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限、SFTSV RNA载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住院125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SFTSV RNA载量分为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两组神经系统症状、出血倾向、严重心肌损害和肺炎的发生率,实验室生物化学指标差异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对其中46例进行SFTSV RNA载量动态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25例患者男64例,女61例,平均年龄(59.0±3.6)岁,治愈101例,死亡24例。低病毒载量组81例,SFTSV RNA载量为(3.08±1.01)拷贝/mL;高病毒载量组有44例,SFTSV RNA载量为(5.69±0.99)拷贝/mL,两组SFTSV R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P<0.05)。46例患者SFTSV RNA载量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发病1周后多数患者的病毒量开始下降,至发病23 d后,均转为阴性。两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出血倾向、严重心肌损害及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987、38.711、75.889和54.680,均P<0.05)。死亡患者SFTSV RNA载量为1.06×104~5.78×107拷贝/mL。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1,P>0.05),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5);两组患者AST、γ-G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两组患者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HB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或0.01);两组患者血钠、血钙和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或0.05);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3,P<0.01)。
结论SFTSV感染发病后,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时间可能<4周。SFTSV RNA载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FTSV RNA载量越高,患者脏器损害越重,死亡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