用界限,证明标准应当将主观性与客观性相融合,并且强化律师的“智慧辩护”.
其他文献
基于理论分析,本文利用2007~2017年260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稳健性与内生性分析支持该研究结论;(2)基于不同城市区位、不同城市规模、不同资源禀赋,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3)土地资源错配通过增加污染排放、抑制技术创新与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不利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这三种机制在土地资源错配抑制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总效应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8.30%、8.48%、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