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炽诗歌艺术特色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p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末民初的学者、诗人叶昌炽,是晚清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诗歌创作丰富,本文以他的《奇觚庼诗集》为例,探究叶氏诗歌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叶昌炽;诗人;诗歌;艺术特色
  一、叶昌炽生平与交游
  叶昌炽(1849‐1917),字兰裳,号缘督。清道光二十九年生,苏州府长洲县人,童年羸弱,就读于苏州正谊书院。读书时期,叶氏与管禮耕、王颂蔚交往密切,皆精英。及第后,除了学习备考外,外出机会多。光绪七年, 应柯逢时之邀请,馆于其家,约半年。光绪十二年至光绪十四年,叶氏至广东给好友汪鸣銮帮忙。后入会典馆纂修《武备图说》,迁国子监司业,加侍讲头衔等。光绪二十八年官至甘肃学政、任存古学堂史学总裁。《缘督庐日记》还记载他到过台湾,卒于民国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二、叶氏的学术成就和诗歌创作
  昌炽一生贡献巨大,致力于金石,稽考目録,辨别版本,校勘图书,是著名目録、版本、校勘、金石学家。著作有《缘督庐日记》、《奇觚庼诗集》、《奇觚庼文集》、《藏书纪事诗》、《语石》等。
  叶氏诗歌著作丰富,有《奇觚庼诗集》、《藏书纪事诗》、《辛臼簃诗讔》等。近年来研究领域更多地偏向于其在藏书、金石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诗文的研究关注度不够。鉴于此,本文以他的《奇觚庼诗集》为例,探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叶昌炽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宋.张炎《词源》:“秦少游《八六子》云:……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叶氏诗歌中描写的环境、渲染的气氛与他抒发的情感密切结合,亦景亦情,情景交融。
  如《丹阳道中》,丙子年间诗人经过丹阳县,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作了这首诗。
  落日荒城畔,轻舟下水忙。
  浅滩摇白苇,旧县问丹杨。
  地僻留萧寺,天阴泣战场。
  忠臣埋骨处,千载艳雎阳。
  夕阳西下,作者乘舟匆匆经过荒凉的丹阳县,白色芦苇随风摇曳。丹阳县偏僻,萧寺附近,天阴时能听到古战场上的哭泣厮杀声。这里是当年战死沙场的英雄们的忠魂的栖息地。所谓“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目的是要表明自己虽身在江湖却一心装着朝廷。
  《昌平道中》,庚子年间于行军途中作,行军途中生活艰苦,饥寒交迫,战士们疲惫不堪。叶氏作为朝廷官员,在精神上鼓舞士气,这首诗的尾联“莫言壮士行何畏,前路萧萧正马鸣。”,不论前面有多少困难,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首诗情景交融,表明诗人忠于朝廷,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二)寒冷意象的塑造
  “寒冷意象”,是让人感到冰冷的事物。叶昌炽山水诗中的寒冷意象的运用很鲜明。其诗歌中常用寒风、荒厓、冰冻、霜雪等寒凉意象。(注:文中所引用的诗歌都源自华东师大2012年版的《叶昌炽诗集》,不再重复注。)如下:
  荒厓古迹读且扪,绝壑飞泉淸可听。(同上)
  夜深凉月穿云出,万壑无声听晓鸡。《避雨宿青岚山顶》
  太古雪山常戴白,至今霜冢未回青《定羗庙》
  回首故乡归未得,秋风起处忆莼鲈。(同上)
  月到边庭不耐看,霜华如水夜天寒。(同上)
  寒风吹白日,日落溪壑冥。《龙沟驿》
  这些诗歌运用了具有悲凉色调的意象,这些特殊意象主要有寒风、荒厓、凉月、寒林、雪山、霜冢、秋风、霜华、寒风等。诗人塑造的这些荒凉意象,是诗人心中寂寞荒凉的写照,同时殊意象的使用强化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三)引历史典故入诗
  我国古代文人都喜用历史典故,这样可以使作品典雅含蓄,语言精炼,言简意赅,词近旨远。
  甲辰年间所作的《关山岭》中咏到“班生孰是封侯相,瀚海燕然待勒铭。”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仅是只会读书的白面书生,诗人有着宏伟的人生目标,发愤图强,努力去创造辉煌,在人生的道路上筚路蓝缕。
  再如《避雨村舍》有“下榻窃惭徐孺子,主人安必异陈蕃。”此处用《后汉书》中徐孺、陈蕃下榻的历史典故来自喻,惭愧自己不如徐孺、陈蕃这两个历史人物贤德有才华。
  (四)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文心雕龙·比兴》硅璋以譬秀民篇说:“且何为比?盖写物以附意事者也。”大概意思就是举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事物。叶氏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铁老鸨峡》中有“一石太突兀,张口如巨鼋。驯如狮象伏,猛如熊虎蹲。”诗人把被巨浪狂卷着的丑陋的大石头比喻成张着血盆大口的巨鼋;又把巨石比喻为伏在水中的大象和狮子;或是凶猛地蹲在水中的大熊和老虎。这样连用几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巨石之大,水勢之猛。
  再如《避雨村舍》中“声如夔峡泉源倒,势比昆阳屋瓦掀。”,这里将大雨之声比作夔峡泉水倾泻的声音,说明雨之大。雨水砸向大地的形势就好比昆阳的屋顶的瓦片被掀了一般,说明雨势之急。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狂风暴雨的威势。
  2.对偶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曰:“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大自然赋予人和万物的形体是成双成对的,发自内心的文辞承载着人的思维,也应上下前后相互衔接配合,形成对偶。叶氏诗独具匠心,几乎每首诗都有对偶句,主要有以下两类
  (1)数字对:
  八骏原未到流沙,四狼仅得羁荒服。《渡弱水作》
  两行列松檆,千里迷苜蓿。《自平番度汉属郎坡至武胜驿》
  荒邮埽榻三闲屋,绝壁冲泥万仞梯。《避雨宿青岚山顶》
  轻雷远度千峯雪,急雨长驱万里风。《渡庄浪河至岔口遇雨》
  数家破屋难成聚,四字岩墙当勒铭。《定羗庙》
  (2)颜色对:
  天空蔚蓝染波色,近视深青远视黑。《渡弱水作》
  山连白塔崔巍势,河挟黄流澎湃声。《按部凉州岀镇远门度沙沟至朱家井》
  竹箭黄流金塔外,柳枝青到玉关前。《登临水驿至肃州》
  东去岂知皆白豕,西来无信递青鸾。《青家峡题壁叠前韵》
  太古雪山常戴白,至今霜塜未回青。《定羗庙》
  我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美学理念,即讲究句式整齐,追求对称美。昌炽在他的诗中大量对偶的使用,可以说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
  三、结语:
  作为学者,叶昌炽在目录、版本、校勘、编述、抄纂等方面都成就突出。作为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中以其炉火纯青的语言,多样化的修辞等见长,他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叶昌炽诗集》[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2:216.
  [2]《叶昌炽诗集》[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2:249.
  [3]土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41.
  [4]土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3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崇尚知识,知道科学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活动的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逐步掀起,审美观的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东西方文化在不断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人们的审美趣味也有一些相似的东西。,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外观也是各不相同,消费者的审美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同质化趋势的扩大,使消费者个性与情感在共性中迷失,精神与审美的需求遭遇到空前的绝境。因此,
期刊
摘 要:提到竹子,就会让人自然想起“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位名士。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潮由对礼教的信仰逐渐变为对人生自由的追求。“竹林七贤”是这一时期继承建安文学的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生平和交往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为后人所称赞为“魏晋风骨”,他们不仅是当时文人们效仿推崇的对象,也成了后世涉及魏晋文化时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企业的共享单车已经互相形成了竞争优势,那些竞争力弱的共享单车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不得不面临倒闭的问题。这样一来,押金退还问题,对很多用户造成了困扰,已经引起了很多业界人士的关注。押金的本质是一种融资手段,区别于传统的押金,现代的押金具有风险更高的特点。本文从共享单车押金问题入手,分析在法律环境下,应当如何处理这类
期刊
摘 要:以当前公众极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为研究主题展开法律视角的思考,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外在紧迫性和内在必然性上论证了研究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对域外成功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介绍,试图拓展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的路径,并以此为基础,从立法完善和执法效率提高两个方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己之见,并就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具体的制度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
期刊
目前,我国有关流行歌曲演唱方面的,具有艺术性理论分析和演唱方法的著作并不多。而能够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演唱理論则更少。尤其是能够给予流行歌曲演唱实践指导的理论学说,则更为缺乏。“斜开唱法”是徐元勇教授有关流行歌曲演唱理论的学说,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演唱指导方法。  《从前的我》是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主题曲,由田晓鹏、包晓更填词、黄英华作曲、陈洁仪演唱的流行歌曲。《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根据原
期刊
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狭义意识概念則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指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  人类的意识可以分为一系列层次等级。大卫·霍金
期刊
摘 要:民间美术资源是劳动者的艺术体现形式,朴素自然,民间美术资源也体现出来独特的区域性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現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郎庄面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特征,彰显着浓厚的民俗风情与特色。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引入,我国民间美术资源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全国民间美术资源正在慢慢的流失与消亡。为此,亟待保护、开发、创新与传承民间美术资源。  关键词:郎庄面塑;民间美术资源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北延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堆画的起源和发展现状的探寻,从布堆画的传承谱系出发对其西部区位特点进行分析,在发掘布堆画社会艺术价值的过程中,找出布堆画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同时给出了解决对策。并寻求水彩艺术与陕北延川布堆画的结合。  关键词:延川布堆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彩艺术  一、布堆画的概述  布堆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堆画,又叫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拔花[1]。布堆画底子多用白
期刊
摘 要:本文是笔者在参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藏族民间热巴创作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后,结合热巴舞蹈实训课堂以及泽吉老师讲座浅谈的一些新的体会,主要包括热巴的概念、热巴的分布与风格以及笔者学习后的感受。  关键词:热巴舞蹈;藏族  在2018年9月,笔者收到申请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藏族民间热巴创作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以下称“热巴”项目)发来的录取通知书,于10月30日在四川音乐学院开始了长达60天的学习
期刊
摘 要:油画风景长期以来都是油画领域的重要艺术创作类型,能够体现油画的精致、写真等特点,更能够将写生对象真实性的展现出来,以实现艺术价值最大化,故很多美术专业的人都非常喜欢油画,作为油画创作人员更是将油画风景作为油画创作的首选对象,足以见得油画风景对油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油画的了解,详细分析了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写生意识;创作  油画作为美术创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