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观察组总有效率81.66%,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优。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038-02
  股骨粗隆間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体,由于老年人骨质状况不佳,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减退,这无疑给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增加了难度,给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均为常用内固定物。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共选取了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60例。观察组男性病例30例,女性病例30例,年龄为(65-86)岁,平均年龄为(75.23±10.08)岁,病程为(14-25)h,平均病程时间为(19.17±6.24)h;对照组男性病例30例,女性病例30例,年龄为(64-88)岁,平均年龄为(76.21±11.25)岁,病程为(15-26)h,平均病程时间为(20.13±5.21)h。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故而,两组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都先进行麻醉,并且采取仰卧位。对照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的方法进行治疗,从髋外侧进入,适当剥离显露的股骨上端以及大粗隆,在C型臂透视之下,进行骨折的复位,最后置入动力髋螺钉;观察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采取股骨大粗隆近侧进入,钝性分离臂中肌达股骨大粗隆的顶端,在C型臂透视之下,髋内収位,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最后,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情况。
  1.3 观察指标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各项检查完全正常,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完全痊愈,则为显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各项检查基本正常,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则为有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没有愈合,各项检查的大部分不正常,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疼痛等状况出现加重的趋势,或者发生不良反应,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66%,观察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手术情况都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大部分为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有可能出现髋内翻、肢体缩短等方面的不良状况。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以及Gamma钉等方法。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至关重要。
  对照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方法,滑动加压,固定牢靠,更加适合骨质好的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动力髋螺钉的过度牵引,可能会发生髋内翻的情况,而且对骨及软组织的伤害比较大。股骨近端髓内钉,可减少股骨距区的压应力,骨折的愈合率高,稳定性强。髓内针的操作对软组织和骨的创伤比较小,有效保护了骨外膜,相对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根据表格可以得到,观察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高,肢体缩短、髋内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方法相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临床治疗效果更加良好。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治疗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殿英,姜保国,付中国.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5,23(42):1291-1293.
  [2]陶仕坤.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1,17(44):87-88.
  [3]甄允方,王晓东,张福勇.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较大年龄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34(19):210-211.
  [4]张殿英,姜保国,付中国.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5,23(42):1291-1293.
  [5]陈昌博,鲁道海.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效果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杂志,2016,56(44):2486-248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实行胸部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9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均分为CT组与X射线组。CT组患儿实行胸部CT诊断,X射线组患儿实行X线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确诊、漏诊、误诊情况。结果:CT组患儿确诊率为86.96%,漏诊率为13.04%,误诊率为0;X射线组患儿确诊率为65.22%,漏诊率为23.91%,误诊率为10.87%;CT组确诊率高于X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50例肠梗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采用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确诊率为76%,观察组的确诊率为96%,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6.0cm,小肠内径宽度>2.5cm则表现为肠管扩张。CT:患者肠系膜出现异常强化现象,肠壁增厚2.0mm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浅表性膀胱肿瘤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开放、电切两组。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电切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电切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开放组患者复发率34%;电切组患者复发率24%。电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重症肺炎患者通气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重症肺炎患者98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氧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肺功能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67%,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为65.3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整体高于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联合丙种球蛋白与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MG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渣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运动训练、呼吸训练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49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49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呼吸训练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BOD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CT、X线及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具体疗效以及对皮肤骚扰的影響。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浆β2-mg、PTH指标以及皮肤瘙痒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β2-mg、PTH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布鲁氏杆菌病中应用布病血清學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选取对象:我中心506例接触过牧业的人员,所有选取人员均接受RBP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SAT(试管凝集试验)检验,分析最终的检验结果。结果:RBPT与SAT检测结果相比后所得Kappa值为0.912,且RBPT与SA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相对较好;布鲁氏杆菌病检验中,RBPT检测后的
期刊
【摘要】为了掌握本区Ⅱ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态势,促进本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2020年从全区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资料中随机抽取了200名糖尿病患者和3000名糖耐量正常者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对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年龄、母亲糖尿病史、同胞糖尿病史、最重时体质指数(BMI)、现时腰臀比值(W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采用CT鉴别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对照组为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链球菌属感染(MP+SP)患者,对所有患儿实施CT诊断,回顾分析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见CT征象表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内病变形态方面也存在差异性(P0.05)。  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