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溶栓治疗的现代策略

来源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中,维持全身血液的有效循环至关重要.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有效循环可因心脏泵衰竭、失血或血管阻塞被减弱甚至停止而危及生命.血液在人体内不正常的凝固被称为病理性血栓,并由此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血液循环入路时,可导致供血脏器灌注不足、功能障碍而致衰竭.当发生在血液循环的回路时,会导致血液淤积和回流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等都是由此所致.出现这种情况时,自体防护系统会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有效纠正这种不良状态需要借助于外界的干预.在血栓的形成和清除过程中,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是两个重要的调节体系.外界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抑制血栓形成和清除已形成的血栓(包括药物、机械手段和手术).近年来,有关抗凝治疗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在医学界已得到广泛重视并被大家所熟悉.相比之下,溶栓治疗被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特别是缺乏对新的理念和治疗方法的了解.为此笔者将做论述如下,仅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如何用SAS宏程序实现连续型变量不同截断值对研究结果影响的敏感度分析.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SAS宏程序,结合具体实例,演示连续型变量界值点敏感度分析的实现及结果的呈现.结果 该SAS宏程序可以按照研究者不同分析目的及设计精度进行连续型变量不同截断值的敏感度分析.结论 当前研究所提供的SAS宏程序简洁灵活,可在涉及定量变量二分类处理的医学资料分析中推广应用,对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目的 探讨定性指标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调整中心效应的策略及其应用.方法 介绍使用倒方差和D-L法计算中心加权效应值在定性指标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调整中心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考虑,如权重的计算,率的转换等,编写SAS程序,并以“人工心脏瓣膜”试验为实例说明.结果 计算中心加权效应值处理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心效应时,若各中心效应同质,各中心权重等于其效应值方差的倒数;可根据Q值判断是否需要对各中心权重进行调整.当分中心结局发生率趋近0或1时,建议对原始率进行数据转换.实例中,使用双反正弦转换法的结果显示,中心
在精准医疗的背景下,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特定分子靶标的靶向治疗愈发受到重视,其作用机制也对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临床试验设计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异质性,而对患者按生物标记物进行筛选的富集设计则面临效率低下、可行性低等问题.主方案设计是一种在同一试验结构下评估多种药物或肿瘤分子亚型的新型试验设计,不仅能较好地处理患者异质性问题,适应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且有利于加快药物研发,目前在国外已有一定应用.本文旨在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篮式设计、伞式设计、平台设计等主方案设计的基本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移动化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线学习更是成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后疫情时代,利用在线学习的优势,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创造高效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期刊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本科生在线上教学模式下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可靠性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卡方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检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99份,医学统计学掌握情况得分为21.0±4.8,年龄、高等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是影响医学统计学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目前线上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本科生对医学统计学掌握程度一般,需结合相关影响因素改进教学.
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提法已过时,其未涵盖因危及肢体的缺血而接受诊治的所有患者.新术语“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 , CLTI )”相比而言更为合理,更能反映患者的临床特征[1].CLTI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合并有超过2 周的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是PAD的终末期.CLTI患者的伤口愈合率低、截肢率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