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融合模式下的检修专业培训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大检修”发展的要求,促进检修各专业的融合,提高电力企业检修专业员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检修技术人才势在必行。这就对电力企业基层检修单位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重点对电力检修在“大检修”形势下促进专业融合应该采取的培训模式和手段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专业融合;培训模式;培训手段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26-02
  伴随着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加之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检修”体系建设下专业融合的迫切需要,培养一支适应“大检修”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有先进的培训模式和丰富的培训手段来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员工队伍。
  一、构建先进的培训模式
  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职工自身的需要,培训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样性、层次性、长效性的培训模式。
  1.培训坚持以人为本
  多数员工都有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要求,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这就要求培训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自身发展需要。就要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
  2.培训方式多样性
  培训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灌输式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再此基础上要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检修工地或生产厂家生产车间等地方,让员工去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用集中讲解、师带徒、导师制、岗位轮换、厂家培训、技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发展需求的员工可以开展专业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要员工综合素质。
  3.培训模式层次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各专业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相关专业的技术领军人物,作为相关专业的技术带头人;培训班组长及工作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借以提升检修工作的承载能力、应急能力和现场安全系数;培养全员的生产技能水平,至少保证所从事专业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专业范围,提高综合能力。
  4.培训模式长效性
  培训工作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刻,要渗入到每时每刻,要有长效机制。注重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各种激励机制,使员工想学习、爱学习、重学习。将培训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长期不懈的坚持,方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二、丰富各种培训手段
  要想达到培训的目标,就必须要求丰富的培训手段,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促进其发展与提高。常用的具体培训手段如下:
  1.师带徒
  师傅徒弟签订师徒合同,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计划中不仅要包含基本知识,还要有实践内容,不仅可以有本专业的知识,还可以有其他专业的知识,要锻炼徒弟的动手能力,还要注重方法,要有定期进行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徒弟学习的积极性,师带徒不局限于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可以采用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
  2.导师制
  导师不仅要授课,还要启发员工思维,不仅仅是了解一项技术,还要培养其对本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同样要制定培训计划,培养动手能力,并定期进行考察,给员工一定的学习压力。
  3.岗位轮换
  定期对学习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更换从事专业,更换时采用师带徒或导师制培养方法,促进其对新专业的学习,这样可以扩大员工知识面,使其掌握各种检修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更加能促进专业的融合。
  4.厂家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厂家为电力职工做培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厂家培训分为多种方式,可以邀请厂家工程师到检修单位进行技术讲解,也可请厂家工程师到现场在指导检修过程中做培训,或是直接派遣员工到厂家生产车间去学习,要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对象仍然不要有针对性,且到厂家生产车间不能走马观花,要跟随厂家安装人员现场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及检修中的问题,才能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不管是采用何种培训手段,均要有相应的跟踪制度、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来驱动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培训工作才能取得最大的实效,才能达到培训的目标,否则培训工作只能流于形式,而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
  三、案例分析
  现以某省公司某检修工区为例来说明其培训工作在促进专业融合方面的实际效果。2009年之前,此检修工区主要负责变电站断路器设备、GIS全封闭组合电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除主变压器设备)的检修维护,共四个检修班组,其中两个班组负责断路器和GIS组合电器的检修维护,两个班组负责其他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其班组人员技能水平情况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009年,专业化检修深入开展,为了加强专业融合,提高整个工区的检修维护水平,该工区对四个班组进行了人员调整,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009年转业调整后,该工区积极开展相关培训,采用各种手段,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对调整后人员进行培训。该工区先后采取如下方式展开培训:
  工区技术专工集中讲课,并以实际设备进行培训;
  组织职工参加技术学校专业培训;
  组织职工参加技能鉴定培训班学习;
  联系设备厂家,安排职工分批次到厂家参加实地培训;
  开展导师制、师带徒的方式重点培养有学历的大学生和年轻职工;
  利用技术论坛积极开展技术交流;
  采用岗位轮换培训方式,扩大员工知识面,提高综合技能;
  工作中一次工作必须安排开关专业人员参加,开关设备工作同样要求安排一次人员参加,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在每一次培训结束后,都进行相关培训内容的考试,对考试成绩优秀的职工进行奖励,并把每一次考试成绩计入个人业绩。每年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定级考试,根据定级考试结果判断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票或二种票负责人。
  经过三年时间,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此期间,各班组之间进行过人员微调,同时也补充很多新人员,2012年初人员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情况看,2012年与2009年相比,工作负责人人数几乎增长近一倍,技师人数增长4人,高级工增长11人,中级工人数增长6人,只有初级工人数出现负增长,但总体来看,该工区职工普遍技能水平出现了大幅提高,且有2名技术员调任工区技术专工。该工区采用了多样的培训方式,并开展了层次性的培训模式,经过三年的培训达到了融合专业,培养了技术领军人物,普遍提高了全员技能水平的目的。
  四、结论
  本文从专业融合的角度,阐述了检修专业培训的模式及手段,及采用层次性的培训模式和丰富的培训手段才能打造出专业技术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检修队伍,才能适应检修专业融合,“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才能在电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住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龙.供电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式初探[J].宁夏电力,2010,(2):64-66.
  [2]林硕.关于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24):72-73.
  [3]祁小丽.浅谈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9-10.
  [4]董广东,梁国艳.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267-268.
  [5]李峰云.构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240-242.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魏晋南北朝官学兴废无常,不能适应学术文化发展的潮流,遭到世家大族的抵制。魏晋以后,门阀制度得到确立,世家大族政治经济地位稳固,积极利用家族资源建设家学。从东晋后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