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烃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为石油石化产品的分离和提纯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离子液体的结构可设计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极低的蒸气压等优点,使其在烃类化合物分离领域受到了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分类,根据分离目标不同,归纳了离子液体在芳烃-饱和烃分离、脱硫脱氮、烯烃-烷烃分离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离子液体在油品分离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文中指出:阳离子烷基侧链和极性是影响其对芳烃萃取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对实际体系芳烃-饱和烃分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离子液体对杂原子含硫含氮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分离能力,但是碱性氮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不易通过一种离子液体同时脱除;氢键碱性是影响离子液体分离烯烃的关键因素,然而大部分离子液体对烯烃选择性仍然不高.根据不同的分离任务,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离子液体结构与分离效果的关系,进而设计出兼具高效分离能力和低环境影响的新型离子液体,对提升油品中关键组分的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影响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行腹部手术的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中体温分为低体温组(体温<35℃)与正常体温组(体温≥35℃),利用红外线鼓膜耳温计测量核心温度,以骨膜温度为参考设定低体温界限,并对诱发低体温的各类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BIM指数<24 kg/m2,麻醉时间≥3小时,手术用时≥2.5小时,液体总入量≥1500ml,CO2总用量≥200 L为引发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研究可
目的 探讨截石位和折刀位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两院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共84例临床资料.其中45例截石位下完成手术(对照组),另39例折刀位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临床指标、术后机体恢复相关指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腹部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部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造口排气时间及半流质饮
在氟化工等复杂的化工过程中,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时变特性同时存在并作用于系统运行.这类复杂的强时变特性严重制约着各种先进控制策略的广泛应用.为了克服关键质量变量测量滞后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氟化工过程先进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输入数据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ACNN)并用于产品质量预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提取不同时间跨度输入数据的时间特性,来克服常规卷积神经网络因输入数据窗口固定而无法充分利用各类时变尺度特性的弊端,从而更为精准地提取氟化工过程复杂的强时变特性,更加准确地预测
目的 研究分析足月妊娠伴发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术并同期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且伴有子宫肌瘤患者共106例,设为观察组,本组行剖宫产术并同期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妊娠但无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者10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均略大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恶露及体温恢复时间、产褥病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妊娠伴发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同期施行肌瘤切除术
开发了一种流场均匀且液相处理能力大的新型多降液管塔板.本文以水和空气为介质,在内径1219mm的有机玻璃塔内,研究了新型多降液管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液负荷下,相较于弓形降液管塔板,新型多降液管塔板具有湿板压降低、雾沫夹带量小和漏液少等优点.同时新型多降液管塔板继承了多降液管(MD)塔板液相负荷高的特点,在空塔动能因子2.4(m/s)·(kg/m3)0.5的条件下,全塔喷淋密度仍可高达80m3/(m2·h).对塔板上液相流场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