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枣树的果实产量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树是多花树种,开花多,坐果少,自然坐果率只有0.62%~1.2%,老龄枣树更差。这除与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进行,养分集中消耗有关外,生产上的管理粗放,也是造成落花落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枣树的果实产量。就要采取以下8项保花保果措施,加强管理,才能奏效。
  (1)抹芽:5月上旬待枣树发芽后,对各级主侧枝。结果枝组萌发出的新枣头,如不做延长枝或结果枝组培养,都从基部抹除,以节省养分,增强树势。
  (2)疏枝:对膛内过密的多年生枝及骨干枝上萌生的幼龄枝,凡位置不当,影响通风透光,又不计划更新利用的,都应结合夏剪疏除。
  (3)摘心:在6月中上旬,当留作培养枝组和利用结果的枣头出现4~6个二次枝时摘心,二次枝3~5节时摘边心。枣头如生长不整齐。需进行2~3次摘心,枣头摘心可控制其生长,减少幼嫩枝叶对养分的消耗。缓和新梢和花果争夺养分。对提高坐果率有明显效果。
  (4)拉枝:6月中旬,对生长直立和摘心后的枣头用绳将其拉成水平状,抑制顶端生长素的形成,约束枝条再次生长,以便积累养分,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当年结果。
  (5)开甲:即树干环状剥皮。由于开甲割断了韧皮部,暂时切断了地上有机营养物质向下输送的道路,使叶片中的光合产物一时不能下运,集中在树冠部分供应花朵和幼果,使地上部分的积累养分增多,这样就调节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减少了落花落果,从而提高了坐果率和产量,一般可增产30%~50%。开甲时间在6月中下旬,即大部分结果枝已开5~8朵花。
  初果小树开甲宽0.2厘米,成龄大树0.4厘米,距地面10厘米开甲,以后隔年向上移3~5厘米。开甲口要涂抹25%西维因或40%毒死蜱等杀虫杀菌剂,再用泥或塑料膜封闭。
  (6)喷水:喷水在盛花期进行(60%花开放),选择无风的上午,用喷雾器向叶片均匀喷洒清水,隔1~2天进行1次。水最好用“生理活性水”(即经过煮沸而又冷却的水)。喷水的目的在于为枣树授粉受精创造一个相对湿度较高的小环境,促进授粉受精。
  (7)喷洒植物激素与微量元素:在枣树盛花期喷0.001%的赤霉素,0.003%硼酸或0.005%硼砂,增产效果显著,一般可增产2~3倍。
  药液配好后,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于上午8时至下午6时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枣树上,一般每树5~7千克,隔3~5天再进行1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8)疏花疏果:是在确保坐果的前提下,对花果量多的树,人工调整花果数量,合理负载,对提高枣果质量有显著作用。
  疏花疏果一般在6月中下旬分2次进行,第1次在中旬(15日前),子房膨大后。按照适宜的负载量和合理的布局进行。一般树势强易坐果的品种,每1吊留2个幼果,其余全部疏除,反之每1吊留1果。留果时要留顶花果。第2次在下旬(25日以后)进行定果。定果一般强树1果1吊,中庸树1果2吊,弱树1果3吊。如果坐果量不足,也允许每吊2果进行调节。
  枣头枝的疏花疏果可推迟10~15天,枣头枝,枣吊木质化程度高,养分足,坐果力强,可适当多留,以提高产量。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份,济源市跟全国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连续降雪,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极端最低气温达到-12.6度,积雪深度达17厘米。冻土厚达7厘米。核桃树受低温影响。冻害严重。为了减少冻害对核桃生产带来的损失,在核桃栽培管理中制定并实施冻害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1 冻害症状    核桃树遭受低温冻害后,主要体现在树干纵向产生裂纹,枝梢失水抽干死亡。花、叶、芽干枯脱落几个方面。冻害较轻时,秋梢部分
黄丘山区位于苏鲁交界处,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包括2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该区具有悠久的柿树栽培历史和种植经验。柿树已成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在长期的柿树栽培过程中,群众总结出了一套瘠薄山区柿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平均667平方米产520千克,高产园片667平方米产1250千克,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建园    1.1 选址  柿树适于青石山地栽植,黄丘山区都
近几年来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桃、杏、葡萄、樱桃、李、草莓等多种果品的生产,促进了果树栽培技术的进步,为果树高产高效栽培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冬暖式塑料大棚杏的成熟期,正逢鲜果淡季。市场空缺,加之鲁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物候期。因此有较高的优势。实行冬暖塑料大棚促成栽培,虽然当年投资大。但其设备较简单。管理较简便。一次投资,可多年收益。并且市场销路广,因此。效益相当可观。 
五莲县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栽培板栗已有500多年历史,全县现有板栗面积1.2万公顷,年产板栗3580吨,产量居山东省第1位。从1988年起,在北京、山东等地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的帮助指导下,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研究、总结、推广了合理密植,改劣换优、科学肥水,合理修剪、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7年累计增加效益11009.33万元,连续6年每年有
为使板栗实现产业化,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提高,板栗栽植已向密植方向发展,实施品种化栽培,整形以矮冠密植为主,株行距一般采取2米×3米的栽植模式,667平方米栽植111株,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选择适宜品种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控冠技术相配套,从而延长密植园结果的经济寿命,实现密植早丰的预期效果。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密植板栗园的控冠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根据多年实践,要想使树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
1 梨袋口绑扎不严    正确的方法是让果柄从果袋开口处的缺口通过,在把扎丝绑在横向折叠的袋口处的同时,要把附近的一片叶子也要夹在袋口处的“v”形夹下面,通过夹着带叶柄的叶片来固定果袋,这样套袋的效果较好。    2 梨果面黑点黑斑较多    套袋果的果面易出现黑色或灰黑色凸起或凹陷的小黑点或小黑斑,萼洼部位发病最重,黑点上常附着白色胶质。虽然黑点不危害果肉,但严重影响套袋果实的外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