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访问相关专家和教师、数理分析等方法,研究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从2013级参加体质测试的大学生中,随机抽选2000名学生,以他们相关项目的测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大学生四次体质测试中,普遍第三次测试成绩最好,第四次测试成绩最差,并且成绩差异明显,各项测试成绩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两项测试成绩最不理想。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增设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等手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改善体质状况。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质健康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影响西安地区普通高校网球教学因素的研究》(项目编号:17JK0678)。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西安邮电大学201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00人,女生1000人,抽取的学生均完整参加了四次体质测试。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与高校體育教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的研究著作和文献,并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为本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断提供依据。
  (2)测试法
  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西安邮电大学2013级学生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BMI、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米、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
  (3)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界定高校体育教学概念和构成,以此确定与本次问卷相关的一级和二级指标。此次调查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并现场回收。
  (4)数理统计法
  通过使用软件对测试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述。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西安邮电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计和硬件设施现状分析
  (1)体育课程及课外活动的开设现状
  西安邮电大学开设的体育课程主要在一、二年级,每个学年有72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三、四年级没有开设体育课。目前开设的体育项目有17种,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太极拳、初级剑等。在课外活动方面,学校开设有16个体育社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例如:轮滑社团、网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啦啦操社团、足球社团等,各个体育类社团每周组织学生进行2次到3次的体育锻炼。根据以上情况了解到,目前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2)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现状
  西安邮电大学目前可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馆面积共有120761.7平方米,生均面积达到6.36平方米,其中室内面积12867平方米,室外面积107894.7平方米。有2座体育馆、4个田径场、28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24个羽毛球场、4个网球场,并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供本校学生在体育课或课余时间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学校在硬件设施上能够满足学生在课内和课余进行体育锻炼。
  2.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体质锻炼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本校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体质锻炼的态度,随机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男女生各250份,其中有效问卷481份,所有问卷均采用现场填写、现场收回的方式,确保真实有效。
  (1)大学生上体育课目的性的调查分析
  由表1可知,59.7%的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获得学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占总人数的20.9%,以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为目的占总人数的10.4%。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以增强身体素质、愉悦身心或学习掌握一门专项技术为主要目的的。由于体育课考核形式相对单一、简单,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更容易获得相应的学分,因而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处于被动学习和被动锻炼的状态较为普遍。
  (2)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积极性的调查分析
  由表2可知,喜欢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仅占到总人数的5.9%,不喜欢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占63.6%,30.5%的学生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一般。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社团活动,一部分学生兴趣不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积极性较高。
  (3)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分析
  由表3可知,本校男生在大一和大二每周锻炼次数基本可以维持在2次以上,大三和大四就开始明显下降,大四时每周锻炼次数甚至低于一次。女生每周锻炼次数明显低于男生,大一和大二每周平均锻炼1次到2次,大三和大四都低于一次。由于大一和大二有体育课和大学生体质测试,学生参与锻炼的次数尚可维持,而到了大三和大四就开始明显下滑,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没有形成主动锻炼习惯。
  3.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变化的情况分析
  本研究随机从2013级大学生中抽取2000人作为样本,男生和女生各1000人,以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四次体测数据为依据,分别从大学生身体形态、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的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大学生体质形态变化的情况分析
  BMI指数是反映人体充实度大小的指标,同样也是评价人体形态标准、偏瘦、肥胖的间接指标。
  由表4、表5、表6可知,2013级男生、女生总体在四年内BMI平均值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男生BMI指数波动较大,在大一入学时普遍偏胖,经过两年的体育课及体质锻炼,BMI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测试中BMI指数重新开始上升,且变化明显。这说明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师的监督、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均对学生体质形态的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2)大学生速度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或身体快速位移的能力,大学生的速度素质可以通过50米测试进行反映。
  在四次体质测试中,男生和女生在速度素质的变化上与总样本的趋势保持一致,均是先升后降。学生在刚入学时普遍速度素质较弱,女生第一次体测时50米成绩的平均值在10.1秒,仅超过及格线0.2秒,男生仅为8.25秒。经过两年的体育锻炼,速度素质上升明显。男生和女生的50米成绩在第三次测试中达到最高值,第三次测试安排在第二学年后半段进行。学生进入大三后没有安排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在第四次测试中数值就开始明显下降。
  (3)大学生耐力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称为抗疲劳能力。耐力素质体现了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全身耐力的综合状况。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可以通过1000米(男)和800米(女)的测试进行反映。
  与速度素质的测试成绩相比,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及格率、良好率、平均值普遍较差,这说明耐力素质是大学生需要重点加强锻炼的环节。在四次体质测试中,学生在第三次测试中成绩最好,男生的及格率达到86.8%,良好率為13.7%,平均成绩为4分11秒;女生的及格率达到97.2%,良好率为22.8%,平均成绩为4分12秒。这说明经过两年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耐力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在最后一次的测试中,男生和女生的成绩均为四次测试中最低,这说明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学生没有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从而导致成绩出现下滑。
  (4)大学生力量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整个机体或者机体某个部位的肌肉在收缩和舒张时表现的能力,力量素质是其他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大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通过仰卧起坐(女生)和引体向上(男生)测试的结果进行反映。据统计,男生和女生的力量素质是上述测试项目中成绩最不理想的一项。女生在刚入学时仰卧起坐的及格率仅为52.5%,良好率为0.03%,平均值为14.3,未达到国家体质测试的平均标准,且在四次体质测试中成绩提高不明显。男生在四次体质测试中及格率均未超过20%,良好率最高为3.7%,平均值最高为5.83,距离及格线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力量素质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体育课或课余体育锻炼中缺乏针对力量素质的训练,应提高对力量锻炼的重视程度。
  研究结果与建议
  1.研究结果
  大学生在四次体质测试中,普遍第三次测试成绩最好,第四次测试成绩最差,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比较明显。各项测试成绩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是所有测试项目中成绩较差的两项,呈现提高缓慢、下降明显的特点。学校未在第三和第四学年开设体育课程,间接导致大学生在最后一次体质测试中成绩下滑严重,并且,学生缺乏自觉进行体质锻炼的意识,在体育课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不高。
  2.建议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为改善学生体测成绩在后期出现下降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体育课程。学校要对体育课程的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重点加强学生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训练,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社团。
  参考文献:
  [1]陈秋茹:《西安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西安体育学院,2013。
  [2]张永明、翁家银:《广东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体育学刊》2001年第8卷第5期。
  [3]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7卷第2期,第105-107页。
  [4]王健:《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调查》,《价值工程》2011年第17卷第6期,第317页。
  [5]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4卷第3期,第29-30页。
  [6]孙明明、常青、栗晓燕:《从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看高校体育的重要性》,《运动》2011年第2期,第102-103页。
  [7]向家俊:《重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与研究》,《体育教育与研究》2006年第22期,第116-118页。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公安院校与地方公安系统之间日渐突出的供需矛盾,聚焦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毕业生胜任力提升项目研究。文章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规划了项目目标、拟制了项目质量计划和进度计划,最后从搞好规划设计,加强沟通联系,做好跟踪反馈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  【关键词】地方 公安院校 毕业生 就业 胜任力  当前,我国地方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源于毕业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高职院校地下铁道施工课程内容为例,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原理进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思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考核方案改革等内容。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原理教学 教学改革 地铁施工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地下铁道施工》课程改革(项目编号:2015JG-26)。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在学校中不仅需要学习扎实
期刊
【摘 要】随着企业对电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各院校自身特色,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强的电商人才。本文在分析陜西省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陕
期刊
【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这一战略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高校要实现“双一流”,理念、思路、发展战略最为重要,思路决定出路,高校自身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各级管
期刊
【摘 要】微博是应用率非常高的新媒体之一。调研微博平台在高职院校信息传播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挖掘陕西省高职院校微博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促进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宣传工作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微博 高职院校 信息传播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YX031)。  手机作为现代社会第一大上网终端,已经成为当今大学
期刊
【摘要】艾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小说侧重关注女性各方面的意识和成长。本文通过梳理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恋爱观并从社会原因、家庭背景以及宗教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形成此恋爱观的原因,以期对艾丽丝·门罗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分析其对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恋爱观宗教信仰家庭背景人文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6JK2059)。  
期刊
【摘要】琵琶教学为集审美和艺术创作于一体的艺术形态,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但随着市场需求和教育定位的新发展,其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方法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传统琵琶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要求,如何突破思维定式,以“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来谋求琵琶教学的新方法,是推进琵琶教学新发展的第一要务。  【关键词】琵琶教学教学定位创新发展等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J6
期刊
【摘要】建设有特色、高品质、应用型本科大学,双师型人才队伍是关键。本文根据学校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数据,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所在,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思考,即明确选拔认定标准,规范认定;注重人才培养过程,注重过程考核;构建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工程,培养具有“双师型能力”的教师;通过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系列计划,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双师型人才
期刊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索高职骨干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文章以地下工程监控量测课程实训为依托,研究实施实训考核方式改革、提高实训基地使用率的相关措施,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明确指出高职骨干院校后期建设的重点不是基础设施建设,而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及如何提高实训服务质量和生源质量。  【关键词】内涵建设实训基地方式改革教师素质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基金项目(2015JG-34)。  近年来,
期刊
【摘要】包装设计是目前各大艺术院校视觉传达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资源有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遇到瓶颈,对其理解不深,学习过程中状态模糊。文章依据PBL“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引导设计思维的方式,辅以具体实践案例进行剖析,从教学的不同阶段逐一进行分析,以探求科学有效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学习方法。  【关键词】包装设计PBL设计方法  包装设计的内涵特征及教学困惑  1.内涵特征  包装有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