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改变传统接受式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和学习选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将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就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探讨。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深入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化学单从知识层面来说相对简单,这也就使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初中化学教学因其有实验教学作支撑,具有灵活、形象、直观的学科优势,自然成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这一阵地,也就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1 搭建师生合作舞台,唤醒学生探究热情
  实验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以探索者的身份,通过发现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程序,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已有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化学实验原理,具体包括基本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原则,基本反应原理是实验的依据,是学生知识运用的基础。基本操作原则是实验教学的准则,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在化学教学中对于这些框架理论要通过训练、巩固使学生提高认识,保证学生参与实验的实效性。
  在学生掌握好实验原理的前提下,教师要敢于放手,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做演示实验,再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协助和点拨,培养学生互助协作能力。例如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标准采用毛遂自荐的形式选配3名学生来演示此实验,并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3名学生各负责其中一个;首先同时倒入相同质量的双氧水,并迅速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A、B、C均没有明显现象;再由B、C两学生分别在自己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和沸石,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了;待反应结束后,3名学生分别观察、陈述试管残留物的情况。通过师生协作,将实验现象对比呈现,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催化剂这个教学难点。
  又如在学习“空气”时,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收集气体样品的方法。在课堂上,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男生和女生为两个小组,用自己已有的容器收集操场上的空气样品。学生积极活跃,立刻展开了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男生组的讨论结果是:用一个塑料袋抓紧,赶跑袋中的空气,然后在操场里松开手,张开袋口在操场里跑一圈;当塑料袋鼓满时,扎紧袋子,袋中就是操场空气的样品。女生组的讨论结果是:将自己喝水用的矿泉水瓶在教室内装满水,然后到操场上将瓶中的水倒掉,并用瓶盖盖紧瓶口,瓶中便是操场的空气样品。感觉到学生自己合作,已经将收集气体样品的方法掌握了,笔者便要求大家自己去尝试收集,学生兴高采烈,用一种高涨的激情尽情品尝着互助协作的成果。
  科学探究的兴趣发源于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中的疑惑,灵活进行答疑。笔者课堂上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有个学生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要求闻一下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得的氧气,结果闻到有臭味,他质疑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对于突如其来的问题,笔者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告诉全体学生,要向他学习,因为一些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起源于一些细微的问题。然后简要向学生解释了一下原因:制得的有臭味的氧气确实不纯,其中存在少量因双氧水浓度过高、反应过快而生成的臭氧,高中化学中将有详细讲解。虽然问题超出了初中知识的范围,但教师应该适当地解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怀疑的热情。
  化学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一门学科,其原因还要归功于化学实验的存在。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把讲台打造成合作的舞台,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受;教师作为一个协作者、引导者,抑或是一个聆听者、欣赏者。这一幕或许就是此轮教育改革的初衷。
  2 精心设置细节探究,预留学生思考空间
  陈旧的实验教学采用的都是“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先给出结论,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住,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实际上是向学生强加一种结论的“合法性”。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应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巧妙设计问题探究,让学生总结结论,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置问题,充分考虑探究细节及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引导过程中不要逐一点破,要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时,需要学生验证其燃烧产物——CO2。很多小组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实验不成功。笔者细心观察,发现主要有三条原因:1)烧杯罩在烛焰上时间太长,烧杯内温度较高,倒过烧杯时,使空气形成热气流,杯中的CO2气体随热气流而散发到空气中了;2)学生操作不熟练,烧杯倒转时,逗留时间过长,倒入石灰水前,CO2气体已经散逸了;3)澄清石灰水不是新制的,部分已经变质。笔者并没有将答案告之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改进操作,再观察现象。比如引导学生将烧杯移开火焰,倒过来之前,用一块玻璃片先盖住瓶口,再把烧杯正放在桌面,然后移开一部分玻璃片,向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再盖住烧杯振荡,观察现象;或者更换澄清石灰水,重新操作观察现象;或者更换大一点儿而且冷的烧杯,再次操作,观察现象。在改进之后,再由各小组提交现象,并讨论前后现象不一致的原因。
  3 注重知识渗透生活,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新课程要求教材不再是教学的标尺而是教学工具。新教材在编纂时,精心编入大量实验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经历由感知→思维→动手的活动过程。这些都拉近了学生与化学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亲身感触到化学就在身边。
  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把化学课堂扩大。这不仅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能在学生扩大视野的同时,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笔者学校处于一条小河的河畔,在学习“水的净化”前,曾经让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问你们的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呢?在学习“燃料与燃烧”时,笔者带领学生去附近加油站认识“严禁烟火”标志。笔者曾经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如用食醋为菜刀除锈,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观察灯泡和灯管的结构;寻找煤燃烧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SO2……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有趣的生活成功体验激发化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对于家庭中小实验的开展,教师一定要做好辅导。由于初中学生化学基础浅薄,操作能力相对差,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实验的目的,选用的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步骤及安全事项等向学生明确,最好为学生做好示范,这样实验成功率就大,效果就好,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胆地实践,才会使教学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刘大春.科学哲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闫孝平.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M].化学教学,2004(10):34-36.
其他文献
<正>心钠素(ANP) 属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抑制醛固酮系统等作用。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浆心钠素(PANP)的变化,国内外报告的结果不致。海南省目前尚未见报道。从1991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电力营销是其发展的核心。但目前情况看,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管理机制陈旧、营销管理水平低下等,严重影响了电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它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财务管理对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极其重要,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资本和技术
摘 要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需运用大量的生物组织、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生物组织的安全操作、化学试剂的合理归放以及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管理是科研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高校应加强安全教育,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保证高校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
<正>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冶疗及结局均与微循环状态的改善有关 甲襞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全身微循环状态,因此,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研究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估计病情及预后
煤炭企业薪酬制度的建立关系着煤炭企业的财务运转状态,关系着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状态。本文探讨了煤炭企业薪酬体系的现状与弊端、创新薪酬体系的措施,最后为薪酬体系的完善
<正>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1)正常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9~49岁,平均27岁,为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者;(2)心力衰竭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29~80岁,平均63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层级逐渐增多,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增强单
<正>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按WHO标准确诊,胸痛发作24小时内入院;(2)除外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梗、未透壁性心梗、预激综合征等。符合上述标准者54例,男
<正>近年来有关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β_2-MG含量变化,其报告较少。本文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β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