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黄金时刻的职业危机

来源 :红酒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25岁是职业的起步期,35岁可算是职业的黄金期。能力、经验、社会关系和身心条件都处于人生最佳状态。他(她)们往往在企业中身负要职,收入颇丰,生活物质条件比较富足,但是在这春风得意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职业风险。
  到了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机遇或许不尽相同,但是面临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
  
  无法跳出自己的圈子
  
  A最早在一家合资灯具公司工作,负责上海地区的销售业务,后来辞职了。
  辞职以后的经历并不太顺利。开始是自己开公司,但公司只开了一个月,没有做下来。他想做一个代理品牌在上海的负责人,但也没有成功。没办法,只有继续求职,把求职的职位降低,还是做销售经理。结果一家欧洲的公司和一家美国的公司都要他,他接受了美资公司的职位,到国外进修了两年,还是做销售经理,负责南方区域,经常出差,对原来的客户重新拜访了一遍。这样做了一年多,他就产生了厌倦情绪,因为他做的工作跟原来的没有多大差别。
  他说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职务上没法出头,在这样的工作上,他已经做到顶了,他很清楚,再做五年六年自己还是一个销售经理。而他希望做一个外资企业驻沪办事处的首代,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代理人。
  
  换个更大的缸
  
  B读MBA快毕业的时候,从销售经理转到人事经理的位置。一般在职再去读MBA,总是期望能够在职业上有新的转机。就像一条鱼在一个缸里呆久了,总是期望换一个更大的缸。但一圈下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在人事经理的位置上不动了。
  他觉得这样下去就比较平庸了,他明白,想从一个缸换到另外一个大缸,不完全是自己可以决定的,还有很多外部的因素,所以一度还产生了移民的想法。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国内发展机会多些。所以他要求到外地的分公司工作,迫使自己再去开辟一块新的境地。
  
  追求喜欢做的事
  
  C是个比较活跃的人。他最早在外资企业里做行政方面的部门经理,呆了七八年,就离开了。那时正值互联网比较热的时候,通过猎头公司进入一家网络公司做副总裁。做了不久,这一波的网络热就过去了,境外资金停止投入,CEO呆在国外也不常来,整个公司就由他来维持运作,这家网络公司规模还不小,运转资金有保障,要再撑个五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可他说这只是在帮别人撑而已。
  他下了决心,跳槽到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感觉还不错。他说工作就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职场分析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高级副总裁简思怀)
  
  35岁至40岁的白领面临的职业危机主要表现为:
  年龄危机。逐步步入中年,成家立业后,开始追求比较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但是后来者特别是年轻者往往在学历、知识更新和上进心上更高一筹。自身不进则退,这使35岁至40岁的白领倍受压力。
  方向危机。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职位级别极少,企业内的晋升机会随之减少,加之一些跨国公司特殊的企业文化,35岁至40岁的白领的职业发展往往进入一种“滞障期“,陷入方向不明的困惑中:是在企业里继续现在的尴尬局面,还是跳槽?将自己的专业进行到底还是改行转业?
  收入危机。尽管收入已是当初工作时的数倍,但需要用钱的地方不少:保险、教育、供房、供车……国家经济可能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企业可能难以保持长期的盈利能力,每年加薪的幅度也许不超过5%左右,如果失去工作将难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所以35岁至40岁的白领往往在职业发展上谨慎有余,开拓不足,不满现状,又不敢改变,以致于影响現有工作的表现。
  上文中A、B、C三人曾经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就属于这些危机,他们其中的努力和改变不失为明智之举。
  个人以为,35岁至40岁的白领首先应该维持自己职业的专业性,提高职业的兼容性。无论是内部升迁还是外部跳槽,专业知识、经验和关系是决定因素。也许经过多年的浸润,已经有点生厌,但这毕竟是求生防身之本,不能弃之,特别应力求自己的专业资质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尽量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素养,为自己担任新职能或转做新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学会观察和展望跳槽。展望和判断相关行业和兴趣行业的发展,尽可能利用自己现有的职业经验和职业资源,可兼职或专职发展自己的新事业。如果没有合适的创业机会,应像B和C在现有职位上寻求突破,如换一个工作环境,改换行业等,经管难免风险,但一定比什么都不动要强。
  另外不妨准备一下职业危机预算。香港、台湾等地的失业率高居不下,不少行业由盛转衰,许多原来高收入白领突然失去工作,随即陷入财政危机,贷款、保险等无力维继。所以35岁至40岁的白领现在可以在每月收入中提取一定的资金做为危机时期的准备金,以防突然“断炊”穷于应付,也可留作创立新事业的启动资金。
其他文献
今天是我和他相识三周年纪念日,算起来不是很短吧!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分手几个月了。手机铃声响了,电话的那头是他:“来‘罗马假日’(酒吧)好吗?我在这等你!”  进了酒吧,一眼看见曾经多年相恋的他,在同一间酒吧,同样的两个人,但感觉却是不一样的。我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点了一瓶红酒,等他说话。但他却没有说话的意思,我也为暂时的清静而沾沾自喜。我们俩不知道为什么会发展成如今这个样子。想起从前,我像个小鸟似
期刊
我坐在吧台附近的一个高脚凳上,抬着酒杯一边品着使我有些恍惚但又不至于迷失的红酒,一边在闪烁的灯光、强劲的节拍、喧嚣的叫嚷、拥塞的舞群中搜寻着,像一只正在执行任务的猎狗那样。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东西:灯光,音乐,骂娘声,呛人的烟酒味,浓烈的香水味,甚至恶心的狐臭味,一切笼罩着这里的人,也包括我。我还是端坐在那里,很稳。  麦娜在迷漫着青春与动感的舞池中毫不处女地扭动着。可能因为攀上了个德国佬,她笑得异常
期刊
青岛是个人气越来越旺的旅游城市,我想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我的故事跟这个问题无关。   我想说的是,我到一个地方的印象,如果不再去第二次,就是我对这个地方永远的印象。--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可是我只踏进了一次,那么,这条河流就静静地在我心中流淌。   我的青岛故事里,首先出场的是一个中巴车司机。我们从连云港出发,坐汽车到达青岛。汽车站门前有很多中巴车,我们听说过一个旅馆,但不知道在哪
期刊
好像是在两三年之前,又好像是结婚三五年之后。总之,当初那种敏锐的触觉,那种驿动的情绪,那种潮水一般的冲动和蓬勃的心跳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粗茶淡饭一般的平庸,一种敷衍,或者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  躺在身边的她对我来说是那样地熟悉,熟悉得就像市场上流通的硬币,经过长期的打磨之后,有点旧,还有点脏。即使闭上眼睛,我也能想象得出她身上每个部位的形状、颜色、凸凹的幅度、甚至有几个毛孔。我抚摸它们,感觉迟
期刊
在性爱这个话题上,即使是最相爱的夫妻,有时也会难以沟通。你常常会抱怨他不了解你的心事,那么现在,你是否愿意慢慢走进他的心里,听听他想说什么。然后你会了解,和谐甜蜜的性爱生活并不一定要依靠什么奇特的方式和新鲜的刺激,只需要一点点了解和一点点体贴......    和你一样,他的激情也需要点燃。    都知道女人"进入状态"会比较慢,所以有关的文章总在喋喋不休地教育男人要如何温柔和有耐心。其实在这个日
期刊
布拉格于我,原只是春天的音乐节、FranzKafka和MilanKundera的小说、JanSverak父子的电影以及环球旅行节目上的风景线。仿佛朗然于天的灿烂星辰,美固然美,却无法触摸。直到有一天踏足其间,我才体会到一见钟情的喜悦。  从机场到朋友的家要经过布拉格市中心。虽然已是夜半时分,市中心依然很热闹,摇曳的路灯将行人的影子拉长,也照亮着街道上花岗岩盖成的高大楼房,据说这条街上,一个世纪历史
期刊
一个人坐在酒吧里,这地方我以前是不经常来的。最近我却成了这里的常客,原因很简单,两个字-“寂寞”。   一个在外的女人最怕的就是寂寞。我就是如此,可是我有我的排解寂寞的方法。在酒吧里,要瓶红酒来消磨一夜。前提条件是明天不上班也没有工作。我的酒量极差,一杯啤酒我就头晕想吐。所以喝酒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理智的做法。可是红酒唯一的好处是它醉却不吐。所以我喜欢那种醉后朦胧飘渺的感觉,而且它比白酒和啤酒要好
期刊
不认真对待我们的身体,它就会和我们健康美丽的愿望唱反调。忙于工作应酬的你有瞬间喘息的时间吗?下面介绍9种简单的气息和肢体练习,让你通过轻柔的方式更好地恢复精力和体力,塑造美好的身体曲线。     一、有效的深呼吸     闭目直立,尽全力呼出肺部所有的气体,然后缓慢吸气,令其充满你的腹部、胸廓和肩膀,保持这种状态,放松并跳起,就好像木偶的动作一样。当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深深呼气。如此持续三次,随后
期刊
醉咖啡:热咖啡一杯约8分满,加入10毫升红橙皮酒,上面旋转加入一层鲜奶油再洒玉桂粉以及切成细丁的橙皮。甜美滑顺,令人陶醉。  皇家咖啡(火焰咖啡):经典的花式咖啡之一。将冲调好的咖啡倒于杯中,将整块方糖放于特制的汤匙上,再滴2-3滴的白兰地(BRANDY),浸入方糖,然后点燃方糖,使方糖融化,酒气挥发少许,然后一并放入杯中搅拌即成。   蛋黄咖啡:平底锅里放入鲜蛋黄一个,鲜奶油10毫升,牛奶300
期刊
在一家精致的餐廳里,靠窗的座位上,他坐在这边,她坐在另一边。  “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她摆弄着手里的红酒杯,涂着鲜红油彩的指甲更加映衬出她手指的细长与白皙。  “我知道。”他低着头,看着无名指上的戒指。那戒指只是一个纤细的圆环而已,与他身上的衣物相比,明显的寒酸与陈旧了许多。  “已经很久了,你能明白这种苦痛吗?”她喝了一口酒,又将酒杯放下。  “我能体会得到。”他抬起头来,眼光投向挂在不远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