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我的高原(外一首)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12130多人受伤。本刊特推出诗歌小辑,表达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和对玉树人民的慰问之情。
  
  玉树临风
  临风在高原
  风里的玉树
  养育了三江源
  
  高原是我的仰望
  地震突然袭击
  想把四千米的挺拔
  夷成平地
  本来稀薄的空气
  被震得破碎支离
  
  我们的心
  都在早晨7点49分惊悸
  是长江是黄河还有澜沧江
  把十三亿颗心牵痛
  三江从玉树发源
  血脉贯通中国
  源头受难
  源头呻吟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经
  一跃而起
  
  所有的眼睛都看向玉树
  所有的心都跑向高原
  血脉养育的千军万马
  溯江而上
  扑向生命的高地
  
  兄弟的肩膀能扛起高原
  地震震不倒民族的高度
  回流的血能复活高原
  地震震不垮高原的骨骼
  五星红旗
  永远是高原的脊梁
  手足的奋勇
  挽起玉树的坚强
  高原的太阳
  陶醉在真正的温暖
  
  所有的心
  飞越四千米海拔
  守护高原
  
  阿 福
  
  阿福
  是一个名字
  是一个行走的名字
  
  脚步在行走
  心在行走
  笑容在行走
  爱在行走
  行囊在行走
  
  行囊和心背靠背
  行囊装进风霜雨雪
  心就猛喊太阳
  快快加速升起
  
  和春花一起行走
  越走越远
  离天很近
  和秋月一起行走
  越走越高
  到了江河源
  让海平面的香港
  登上四千米
  托起孤儿的梦想
  阿福的行走
  就有了四千米的高度
  他靠着四千米的玉树
  打了个盹
  
  谁都说阿福在打盹
  阿福一路行走
  为什么不能打个盹?
其他文献
2010年的一天    太阳尚未起床,急促的闹铃声  就把沉沉的睡意赶跑。我从床上弹起  上卫生间、洗脸、刷牙、吃早餐  7点00分准时出门  7点05分赶到公交车站  排10分钟长队,进入公交车厢  落座,看书,车启动  走走停停,988.4米长的广州大桥  用了38分钟方才通过。车走走停停  在8点46分,  终于到达单位附近车站下车,赶路  在单位大厦电梯间排队  5分钟后进入电梯,9点钟前
期刊
恍恍惚惚的岁月  几多烦忧  一夕睡梦  不能清醒往来的乡愁    孩童时候  与我行影相随的玩伴  至今已不知身处何方——  在脑中却浮现着我与他多年前告别时的挥手    转眼十年之久  我心中啊,时常钩起一种思念  乘着南来北往的船车  至今,风雨行进在家乡的外头    我想,在很多时候,恰有  成年的温柔  将一切童年记忆封藏  那是茶余饭后特有的一种胃口    思乡的季节  树叶飘零雪花洒
期刊
这一日,A市的文化局里人头攒动。今天有个驰名诗人要在这里讲演,是A市文化部门特意邀请的。诗人是荒远的一个农村人,近几年来在全国内影响骤起,但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天,作为众多有诗癖爱好的文人雅士都蔚然汇集一堂,想一睹诗人的神采。  四方形的大厅里确乎一下挤满了人,这是先前极少有过的。虽是人声鼎沸,其实不过三四百人之众。但这已经很壮观,而且个个神色飞扬自命不凡,或坐或卧,或吞云吐雾,或言辞激烈,大
期刊
寒风中的梅    中年打工女牵小孩,搀老人,驮麻袋,那盆梅固定在麻袋上,嫣红的骨朵傲寒摇曳。  “家政,干吗?”高管撇开众求职者,径奔向中年打工女问。  中年打工女死劲点头。  高管感受到那骨朵里,生命的蓬勃、顽强。  一年后,打工女成为“家政明星”。  打工女前去感谢高管。高管说:还是谢那盆梅吧,它促使我破格录用你!    求救    蔚进城找活,遭贼偷,身无分文。  一晚饥寒交迫,萌恶念。见一
期刊
改版后的《脊梁》杂志,其工人文学的面孔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我们做着为当代工人的努力,希望文学的青枝绿叶,能够在当代工人一度迷惘而又始终执著的心灵里开花结果;一方面,我们又做着为当代文学的努力,希望当代工人不辱使命、山重水复的跨越,能够在当代文学有点苍白的容颜上,注入些许柳暗花明的色彩。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里,文学的色彩曾经特别地鲜亮,文学期刊也曾经格外地为社会青睐,作家笔下
期刊
刚二十出头的强哥,已有四年打工工龄,每年过完破五就扛着铺盖卷去打工,年底才回来。  强哥一回来,就向我们滔滔不绝地炫耀他的丰富阅历。嚯!好家伙,那楼才叫高呢,比咱村的后山崖还高!好嘛,我们盖的那楼才叫快,一礼拜起一层,比咱垒猪圈快多了。  强哥吃饭时,不吃肉,把肉拨到一边。他说,你们吃,你们吃,我在工地净吃肉了,吃得我看见肉就恶心,想吐。那家伙,你们没看见呢,工地上的饭菜可香啦,想吃啥有啥,顿顿四
期刊
1    “干杯,我们胜利了!”关倩红和杨冰举起酒杯,欢笑着把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她俩从深圳的一间中专技校毕业一个多月后,结伴来到广州寻找工作。经过几番了解比较,她俩选择了这间环境较好、待遇较高的星光电子厂。再经过笔试和面试,她俩在众多竞聘中脱颖而出,被招聘为厂的文员。高兴之余,她俩找到一间街边大排档,点了两个菜,要了一瓶啤酒,开心庆祝一下。  “终于找到工作了,我得好好干,不要再让父母为我的工作
期刊
最高层羽翼  缩短国际交流行程  从彼岸,越过大洋  第一时间赶往灾区  大地的伤口得到抚摸    一双手与一双手  挖掘,紧握  一颗民族的心脏  在灾难中  凝聚血泪跳动    玉树,在渐渐苏醒  玉树,在重新站立  与坍塌、与死亡搏斗  不屈不挠
期刊
仰卧,侧睡   时间久了,总要翻动一下身体   请不要责怪母亲,一个仄身   又无意间弄碎了一棵玉树,一只挂在   胸前的翡翠     “新的家园,会有的   新的校园,会有的”   请相信,祖国的大树巍然屹立   玉树开花,会结更多更大更好的果实   还有果实一样的反思
期刊
炼铁工人    一种精神在铁水和生活之间徘徊  等了很久,凝聚  它们的火红在飞溅中抬起头  模型,弯转,屈服,那些脊梁  从矿井到成品的人格  走过乡野,走过昏暗的街道,在菜场  在车间的空气中  你裂开了童年,青年,中年的脸。  在铁水之间,看生活如何在挣扎中  一段一段地掉下来,拉着铁的锁链  一个扣一个扣地循环,有一天它们的碎裂  回到骨头中间,你们的情和爱能否抵达  命运的身边。看古铜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