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旧时光 重庆印象,停留在拼接的记忆里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朋友问我,你喜欢重庆是为什么?我竟然说不出任何关于这个城市的特质,我在记忆中寻找斑驳的点滴,最后找到的却是细碎的东西:一只陪我吃火锅的小狗;在洪崖洞一间新开的酒店,酒店里一顿加了煎蛋的寻常早餐;在十八梯,吃了一个煎饼;在磁器口,遇到的一个面目慈祥的坐在门口招呼我们拍照的老奶奶……山城重庆的记忆,就这样被拼接起来,却也让我念念不忘,我喜欢他繁华过后的孤独,重庆印象,停留在拼接的记忆里,嘉陵江,轻轨,朝天门,索道,石梯,老城,火锅……听到灯火通明的夜里传来的歌声。如若不想被这些幻灭的现实摧毁,你只能改变自己的眼光,去寻找别处的美。不知道下一次来重庆,会有怎样的影像让我再次留恋。
  ·吃出江湖气息·
  第一次去重庆,是从成都顺路过去的,冻得彻骨的寒冷的清晨,坐了一趟漫长的公交车去到磁器口古镇,在古镇门口的小餐馆里,一个人吃了一顿老鸡火锅,跟随我一起吃饭的是主人家的一只小黄狗,坐在我的旁边,蹭着炉火取暖。记忆中的重庆印象,便定格在这一顿并不地道的火锅里。那时候对重庆的了解,浮于表面蜻蜓点水,回来只会跟朋友赞叹,那楼梯真多啊,老房子到处都是,清汤火锅也是辣得不行……第二次去,已经是3年之后,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却还是深夜抵达。在朝天门附近找一家叫玺院的青年旅馆,司机兜了好几转,没找到地方,我们几个人干脆下了车,奔往一家牛肉面店去了,大概是饥肠辘辘的缘故,突然觉得那碗加了麻辣味道的面是当时吃过的最好吃的一碗,惊为天人。第三次去,对重庆的印象,确实是刻骨铭心了,在机场丢掉了电脑,灰头灰脸没有身份地在这座城市待了几个晚上,那种失魂落魄却又很快被江湖菜的香气掩盖了,那是朋友带我到湖广会馆附近的小餐馆吃晚饭,一群刚刚认识的人,在阴雨的天气里一下子就熟络了起来,当我们吃饱喝足挤着一把伞说着笑着沿楼梯走去坐公交车的时候,忽然发现,这相识的瞬间竟然也那么江湖气息,不过就是几块肉几杯酒的交情。
  ·一杯茶的人生哲学·
  有过比较的人肯定会发现,成都慢吞吞的小情小调,那才叫休闲的日子,于是重庆的茶馆便显得寒酸了些许。但是谁曾料到,在成都的茶馆里大家的谈资大概是琐碎的生活小事,在重庆的茶馆里谈论的却是江湖大事,其实区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身在其中才体会到,那股江湖的气息是从那一抬头一举目中展现出来的。跟广东人喝凉茶是一个道理,大概是重庆火锅太过火爆,任凭怎么寒湿的天气也无法平衡那股燥热,所以茶便刚好浇灭了这火,不管是老荫茶还是苦丁茶,火锅之前先端上一碗。
  重庆的茶楼到处都是,简单的木桌子木椅子,盖碗茶虽然显得没有广东浙江的精致,他们喜欢用小茶壶泡茶,不会厌烦加水烧水的繁琐,重庆人喝茶不讲究,但大气就显摆在那儿,这就是重庆人的实在,重庆气候炎热,不大口大口喝茶,怎么能解渴?冬天若不大口大口往肚子里灌茶,那怎么能驱寒?葵瓜子、山楂片一字排开,就翘着腿等着说书人上台了,喝茶人的欢声笑语便和那说书人的声音混杂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里。
  ·老房子,消失的记忆·
  有一次看了电影《日照重庆》这部并未大热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影片,却勾起了我对重庆的念想,想去再探访这座城市的愿望就如替主人公来这里寻找情感碎片,我想,任凭我一个外乡人去多少次重庆,都无法体会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这座城市的理解,那些只能用重庆话才能表达的生活,是一个异乡人永远体会不到的。在我印象中,重庆的老房子不计其数,从那些黑白的十八梯高低错落的房子里,我看到了重庆人的情结,那种爬上爬下的乐趣,大概是要从小在这些楼梯过道里玩过藏猫猫游戏长大的人才知道和体会到的。
  从湖广会馆沿着小道一直走,老房子已经人去楼空,仅仅剩下的几户人家,在过道里洗菜做饭,香味飘到了小路上,完全可以想象到旧时那种一到吃饭时间,香味在楼道里乱蹿,各路街坊捧着饭碗到处串门的情景。有阳光的午后,老房子门前便放上一把竹躺椅,一壶茶,一把扇子,便是一个夏天了。而山城的夜景,也因为这沿山而上的吊脚楼式的老房子而变得熠熠生辉,灯光映照在江面上,万家灯火的气息扑面而来。只是,每去一次这座城市,这种景象也就见得越来越少了,那些老房子里的居民早已经搬离,白象街的老洋房也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废墟一片,但即便是这样,老重庆还是有着老重庆的味道,巷陌里窜出来的小狗,阁楼的阳台上正在扒饭的老爷爷,广场里玩空竹玩得起劲的老人,香飘四溢的麻辣味道仍然萦绕在大街小巷,十八梯的老市场里还是那些拎着菜篮子东张西望的老太太,茶馆里仍然有噼里啪啦的麻将声音……
  ·古镇,老街老巷寻觅旧时光·
  重庆是一座大城市,但是,这座西部山城里,却有很多可以寻觅的旧时光。我们绕过解放碑的繁华,躲开那汽车穿行的高架桥,来到小巷子里,穿过一道道石梯,坐上火车去一个偏僻的城镇……
  走得更远些,来到江津的中山古镇,这里曾是繁华的水码头,现今依然有全西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清商业街,长700米的古街是中山古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业老街,在这里依稀能寻到旧日重庆的影子。涞滩古场则是八百里渠江沿岸盛极一时的繁华水码头,这里过去是重庆、合川通往广安、达州等地的歇脚之处,又是川北地区放舟东去、出江通海的必经渡口,重庆的轮渡码头文化在这里残留着,这是重庆人难以磨灭的儿时记忆。
  包围在重庆的古街古巷,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商业化,但是,就如我在中山古镇逗留的那一个夜晚,寂静的街道上形影单只,偶尔有牛肉串的叫卖声,虚掩的门里透出温暖的灯光,糍粑的香味从夹缝中传出来,早晨醒来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开始在石板街上玩乐,早餐店里热腾腾的牛肉面已经迫不及待,这些都构成了我对重庆的回忆。
其他文献
大洋路蜿蜒于澳大利亚最丰饶的放牧地──西区平原。这条在悬崖峭壁中开凿出来的道路,从诞生之初就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沿海公路”,沿途可见万籁俱寂的海湾、波涛汹涌的沙滩、宁静的绿色森林、百年前的海难遗址、一望无际的沿海牧场,还有海豚、海豹、树袋熊、袋鼠等各种野生动物。在令人激动的行车途中,每经过一个弯道都会有新奇的发现。  国家海洋公园和分裂角灯塔  天气时阴时晴,时而细雨飘飘,时而雨歇日出,给多彩的
期刊
白鹭是一种广为人知的鸟,它有很多种类,其中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雪鹭四种体羽全白,世通称白鹭,另外还有黄嘴白鹭和岩鹭等,它们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均属濒危物种。作为一个鸟类摄影爱好者,我早已拍摄过各种白鹭,但在去年我却发现了一只不同寻常的白鹭,因为它是灰色的,我暂且称其为“灰白鹭”。在这只与众不同的“灰白鹭”身上,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2013年春天,这只“灰白鹭”首次在北戴河湿地亮相,它
期刊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创新,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原有理论、观点、认识的突破和对过去实践的超越。早在商汤时期,就有《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话,旨在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诗经》中也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名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引领着世界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潮流。但后来由于长期的罢黜百
期刊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形成于距今3000万年的地壳运动,当时的海拔高度媲美乞力马扎罗山,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恩戈罗恩戈罗火山不间歇地喷发,伴随大量熔岩涌出,山峰不断地被削平,最后一次喷发发生于25万年前,由于喷发猛烈,锥形的山尖被彻底摧毁,山头从内部塌陷下去,最后形成一个800米高,直径19公里的圆形盆地。  相传200多年前,一些马赛部落沿着东非大裂谷也来到这里,被优良的环境吸引,定居下来。每天,牧民
期刊
翠鸟是栖息于溪流、河谷、水库、湖岸等地的一种食鱼鸟,它的体型小巧,只有15厘米长。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美得让人眼花缭乱。  翠鸟以捕食小鱼小虾为生,它既不像鱼鹰、白鹭那样只捕食水面上的鱼,又不像鸬鹚、??等水鸟那样在水中潜泳觅食,翠鸟能深入到水中三四十厘米的地方捕鱼,但它在水下却只能待上1秒钟左右。翠鸟常常单独活动,是一种埋伏式的捕猎
期刊
在塔尔沙漠里,尽管人们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但当地人仍能坦然面对,想方设法,物尽其用,世世代代靠勤劳和智慧顽强地生活着。  塔尔沙漠(Thar desert﹐亦称大印度沙漠),位于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小的沙漠。  塔尔沙漠地区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早晚气温在4℃~6℃),夏季炎热(最热月气温达48℃~51℃),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每年有半年处于干旱状态,甚至数年无雨,五六月还经
期刊
高楼大厦让人们住得更集中,却也给不少人带来了“都市病”。手机依赖症、购物狂、网络综合症、拖延症、职业倦怠症、搜索依赖症……如果你也出现了这些症状,好吧,那我建议你去博纳幸福地“生一次病”,因为“博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让人想生病的城市”,维莱·拉·迪克曾经这样说过。  如果你看过经典老片《虎口脱险》,那就一定要来博纳的济贫院,这儿就是影片中英国飞行员藏身的修道院,想起来就想乐,为此我回国后还重温了一下
期刊
选择冬季旅行的好处,一是能避开游客高峰,二来很多景区票价优惠,更重要的是往往能见到意想不到的风景,比如冬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从乌鲁木齐出发,已经连续行驶了30几个小时,终于在昨晚午夜时分到达轮台。  大雾,能见度不到10米,零下12摄氏度。  这是一座在塔里木盆地沙漠北沿的绿洲城市,在大雾中时隐时现,大家决定在车里和衣而睡,但又反反复复被冻醒。第二天早上7点半,天还没亮,我们决定再次出发,由北
期刊
我们总是在忙碌。  忙着来来往往,忙着是是非非,忙着里里外外。  也许出于本心,也许并非如此,但我们依旧很忙碌。  在身体和机器一样不断地运转之时,精神上的压力愈加凸显。  我们需要慢下来、静下来,给心灵放一次长假。  如陶潜归隐山林一样的假期,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节奏。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生活固然让人向往,却终归是心远地偏。选择一座城市,去“慢”游,是个折中之选。虽不如雪山莽原般彻底,却也总能获得足
期刊
回顾与《旅游纵览》编辑们交流的过程,我对他们充满信任和感激之情,因为编辑的敬业、专业、精业的作风,使得他们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可谓是亲密友好“零距离”。  作为喜欢动笔、习惯敲键盘记录旅行、表达心声,始终愿意与媒体打交道的我,有幸引起编辑的重视,同时也有了机会接触、了解编辑。向来是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有收获,任何事物皆如此。当拙作在贵刊发表后,我确实具有一种别样的心灵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