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中包含许多科学方法,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科学方法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常用的科学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物理中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方法  教学策略
  没有科学方法就没有物理科学体系。科学方法对初中生学习物理有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都采用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物理的本质。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方法非常多。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科学方法教学,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科学方法。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策略。
  一、举例总结,理解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具有复现性高的特点,可能在教学中反复出现。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总结,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教学内容,然后点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方法,最后联系以前的教学内容举例。学生通过总结这些实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教学内容中体现了同一种科学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教学内容中蕴含相同的科学方法,学生就可以立刻识别出来。
  在《压强》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研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学生通过猜测,认为压力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积、压力等因素有关。教师提示,压力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同时研究两个因素存在困难。经过提示,学生认为可以先保持其中一个因素不变,研究压力效果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教师指出这是控制变量法。教师再举一个例子。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学生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研究了摩擦力的大小。教师将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学生发现科学方法的本质基本是一样的,都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接着,教师提出压强的概念,压强等于压力与接触面积之比,这是定义法。显然这是一种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教师举例,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采用了比值法定义。教师通过举例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两种具体的科学方法,对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非常有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讲内容涉及科学方法时,教师要及时地将以前学过的采用相同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列举出来。通过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方法。多个实例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从中抓住共性,发现科学方法。长期地体验各种科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常见的各种科学方法。
  二、实验挖掘,发现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发现规律、验证理论。同样,实验中还蕴含了大量科学方法。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巧妙指点,帮助学生挖掘出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学生一旦建立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就会在其他实验中进一步应用这种科学方法,对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非常有用。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有一个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学生通过尝试发现,直接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无法完成。解决测量难题的方法是,先测量n张纸的总厚度,再用总厚度除以n,得到一张纸的厚度。教师告知学生这种实验方法叫累积法,在物理测量中经常用到。在《测量物体的质量》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一根针的质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一根针的质量太小,天平无法完成测量。教师提及之前测量一张纸厚度的方法——累积法,学生被启发,采用了类似方法完成测量。学生先将n根针放在天平上测量,得到总质量,再用和上面类似的方法计算一根针的质量。显然,通过两次实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对累积法的认识,在以后的实验中会自发应用这种科学方法。
  经历一次实验,学生可以感知科学方法的内涵。经历多次实验,学生可以建立对科学方法的深刻认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总结出来,并在相关实验中提示科学方法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实验中的科学方法非常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在教学中渗透。
  三、对比感悟,体验科学方法
  对比是物理教学的常用方法。对比可以让学生发现不同事物中的相同本质因素,从而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感悟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教师展示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采用了相同的科学方法,从而加深对科学方法的认识。
  在《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一节教学中,教师提出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采用了热胀冷缩的物理规律制成。在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受热膨胀。从温度计中测温液体的高度可以读出温度。這实际上采用了转换法,将温度转换为测温液体在温度计中的高度。转换法本质上是将看不见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在讲过温度计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实验来进行对比。教师提供给学生量筒来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由于小石块的形状不规则,因此直接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基本不可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可以在量筒中装入一定体积的液体。然后,将小石块放入量筒中的液体中,可以根据量筒中液面上升高度来读出小石块的体积。这种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也是一种转换法。通过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进行对比,学生理解了转换法这种科学方法。
  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不同物理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清晰地认识科学方法。
  四、揭示本质,融会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物理学家在研究物理现象过程中,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研究方法。每一种科学方法,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科学方法的本质。学生在掌握科学方法本质的基础上,才可以在头脑中建构起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从而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应用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中有大量理想化模型,这些模型是进行物理问题分析的基础。许多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理想化模型不能够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揭示采用这些理想化模型的本质目的,让学生自然地接受这些理想化模型。
  在物理学中引入各种科学方法都有一定的目的,教师要对各种科学方法的本质进行解释,和学生达成共识,避免学生不认同科学方法,影响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揭示科学方法本质的时候,不仅仅要说清楚科学方法引入的目的,还要分析科学方法引入的过程。
  综上所述,科学方法是抽象概念,是发现规律的基本手段,对学生学习物理至关重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常见科学方法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乔通, 邢红军.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研究[J]. 物理教师, 2011, 32(1):1819.
  [2]张定而.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J]. 物理教学, 2013(5):4043.
其他文献
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往往会促进文化合作的加强,同时,教育文化合作的加强也会进一步带动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的深化。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日益强大,与蒙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也日益密
针对有限元分析结果的三维可视化问题,以风力发电机轮毂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可视化系统。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完成风力发电机轮毂的建模,对其进行有限元五阶模态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在ANSYS软件的可视化模块中立体显示,并对比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三维显示结果。探索如何实现二维有限元法分析结果的三维可视化问题,为大型复杂产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三维可视化提供新思路。
海洋环境观测技术的产业化李允武(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天津)1海洋观测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密切海洋观测技术是指从位于空间、海面、水体、海底的观测平台上,利用各种传感器对海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道家灵性关怀的意义、具体作为以及限度。根据我们的探讨,道家对于生命意义、死亡态度、死亡意义与死后生命等问题都抱持着自由自在的自然观点。具体作为的
目的:确定清开灵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条件和方法,确保其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相关内容进行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外语教学过程,贯彻新《课标》关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外语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为研究厚朴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对其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厚朴品种选优及丰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了10~14 a的90个厚朴单株样本,测量其单株树高、胸径、树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如何将海洋要素测量数据用于海洋管理和其他社会公益服务,一直是制约我国海洋研究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保障海洋研究投入与产出良性循环的关键。本文作者试图从海洋倾废
机载成象光谱仪遥感海洋是在轨星载海洋传感器定标校验的一种方法。本文研究了海洋航空遥感的四维测量方法,以及实现卫星、飞行遥感和船舶同步测量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