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方法

择期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48~7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地佐辛组(D组)和氟比洛芬酯+地佐辛组(F+D组)。麻醉诱导前,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F+D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和地佐辛0.1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异丙酚2.0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气管插管结束后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 mm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和异丙酚4~6 mg·kg-1·h-1,维持BIS值40~60,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入PACU后行PCA,镇痛方案:舒芬太尼浓度1 μg/ml,容量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疼痛评分<4分。记录瑞芬太尼输注时间。于术后0~1、1~6、6~12和12~24 h时段记录舒芬太尼用量,并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发生情况。

结果

4组患者术后1 h内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F组、D组和F+D组术后1~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降低,F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升高,D组眩晕和嗜睡的发生率升高(P<0.05),F+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D组和F+D组术后不同时段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F+D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与D组比较,F+D组眩晕和嗜睡的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其他文献
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部分,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保障创新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教
飞机的爬升梯度反映了飞机超越地面障碍达到安全高度的能力,为保障民机复飞时的飞行安全,适航条款规定复飞爬升梯度应满足一定的数值要求。根据适航条款对民机复飞程序和复飞
期刊
利用搅拌铸造法制备出不同体积分数的YAl2p/Mg-14Li-3Al复合材料,然后将其挤压成薄壁管材,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热挤压变形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
颅脑损伤分为外伤性颅脑损伤(TBI)和非外伤性颅脑损伤(如脑血管意外和颅脑肿瘤)[1].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和伤残率极高,历来被视为人体创伤之最险要者.颅脑损伤不仅严
抗菌药物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它对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也与它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抗菌药物后效应(PAE),即抗菌药物全部清除后细菌恢复生长的延迟时间等有关.近年来国外学者按照杀菌作用是否浓度依赖及有无PAE将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两个大类.
在我国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行业也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被人们所肯定.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当前的职
通常电气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就是对《PLC与触摸屏控制技术》课程的简单、规范性操作.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岗位群需求后,提出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实训环境
为了满足变循环发动机(VCE)性能寻优控制(PSC)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二次约束二次规划(SQCQP)算法的性能寻优控制算法,通过罚函数将二次约束二次规划(QCQP)子问题转化为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