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欢迎老师去听课?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去教室随机听课,发现学生的表现与过去相比有了变化。过去怕老师听课而紧张的局面没有了,居然出现了欢呼雀跃欢迎老师听课的情形。这是为什么?我决定试着弄清楚事情的原委。调查后,学生的想法,着实让我始料未及——
  生1:有老师听课,我们能看到讲课老师灿烂的笑容。
  生2:有老师听课,我们会得到讲课老师更多的鼓励。
  生3:有老师听课,我们差生的心情不用紧张。
  生4:有老师听课,我们会自由思考,计论交流。
  生5:有老师听课,我们不会沉没于题山题海。
  生6:有老师听课,老师的讲解不再是信口开河。
  生7:有老师听课,老师的板书不再是胡乱涂鸦。
  生8:有老师听课,我们老师的手机不再响起。
  生9:有老师听课,我们的老师不再坐着讲课。
  生10:有老师听课,……
  听着这一个个原因,我陷入了沉思。
  记得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天天盼着家里来亲戚串门。那份急切劲儿现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细加考究,那份盼望的热情和动力源于当时生活的俭朴和贫穷。因为,只有到了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光临,我们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吃上一顿带荤的好饭。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小时候那种对节日的期盼心情减弱了许多。这使我联想到了学生为什么会盼着老师上公开课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评优课、竞赛课上,讲课教师精心设计,课件精彩纷呈,令听课的教师和学生耳目一新。可以说,参加讲课的教师将新的课改理念在公开课上落实得非常到位。教师表情丰富,微笑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在课堂上,“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表扬语言贯穿始终。在练习题的设计方面,题型类型多,学生的参与面大。合作讨论,自主探究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表现异常活跃和兴奋。这确实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和谐课堂。平心而论,公开课上教师的表现确实是学生所盼望的。但上完了公开课,有些教师的表现就马上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一是教学的随意性强了,满堂灌多了。公开课由于教师要精心地展示自己,不得不深钻教材,使尽浑身解数搜集素材,精心设计课件。课上教师已经过反复演练,吸取众人之长,自然是精彩纷呈。在平时,由于时间有限,再加上没有其他教师去听课,教师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在备课上花的时间少,课件的制作可有可无。由于许多直观的可演示的画面少了,自然而然教师讲的成份多了,解释的多了,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减少。
  二是教师的表情冷漠了,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少了。公开课上,教师是演员,为了赢得听课者的赞赏,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态的要求,教师自然满脸笑容。对学生的回答鼓励多多,奖励多多。一方面是为了给大家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平时的课堂内,教师面对天天如故的学生,想到乱七八糟的作业,看到答非所问的情景,很难做到笑容常在。
  三是教师的违规举措多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少了。公开课上,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学生也能充分交流,抒发真情实感。可平时的课堂,由于教师是几十人的最高统帅,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加之自己也没有他人的监督。因此,讽刺挖苦、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的现象也出现了。有的教师坐着讲课,照本宣读,学生明显享受不到教师的体态语言的激情感染。更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接打手机,做出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来。另外,由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组织实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便取消了学生讨论、辩论的时间和空间。
  四是教师的板书不成章法,起不到示范作用。最近看到部分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板书设计上漫无目的,板书看不出重点,找不出层次。更有甚者,在黑色版面上使用蓝色、绿色等反差不大的粉笔板书,模糊不清。有的老师想到哪儿,便写几个字,粉笔胡乱一圈,以为是重点了。过了一阵,擦了又写,令人有杂乱之感,更谈不上有什么美感,学生怎能喜欢呢?
  看来,学生喜欢老师去听课,真是大有原委。小时候盼着过年过节,是生活上的期盼,希望得到一份美味佳肴。而学生喜欢老师去听课,是希望能够享受到老师全身心投入的精彩,使自己能够在愉悦中遨游知识的殿堂。我真希望广大教师们能用公开课、竞赛课上的表现对待每一节课。到那时,学生就不再是象盼着过节一样盼着有人去听课了。
其他文献
<正>《保险法司法解释三》针对我国保险合同复效制度的解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其以被保险人危险程度是否"显著增加"作为保险合同复效之关键因素,但在"危险显著增加"的适用前提
一、“生成”叙事下午第二节是练习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我看着他们,不禁陷入了深思:怎么样帮这个刚接手的班级走上“正轨”呢?才开学几天,班上就发生了几起纷争,得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微信收藏了一大堆“好文”却没时间读,关注了一大堆公众号却攒了几百条未读,收藏了一大堆表情包却不会一一使用,加入了一大堆群却从来没有说过话……如果都中了,说明你已经患
期刊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面对弱者、伤残者,感情的心湖似乎泛不起半点同情、怜悯的涟漪。一些孩子“心狠手辣”,他们可以毫不眨眼地将蝴蝶“肢解”,将小狗打得汪汪直叫,自己却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安顿好了班上的学生,在家坐下来。窗外,巴山夜雨悄悄地涨着巴山的秋池,雨丝在灯光里飘动。家人皆出门游玩去了,客厅里静得紧,忽然心底涌起一阵渴望,渴望音
我姓惰名性,我和勤奋是一对孪生兄弟.人们对勤奋的评价高,一提到我自然都会摇头,有的人甚至讨厌我.但任何人又都摆脱不了我,有些人虽然嘴上不喜欢我而行动却钟情于我.由于我
著名小品演员陈佩斯与搭档朱时茂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可谓家喻户晓。生活中我们也曾有这样的体会: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觉得很好吃;但随着吃包子
本文在测算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SKSS单位根检验方法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发现:单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都在10%的有效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
在杂志上,几次看到之类的文章,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在应用“罗森塔尔效应”时,发现它并非灵丹妙药,于是就警惕其负效应;在应用“木桶理论”时,发现走入了“补短拉齐”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