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启”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利用“三启”课堂模式进行教育工作,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创新及艺术欣赏的启发培养。文章以“三启”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与图形几何知识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培养学生优秀数学品质提出建议,希望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三启”课堂模式;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引言:在“三启课堂”模式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数学实践、艺术欣赏等思维进行启发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图形与几何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获得更加多的知识技能,以此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一、“三启课堂”模式的含义
  “三启课堂”模式是指在备课、授课中必须具备有启知、启智、启志三个环节。
  启知,是一个最基本的“传道授业”环节,主要教育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本节课学生要学会、要掌握、要积累运用的知识,学懂弄通是根本要求。
  启智,是“解惑”环节,刚性要求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爱动脑筋,培养多角度的发散思维,为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学生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知识结合运用、学识体验生活、创新超越自我、激发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多元思维的关键环节。
  启志,是指在每一节课要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创造幸福、尊老爱幼、爱党爱国爱人民、锻炼坚定顽强、坚定理想信念等的意志,在学生心中种下“我长大了要干什么,要当科学家、要当医生、要为人民服务……远大的理想志向”,定向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政教育。
  二、“三启”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目的
  (一)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三启”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及空间思维,使学生在良好情感的支持下,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情感,并在课堂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养成主动 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1]。问题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利用该方法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独立思考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思考新的知识与问题,以此提升对课本知识学习有效性。
  图形与几何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且能够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及学生学习基础,针对常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提出一下探究学习问题:第一,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特点?第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哪一图形的面积最容易计算,哪一图形面积在计算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第三,对于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及面积计算方法,是否有相同的地方?某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是否可以在其他图形面积计算中运用?确定问题后,则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学习。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促使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启”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活动,使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启发,形成数学学习能力。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以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点为例,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并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制作的几何体特点与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式进行讨论,说出自己对这一计算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并在交流中分享学习经验[2]。当学生设计几何图形后,则引导其结合图形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几何图形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实践强化对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认识,以此提升课堂讨论与实践学习效果。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课堂讨论环节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获得更加多的知识技能,以此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启”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和生活情操。多媒体设备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运用,可以将抽象的图形转化成更加直观的内容,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图形产生欣赏的情感,并在学习中形成审美情趣。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更多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看到的数学景象、获取的学习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感受数学学科中蕴含的艺术素材,提升自身的美学意识[3]。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知识充分结合,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的优势,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借此引出理论知识,引導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中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平面图形都呈现出来,并让学生想象,如何视频中的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变成与原来完全不同的形状,那么是否还具有欣赏价值。在视频播放中,将生活内容与几何知识充分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艺术美感,并在学习与视频观看中掌握数学艺术性,提升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课堂讨论与多媒体运用的方式,实现“三启”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与审美意识。教育工作中,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探究学习机会,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更好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思云.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下旬),2020,(9):46.
  [2]曹玉莲.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1,18(1):175.
  [3]曾祥兵.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3):53.
  作者简介:刁福兰(1984.02-),女,汉族,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提升。班主任作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其应当积极肩负起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本文我们将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占据着举足
期刊
摘 要:培养小学数学综合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进行中应时刻树立生成意识,课堂教学的发展以围绕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为基准要求。基于此,本人以“下潜探究生长课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微”探讨如何有效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深度学习探微;探微策略  前言: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基础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助力培养学生养成优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期刊
摘 要:结合高考实例分析说明了分离参数法在解高考数学题中的讨论方程根的个数、判断函数的零点问题、解决不等式恒成立等多方面的应用,进而说明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使问题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分离参数法;高考数学题;零点问题  所谓“分离参数法”是指在含有两个量(一个参数和一个变量)的关系式(不等式或方程)中,要求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将变量和参数分离(即变量和参数各在等式或不等式的一端),从而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各校、各教育者能积极开发教学资源。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数学绘本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然而如何更有效的指导教师把数学绘本与国家课程整合,使数学绘本走进课堂中,需要形成一个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案例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橡皮筋、棒棒糖、甜甜圈》为例,构建了“学生的学线”与“教师的教线”的
期刊
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正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前沿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发挥了巨大辅助作用,但硬币总有两面,多媒体教学也给小学课堂带来一些问题。本文简述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初步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并提出了
期刊
摘 要: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即是微课技术,也就是把教学的过程、片段、重要内容的讲解设计成短视频的形式。换句话说微课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占有的时间会比较短,一般来说微课的视频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这能够为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时间。怎么才能够在小学数学课上恰当的引入微课教学,为小学生构建理想、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深思
期刊
摘 要: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所学知识展开思考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思维可视化的应用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数学教学  1前言: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将解题的思维方法和知识路径都能够清晰的展示出来便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及理解。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计算机的运用的领域也是比较多,通过相关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旨在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个人意识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课堂。本文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例,阐述了该教学方法的含义及优势,重点分析了将其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本是抽象的知识进行实体化,让学生认知知识的多样性,将本是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生活中有趣的生活经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正确的理念下,树立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基本思维理念,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能力  引言:数学这门学科是小学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在日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力的改革支持,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学习参与方式、扩充教学资源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怎样体现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是初中数学教学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对此,本文简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伴随我国教育领的发展,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师一方面应教授学生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