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恒昌,薪火传承,着力打造河南医学教育特色品牌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阳历来就是一块令人瞩目的神奇土地,《诗经》咏唱过这里的楚地风雅,张衡《南都赋》极尽铺陈了她的“既丽且康”,李白亦吟咏过这里的汉时繁华。南召猿人、楚国长城、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南阳玉雕、天然药都、南阳作家群……代表南阳的文化符号数不胜数,而医圣张仲景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
  从伏羲、神农伏牛山、桐柏山采药,到医圣张仲景抑制瘟疫、坐堂行医,滔滔的历史洪流冲积成古宛大地医药文化的肥壤沃土。1800多年来,南阳的医学文化沐浴着医圣的恩泽,世代相传、历久不衰,日益壮大。
  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有一所现代化的医学高校不断吮吸着仲景医学文化的乳汁,正茁壮成长。她就是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圣故里唯一的医学类高等学校。
  近日,记者有幸走进了这个传承着“医圣”灵光的校园,聆听了该校党委书记秦书君、校长方家选坐而论“医”——就南阳医专的历史成就及光辉未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画卷。
  为基层、农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河南教育》(高教):秦书记,您好!一提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们总会对它高看一眼、期望颇高,因为这里是医圣故里,有着很深厚的医学文化积淀,而它又是医圣故里唯一的医学类高等学校。您能否介绍一下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程?
  秦书君:好的。1951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河南省护理员培训学校南阳分校成立。瓦房6间,草房18间,教职工20人,学员60人,校舍简陋、设备缺乏,但不缺的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一年后,为适应社会需求,开办了医士专业,学校遂更名为“河南省立南阳医士学校”,时任省卫生厅厅长王太钧兼任校长。1958年秋,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南阳医学专科学校”,连续举办了5年大专教育。1964年秋,更名为“南阳卫生职业学校”。1969年9月、1970年2月先后与南阳县中医药学校、郑州卫校合并,后更名为“南阳地区卫生学校”。1978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省南阳卫生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再次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南阳市委、市政府为集中力量办好仲景故里的医学教育,对南阳的医学教育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将南阳中医药学校连同原张仲景国医大学整体并入南阳医专,构建了学校“中西合璧,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使南阳的医学教育最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初步实现了南阳千万人民和海内外有识之士,在仲景故里建造一所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夙愿。
  值得一提的是,原张仲景国医大学1985年创办时,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的帮助下,征地和审批等筹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建设过程中,习老百忙之中又先后三次接见原国医大领导,安排协调有关工作,并致函邀请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朱学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上将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张仲景国医大学挂牌成立时,习老又委派其子习远平到南阳参加庆典,担任学校顾问。国内外300多名知名中医专家应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当时曾轰动全国,饮誉海外,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文凭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众多的海外学者和莘莘学子专程到南阳学习中医。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阳医专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体系,现开设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口腔医学等18个专业,并与美国卡姆登学院、菲律宾伊密里欧学院共开设护理、药学、口腔医学等5个专科专业,在校生万余人。学校至今已有64年办学历史和30多年专科教育经历,培养各类医疗卫生人才10多万人,南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70%的医护人员毕业于南阳医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教育》(高教):方校长,南阳医专有着令人骄傲的办学历史,但这都属于过去。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准确把握办学目标和定位对一所高校来说至关重要。您作为一校之长,对以上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方家选:您说得非常对。近年,南阳医专紧紧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了《南阳医专“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规划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学校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深化“校院一体、医教协同”办学模式,为基层、农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确立了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医德医风,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制定了发展目标,即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适应基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需求,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医学高校。
  《河南教育》(高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觉得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设计着眼于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非常符合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实际需要。那么,目前学校的具体办学情况是怎样的?
  方家选:目前,学校占地1316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获得专利175项;学校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种,主办的《国医论坛》杂志为国家级期刊。中药标本馆全国一流,人体生命科学馆国内领先,仲景文化特藏馆独具特色。实验实训场馆面积14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学校自建3所直属附院,拥有床位2800余张,其中一附院为南阳市第二大综合医疗中心。同时学校建有110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三甲”医院35家。学校还与武汉大学医学院、海王集团、宛西制药厂等多家单位在药品生产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近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学校共荣获省级、国家级教学技能集体和个人竞赛奖60多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特等奖1项,艾滋病病理断层标本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获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改革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0项,建有中医、护理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2012年11月被批准设立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2014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自2002年起,学校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合作举办成人本科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达13年,培养成人本科毕业生7000余人,在职研究生420人。2010年起学校与南阳理工学院联办普通中医学本科教育,在校本科生538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本科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
  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40余项。在2008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在2013年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学校22项一级指标全部获优;2014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
  传承医圣精神,打造仲景品牌
  《河南教育》(高教):秦书记,仲景品牌是南阳医专独有的资源,打响仲景品牌对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对此,您是如何思考的?
  秦书君: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但卫生人力资源比较匮乏。2013年河南省卫生年报显示,河南省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92人、注册护士1.8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6人和2.05人。同时我省医疗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也普遍较低,全国每万人拥有医学类本科生5.67人,我省仅为3.4人,全国倒数第四,其中县、乡基层医疗单位尤为明显。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急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医学专业人才。
  目前,我省具有招收医学专业普通本科生能力的院校共有1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仅有2所,每年共招收普通医学本科生13000余人,而我省三年内年均需要本科以上医学人才38509人,需求人数是招生人数的2.84倍。而专科以下医学人才则相对过剩,高学历、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卫生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增加设置医学本科院校,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才能有效缓解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仲景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已超越了民族、时代和国界,成为全人类的无价之宝。可以说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在河南,根基在南阳。打响“仲景”品牌,在南阳医专的基础上筹建张仲景医学院,已成为历史赋予南阳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因此,设立张仲景医学院,把仲景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中原崛起的强大优势,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而且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河南教育》(高教):方校长,仲景品牌不仅对学校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而且在对学生培养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是如何传承医圣精神,打造“仲景学子”品牌的?
  方家选: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医圣故里的文化沃土,秉承仲景精神的优良传统,结合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培育出大批具有良好医德和技能较强的优秀毕业生,被社会誉为“仲景学子”。
  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特点,经过历代医专人的发掘和凝练,把仲景精神升华为“崇仁、厚德、恒志、精术”四个方面,即体恤民疾、悬壶济世的仁爱情怀;不分贵贱、普救苍生的医德医风;勤求古训、立志名医的专业志向;博采众方、精究方术的医疗技能。在此基础上,学校把仲景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注重课程设置的人文色彩、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医学视野的拓展延伸和优秀文化的积淀升华,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医学文化的丰富多彩,领略医圣思想的精神内涵。
  同时,加强职业实践磨砺,搭建践行仲景精神的稳固平台。学校认真贯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积极进行职业实践。以仲景精神学习活动为起点,为学生吸收优秀医学文化添加“溶解剂”;以医学技能训练为重点,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入“催化剂”;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为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增添“助燃剂”;以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舞台,为践行仲景精神注入“推进剂”。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校孜孜以求的仲景精神,已成为“仲景学子”步入神圣医学园圃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2012年“仲景学子”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仲景学子”取得的社会成效,彰显出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人才特色。
  南阳医学的源头,肇自仲景;南阳医学教育体制的演变,“医”脉相承;南阳医学教育的发展,赖于医专。岐黄之路在南阳延伸,仲景文化在南阳光大,南阳医专已撑起了仲景故里医学教育的一片蓝天。展望未来,在全民健康背景下,南阳医专人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增强发展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之路,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它是河南省首家独立学院,它是“河南成长最快的学校”之一,它连续六年荣获“独立学院百强”称号……  它的专科生才上大二,就在应聘中击败千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成功入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它的学生仅仅去实习了两个月,公司老总就主动提出要为他们每月多加500元工资……  它,就是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万方科技学院有什么秘籍,让自己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就这么走俏?  万方科技
期刊
摘 要:《粮油加工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要注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粮油加工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一、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2010年,我们在全面调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时,重新修订了《粮油加工技术》教学大纲,将理论课由原来的30学时调
期刊
2014年7月27日,燠热难耐。首都北京,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决赛落幕。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选送的舞蹈作品《红旗渠故事》,在决赛中技压群芳,荣获金奖,与此同时,另一舞蹈作品《与阳光牵手》获得铜奖。  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舞蹈界顶级赛事,也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的最高奖项,相当于影视界的“金鸡奖”“百花奖”、戏剧界的“梅花奖”
期刊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高低,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队伍起着决定性作用,南阳医专人深谙这一点。因此,他们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目前,该校一支结构合理、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仲景精神 生根开花  今日的南阳医专,作为仲景故里唯一的所医学高等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医
期刊
在党的90华诞之际,《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出版了,此书的出版是《河南教育》(高校版)编辑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域所作的一份重要贡献,我有幸参与此项工作并作为专家对书中的部分文章进行了点评。当成书放在案头,看着它精美的装帧、丰富的内涵,得以细细品读之时,还是有很多感想。  看着100位辅导员用心、用情专注于该项事业的时候,我对他们表现出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钻研、把握深感钦
期刊
抱着学习的态度,我认真研读了《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一书,第一个感觉就是没有距离,书中的案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辅导员工作、生活中的事。读这本书,就像在回顾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很多自己遇到的事情就像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一一闪现,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第二个感觉就是实用性很强,全书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每个案例都有起因、经过和详细的解决办法,更有专家的精彩点评,叙事详尽,语言平实,就像一个人坐在面前向
期刊
2015年1月14日,河南省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许昌学院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许昌市市长张国晖、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等领导出席推进会,来自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南阳等省辖市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全省36所新建本科院校负责人参会。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许昌市市长张国晖共同签署了《河南省教育厅、许
期刊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英姿飒爽、器宇轩昂,吸引着众人的眼光。他们升降国旗时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做着标准划一的动作。他们就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国旗班,是负责执行学校升降国旗、协助新生军训及其他大型礼仪活动等任务的大学生组织。国旗班成立于1995年,今年正好迎来20岁生日。  国旗班队员在生活中严于律己、作风优良,在训练中,不怕吃苦、
期刊
目前,青年教师正逐渐撑起高校科研创新工作的半边天,承载着大学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河南师范大学注重发挥青年教师积极性,推动实施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多方创造条件推动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创新工作,青年教师正在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政策: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现在,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已超过70%,青年人有活力、有思想、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青年强则学校
期刊
拿到山东省委原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及田原、李晶所著的《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一书是在2014年暑假。反复地阅读与思考,也是反复与作者对话、自身逐渐成长的过程。每次阅读,都觉得是新的开始、新的旅程。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育人特征、理念,加强核心价值引导、教育,把握意识形态导向、转变教育文化观念,以及实现大学德育科学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完善人格的书。该书特别对大学规章制度建立、构筑学科创新机制、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