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性德育在构建和谐高校中的作用及开展途径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指出隐性德育对于构建和谐高校乃至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对于直白、灌输的显性教育方法,隐性德育有四大特征:以小见大、去伪存真、潜移默化、贵在实践,并阐述了开展隐性教育的途径: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校园文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教师的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等。
  [关键词]德育 隐性德育 和谐高校
  [作者简介]刘霞(1972- ),女,河北沧州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法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许秀英(1965- ),女,河北沧州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廊坊06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构建和谐高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O802020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3-0076-02
  
  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高校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它或多或少地也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加上其自身客观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高校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和谐高校建设就日益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以德为先是构建和谐高校之“本”,德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大学阶段正是青年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时代的变迁,德育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做到理论创新、方法出新。而隐性德育就是我们在德育实践中总结的一剂良药,它对于构建和谐高校乃至和谐社会都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我国的各级高校基本上把思想道德教育等同于政治理论课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教育,“把一种原本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到跨意识形态的哲学政治学教育①”,而且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教学步骤的安排都没有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地改进和提高。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不仅具有主观主义倾向,而且主要考虑其社会价值和社会需求,过于政治化、划一化、工具化。道德教育也存在着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的现象。毋庸讳言,在许多学生的印象里,思想道德就是空洞的教条,很多人对思想政治课抱有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教师天天面对不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都失去了,更谈不到其他学科的德育教育了。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这种因教学体制改革滞后而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陷,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素质建设的重要因素。
  诚然,传统的直白、灌输的教育方式,在过去的确起到过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实践者和创造者?在大学生群体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新变化,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这些正是德育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如果我们继续单纯依靠直白、灌输的教育手段,不分年龄实际、心理实际、思想实际,一味采用“高、大、空”的教育方法,显然会收效甚微。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上升就是一个警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模式——隐性德育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威力。
  
  二、隐性德育的含义与特征
  
  学校德育包括显性的德育和隐性的德育,在一个人的道德成长中,这两种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显性德育指的是通过有关伦理道德、公民素质训练方面的课程,直接向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灌输,强化说服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隐性德育是一种与显性德育相对应的德育形式,它隐含、渗透、附着在其他介质中,采用间接的、内隐的和潜在的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是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发生潜移默化作用的物质和精神的隐性因素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说,隐性的德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潜在影响更大。笔者认为,隐性德育有如下特征:
  1.以小见大。就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们从一件件小事中体会到“大”道理,这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个人在道德上的点滴积累,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人们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构筑一座坚固的道德大厦。隐性德育正是从小处着手,起到事小功不小的功效。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去伪存真。就是在隐性德育过程中始终要贯穿着一条红线——真情。教育要有真感情,真诚对待学生,不能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解决的不是知识获取的多少,而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内化这些道理,这些道理是他们走上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死之教育”,它培养的人是冷酷的不健全的人。正如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所说的那样: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3.潜移默化。就是逐渐把德育渗入学生们的心田,润物无声,但沁人心脾、回味悠长,不单纯依靠灌输的办法。当前,大学生思想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个体意识增强,实践精神增强,而权威意识和被动服从意识减弱。他们厌恶和排斥单一观念的灌输和空洞说教;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某种现成的观点和结论,更看重和相信现实生活,希望独立自主地做出取舍和判断。“道德是人从小到大不知不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有意识的道德自我训练而形成的思维和社会行为的伦理趋向,不是靠灌输道德教条就能解决问题。②”相对于显性德育,隐蔽性德育的最大优势是,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不贴标签,受教育者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愿意接受这种教育,教育的实效性也很高。
  4.贵在实践。就是要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思想道德建设是解决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素质教育课程,是一个人从“自然的人”“生物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道德的人”的过程。道德的养成需要实践,同样养成了的道德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运用和巩固。隐性德育的做法就是让学生人人都能做、人人都有收获,通过经常实践来养成习惯,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现实生活是道德养成的摇篮,学生对道德原理的真实体验,其效果远胜于读万卷书。
  隐性德育的实施方式是隐蔽的,没有独立的形式,它隐藏在各种活动中,重在让学生们自己去体悟它的内涵和价值。重视德育的隐性化,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
  
  三、高校隐性德育的开展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乃至民族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信息时代的来临也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更丰富、信息量更大,各种不同思潮的碰撞与冲击都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单纯的显性德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在高校开展隐性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开展隐性德育,主要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所有课堂教学任务中都蕴涵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寓德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无疑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要善于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隐藏于各种正规德育课程及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是潜在的,主要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期望、教师的人格榜样、师生关系以及奖惩方式等,这些因素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教学形式上,要勇于对以往直白、刻板的灌输式教学进行改革,要敢于创新,做到方式灵活多样,例如进行课堂讨论、辩论赛、擂台赛、组织同学自导自演等。通过这些形式,学生们学习兴趣就提高了,有利于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独自思考,激发了他们的竞争、平等、合作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隐性德育都大有用武之地,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拓,把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所有教师、所有管理人员、所有教育环节、所有课程都应自觉担负起育人的重任,真正形成关心支持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合力。
  2.校园文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学校的物质环境与文化氛围共同构成学校的德育环境,二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如果只注重校园物质环境的美化而忽视了文化氛围的营造,忽视学校人文精神的弘扬,学校德育场就可能失效。③”因此,我们必须使物质环境与文化氛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实效。
  通过校园文化、礼仪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管理以及学校与家长、社区等相互配合的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环节。业余活动通常形象地被喻为“第二课堂”,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德育的防线,那么业余活动就是培育学生心性的前沿阵地。因为在业余生活中,学生们要直面家庭和社会,用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观察、去实践。近年来,许多大学都在开展“志愿者活动”“绿色行动”等。比如,2008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志愿者无私奉献,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学子们真正做到了在奉献中享受快乐,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大学生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业余活动,去亲自体验,主动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产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并去不断追求,潜移默化地提高品德修养。
  3.教师的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业余活动,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每个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教师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言行举止间表现出很高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最好的德育因素。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重要,教师的言语重要,教师的行为举止更重要。往往教师的一个行动胜过百次说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隐性德育正是具有这样的功能。它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结合,充分重视隐性德育的作用,让隐性德育净化学子们的一片天空,为和谐高校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注释]
  ①张永奇,等.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思路与对策[EB/OL].http://www.bisu.edu.cn/BisuInfo/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655,2007-04-27.
  ②宁鸿.道德不能靠灌输[J].科学新闻,2000(4):18.
  ③唐雪梅,等.试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06(6):27.
其他文献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将在2009年2月中旬对全省民办学校进行收费检查,以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行为。检查内容包括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收费项目、标准是否经过批准,
[摘要]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文章针对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英语教学的实践,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早(1972-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讲师,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
论物资管理ABC分类和实施上海锅炉厂杨继干,章和生加强企业管理,各职能部门乃至每个职工应当责无旁贷。作为物资供应部门来说,一定要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好有限资金,取得较好的技
建设干事创业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必须选好带头人,制定好工作目标,建好工作机制,形成团队精神,鼓励成员个人发展,强化工作落实。
现阶段,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办出高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立足教学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提出了“目标-自主-互
介绍奥氏体不锈钢零件的车削、铣削、钻孔、攻丝、铰孔、研磨、贮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经验。
作为综合性大学来说,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唯一的国际旅游岛的省份。品牌有国际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海南大学就要做自己的学科品牌,“特色+品质”就是海南大学给自己的
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150篇英语四级作文,旨在发现大学生四级作文写作时的抽象思维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供研究基础,初步提出如何培养大学生思
介绍AVTECH振动监测系统的功能、设计特点和使用经验。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提高和更新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以适应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文章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诸要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师资 建设  [作者简介]夏淑云(1974- ),女,安徽宿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陕西西安71007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