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对网球运动中的发球技术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是从整个发球技术和生物力学角度对网球发球质量的影响要素进行深入探究,其中包括技术要素、心理要素和战术要素等,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发球的水平,在比赛中提高获胜的机率。
关键词: 网球 发球质量 要素
网球与高尔夫、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员技术已日趋全面。当今世界顶尖选手在每项技术中已经很难找到明显的漏洞,技术向精细化发展。而所有网球技术中除了发球技术由自己控制以外都会受到对手的影响。发球是网球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是网球比赛中唯一由自己掌握并组织进攻的良好机会,并且发球在现代网球运动中是鉴别评价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得分手段。它不受对方制约,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发挥出个人的特点,用以控制对方,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所以现代网球运动员必须掌握好发球技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职业运动员更要做到精益求精。现在世界上发球速度最快的运动员是美国的罗迪克,他的发球速度最快能达到246.2千米/小时,使许多运动员非常不适应,但并不能说明他的发球质量好,只能单纯地说明他的发球技术好,力量大。因为现在运动员更加追求和重视技术的精细度,发球技术也是如此,一些优秀运动员发球时速150—170千米/小时,但仍可以发出Ace球,他们在注重发球速度和力量的同时追求发球的落点、角度、旋转等方面的精确性,以其精细、全面的技术称雄于当今世界的网坛。
发球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发球质量的优劣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比较,必须全方面考虑各种要素。影响发球质量的要素非常多,大体上可分为技术方面、心理方面、战术方面的影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网球专业运动员及业余爱好者的发球技术动作。
1.2研究方法
1.2.1访问法。通过访问一些网球界专家和教练员,对网球发球技术的整个体系进行深入理解,进一步丰富论文材料。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网球运动书籍和资料文献。
2.网球发球质量的解释
质量的定义是一种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一般以满足要求的程度来衡量质量。网球发球的质量基本上来说有三种情况可以判断为发球质量好:第一是发出Ace球,第二是发出的球对方接过以后使本方处于主动,第三种是发球直接得分。
3.网球发球的技术要素分析
3.1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3.1.1握拍法。大陆式或东方式反拍握拍法。
3.1.2准备姿势。全身放松,侧身站立在端线外中场标记旁边,左肩对着左边网柱,面向右边网柱,两脚分开约同肩宽,左脚与端线约成45度,右脚约与端线平行,重心在左脚上。左手持球轻托球拍在腰部,拍头指向前方。呼吸均匀,注意力集中。
3.1.3抛球。准备动作稳定下来以后,顺势就是抛球及挥拍击球动作。抛球的方法: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的肘部渐渐伸直并向下靠近持球手同侧的大腿,然后从腿侧自下而上将球抛起。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状态,其走势与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将球平稳托起,要尽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动作,以免影响球的平稳走势,球在空中的旋转越少越好。抛球的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第一发球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击球点靠前,球也抛得较靠前。第二发球比较注重成功率,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落点,击球点相对后移,球要抛得靠后一些。抛球高度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
3.1.4挥拍击球。挥拍击球环节包括后摆球拍、背弓动作、搔背动作和击球动作。
3.1.4.1后摆球拍。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球拍摆至体后。
3.1.4.2背弓动作。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以肘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落,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
3.1.4.3搔背动作。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落至背后再以肘部带动臂、拍摆向击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3.1.4.4击球。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反弹背弓并向出球方向转体,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拍头摆向击球点,最后在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发力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
3.1.5随挥。击中球时虽然挥拍击球动作已告完成,但整个发球过程却仍在继续。到达击球点后球员应顺着身体及挥拍的惯性做收腹、转肩和收拍动作,最终拍子由大臂带动收向持拍手的异侧体侧,结束发球动作。
下面是发球整个过程的分解图示。
身体如何产生最大的能量,是发球动作的关键部分。能量积蓄时的动作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由肩带动胯转动,并下压重心,使双膝弯曲。引拍和抛球同时开始。引拍与抛球分为双臂同上同下和同下分上的方式,大多数职业选手采用分上的方式,即右手滞后于左手的,这种方式可以使双肩倾斜,加强前挥动作中的背过肩的侧翻动作,也会使发球动作的节奏更好。球出手后,双肩仍保持成直线,左臂继续上抬,右臂外旋,左胯继续前顶,有助于身体的转动,采用旋转抛球的球员从引拍开始顺时针转肩,而采用直上直下的球员则在这时开始转肩,继而转胯,开始屈膝,进入到能量最大的平衡位置,双肩与右上臂及右肘成与地面45度角的直线,身体与大臂、大臂与小臂的角度为两个90度,从球员的前后看,双肩与右上臂及右肘保持一条直线,从球员右侧观察,可以看到右肩的后面,肩胛骨收缩,形成扩胸,臂外旋达到最大时,双肩比胯多转20度左右,髋关节弯曲,避免过度后仰,双脚跟抬离地面,双膝充分弯曲,所谓充分,就是达到个人爆发的最佳角度,一般为90—110度,(见图二)如果小于90度,会使腿部肌肉过于紧张,影响发力。腿部发力不足会导致发球的整个动作失去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双脚跟抬起,左脚几乎与底线平行,为了加大身体的转动,球出手后,左脚不应出现转动。
后引的动作有充分后引和简短后引(如:罗迪克,见图三),简短后引会增加肩的负担,大部分男子职业选手采用充分后引,节奏与拍头运动的轨迹要更好一些。采用脚不动还是上步是根据个人爱好而定,在发力阶段,前者由左腿产生向上的力而右腿产生向前的力,后者则由双腿产生向上的力量。采用右脚上步一定要注意右脚不可超过左脚。
接下来要把这些积蓄的能量,经合理的动力链,最大限度地传递至拍头,将球击出,并使球落入预定的位置。发球动作虽然是闭式技能,却是网球技术中最难掌握的,除了需要具有先天和后天练就的良好身体素质外,还需要在整个发球过程中利用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动作产生能量,并将这些能量充分传递至拍头,在整个的过程中,大量的能量积蓄和力量传递,源于很多细小精确的动作,并以平衡为依托,在身体一系列复杂、剧烈运动的同时保持这些细小动作的精确。
4.网球发球的心理要素分析
网球比赛的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前著名球星吉米·康纳斯说过:“网球比赛的95%取决于心理。”比赛中心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发球技术的稳定性和攻击性除受运动员发球技术、技能影响外,还会受到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影响发球质量的心理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心理定向
心理定向是指动作开始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心理定向是指运动员内心追求的发球取向,其对发球的方向、落点和球性变化,以及发球的攻击性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运动员的不同心理定向对发球效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心理定向于球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球的旋转上),心理定向于球的力量上,心理定向于球的落点和发球目标的心理定向。
4.2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他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网球比赛并不是长时间连续的运动形式,每分之间都有一个短暂的间隙,而运动员在间隙之后無论是发球运动员还是接发球运动员都需要再次集中注意力去打好下一个球,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到间隙前的注意力水平,在比赛中非常重要。另外环境因素(如阳光、观众、嘈杂的环境等)对注意力的集中也会产生很大的干扰。
4.3情绪的控制
网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遇到打得不顺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情绪暴躁、信心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的身心反应。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发球技术再好也很难发出高质量的发球。
4.4自信心
自信是指可以成功完成某种动作的信念。拥有自信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方受益,不仅有助于集中意念,激起积极的心态,而且有助于增加坚韧和努力,同时也影响着击球的选择性。
5.结语
5.1发球是网球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是网球比赛中唯一由自己掌握并组织进攻的良好机会,并且发球在现代网球运动中是鉴别评价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得分手段。发球技术虽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但是它是唯一由自己控制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5.2发球过程是一个动力协调链,身体各个部分的作用好像一个链条系统中的各个链环,一个链环产生的能源连续不断地传至下一个链环。并非依靠躯干和手臂产生的爆发力,爆发力的主要来源是地面的反作用力。
5.3由于当今世界网球发展非常迅速,影响发球质量的要素不仅仅是速度和力量,它们只是技术要素的两个方面,运动员如果只靠这两个要素来发球打比赛,遇到和自己实力悬殊的对手不会有太大影响,可是如果对手是个接发球高手的话,很容易使自己在发球局陷入被动。运动员只有将它们与心理要素、战术要素和环境等诸多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发球质量的优劣,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和威胁性。
参考文献:
[1]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目男子担任项目内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严波涛.网球发球动作基本技术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10):36-39.
[3]陶志翔,祁兵,胡亚斌,裘容,董保健.对网球发球体系的研究.中体网,2003.
[4]刘卉.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5]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体字版),1999:437.
[6]张学军.现代网球运动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2-23.
[7]张启迪.网球双打技巧[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1-55.
[8][美]K.T.斯把曼.情绪心理学[M].沈阳:辽宁出版社,1987.
[9][美]Robert Weinberg著.张忠秋等译.网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0]Advanced Coaches Manual[S].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 ITF Ltd.
关键词: 网球 发球质量 要素
网球与高尔夫、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员技术已日趋全面。当今世界顶尖选手在每项技术中已经很难找到明显的漏洞,技术向精细化发展。而所有网球技术中除了发球技术由自己控制以外都会受到对手的影响。发球是网球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是网球比赛中唯一由自己掌握并组织进攻的良好机会,并且发球在现代网球运动中是鉴别评价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得分手段。它不受对方制约,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发挥出个人的特点,用以控制对方,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所以现代网球运动员必须掌握好发球技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职业运动员更要做到精益求精。现在世界上发球速度最快的运动员是美国的罗迪克,他的发球速度最快能达到246.2千米/小时,使许多运动员非常不适应,但并不能说明他的发球质量好,只能单纯地说明他的发球技术好,力量大。因为现在运动员更加追求和重视技术的精细度,发球技术也是如此,一些优秀运动员发球时速150—170千米/小时,但仍可以发出Ace球,他们在注重发球速度和力量的同时追求发球的落点、角度、旋转等方面的精确性,以其精细、全面的技术称雄于当今世界的网坛。
发球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发球质量的优劣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比较,必须全方面考虑各种要素。影响发球质量的要素非常多,大体上可分为技术方面、心理方面、战术方面的影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网球专业运动员及业余爱好者的发球技术动作。
1.2研究方法
1.2.1访问法。通过访问一些网球界专家和教练员,对网球发球技术的整个体系进行深入理解,进一步丰富论文材料。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网球运动书籍和资料文献。
2.网球发球质量的解释
质量的定义是一种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一般以满足要求的程度来衡量质量。网球发球的质量基本上来说有三种情况可以判断为发球质量好:第一是发出Ace球,第二是发出的球对方接过以后使本方处于主动,第三种是发球直接得分。
3.网球发球的技术要素分析
3.1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3.1.1握拍法。大陆式或东方式反拍握拍法。
3.1.2准备姿势。全身放松,侧身站立在端线外中场标记旁边,左肩对着左边网柱,面向右边网柱,两脚分开约同肩宽,左脚与端线约成45度,右脚约与端线平行,重心在左脚上。左手持球轻托球拍在腰部,拍头指向前方。呼吸均匀,注意力集中。
3.1.3抛球。准备动作稳定下来以后,顺势就是抛球及挥拍击球动作。抛球的方法: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的肘部渐渐伸直并向下靠近持球手同侧的大腿,然后从腿侧自下而上将球抛起。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状态,其走势与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将球平稳托起,要尽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动作,以免影响球的平稳走势,球在空中的旋转越少越好。抛球的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第一发球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击球点靠前,球也抛得较靠前。第二发球比较注重成功率,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落点,击球点相对后移,球要抛得靠后一些。抛球高度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
3.1.4挥拍击球。挥拍击球环节包括后摆球拍、背弓动作、搔背动作和击球动作。
3.1.4.1后摆球拍。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球拍摆至体后。
3.1.4.2背弓动作。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以肘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落,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
3.1.4.3搔背动作。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落至背后再以肘部带动臂、拍摆向击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3.1.4.4击球。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反弹背弓并向出球方向转体,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拍头摆向击球点,最后在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发力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
3.1.5随挥。击中球时虽然挥拍击球动作已告完成,但整个发球过程却仍在继续。到达击球点后球员应顺着身体及挥拍的惯性做收腹、转肩和收拍动作,最终拍子由大臂带动收向持拍手的异侧体侧,结束发球动作。
下面是发球整个过程的分解图示。

身体如何产生最大的能量,是发球动作的关键部分。能量积蓄时的动作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由肩带动胯转动,并下压重心,使双膝弯曲。引拍和抛球同时开始。引拍与抛球分为双臂同上同下和同下分上的方式,大多数职业选手采用分上的方式,即右手滞后于左手的,这种方式可以使双肩倾斜,加强前挥动作中的背过肩的侧翻动作,也会使发球动作的节奏更好。球出手后,双肩仍保持成直线,左臂继续上抬,右臂外旋,左胯继续前顶,有助于身体的转动,采用旋转抛球的球员从引拍开始顺时针转肩,而采用直上直下的球员则在这时开始转肩,继而转胯,开始屈膝,进入到能量最大的平衡位置,双肩与右上臂及右肘成与地面45度角的直线,身体与大臂、大臂与小臂的角度为两个90度,从球员的前后看,双肩与右上臂及右肘保持一条直线,从球员右侧观察,可以看到右肩的后面,肩胛骨收缩,形成扩胸,臂外旋达到最大时,双肩比胯多转20度左右,髋关节弯曲,避免过度后仰,双脚跟抬离地面,双膝充分弯曲,所谓充分,就是达到个人爆发的最佳角度,一般为90—110度,(见图二)如果小于90度,会使腿部肌肉过于紧张,影响发力。腿部发力不足会导致发球的整个动作失去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双脚跟抬起,左脚几乎与底线平行,为了加大身体的转动,球出手后,左脚不应出现转动。
后引的动作有充分后引和简短后引(如:罗迪克,见图三),简短后引会增加肩的负担,大部分男子职业选手采用充分后引,节奏与拍头运动的轨迹要更好一些。采用脚不动还是上步是根据个人爱好而定,在发力阶段,前者由左腿产生向上的力而右腿产生向前的力,后者则由双腿产生向上的力量。采用右脚上步一定要注意右脚不可超过左脚。
接下来要把这些积蓄的能量,经合理的动力链,最大限度地传递至拍头,将球击出,并使球落入预定的位置。发球动作虽然是闭式技能,却是网球技术中最难掌握的,除了需要具有先天和后天练就的良好身体素质外,还需要在整个发球过程中利用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动作产生能量,并将这些能量充分传递至拍头,在整个的过程中,大量的能量积蓄和力量传递,源于很多细小精确的动作,并以平衡为依托,在身体一系列复杂、剧烈运动的同时保持这些细小动作的精确。

4.网球发球的心理要素分析
网球比赛的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前著名球星吉米·康纳斯说过:“网球比赛的95%取决于心理。”比赛中心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发球技术的稳定性和攻击性除受运动员发球技术、技能影响外,还会受到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影响发球质量的心理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心理定向
心理定向是指动作开始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心理定向是指运动员内心追求的发球取向,其对发球的方向、落点和球性变化,以及发球的攻击性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运动员的不同心理定向对发球效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心理定向于球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球的旋转上),心理定向于球的力量上,心理定向于球的落点和发球目标的心理定向。
4.2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他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网球比赛并不是长时间连续的运动形式,每分之间都有一个短暂的间隙,而运动员在间隙之后無论是发球运动员还是接发球运动员都需要再次集中注意力去打好下一个球,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到间隙前的注意力水平,在比赛中非常重要。另外环境因素(如阳光、观众、嘈杂的环境等)对注意力的集中也会产生很大的干扰。
4.3情绪的控制
网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遇到打得不顺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情绪暴躁、信心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的身心反应。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发球技术再好也很难发出高质量的发球。
4.4自信心
自信是指可以成功完成某种动作的信念。拥有自信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方受益,不仅有助于集中意念,激起积极的心态,而且有助于增加坚韧和努力,同时也影响着击球的选择性。
5.结语
5.1发球是网球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是网球比赛中唯一由自己掌握并组织进攻的良好机会,并且发球在现代网球运动中是鉴别评价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得分手段。发球技术虽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但是它是唯一由自己控制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5.2发球过程是一个动力协调链,身体各个部分的作用好像一个链条系统中的各个链环,一个链环产生的能源连续不断地传至下一个链环。并非依靠躯干和手臂产生的爆发力,爆发力的主要来源是地面的反作用力。
5.3由于当今世界网球发展非常迅速,影响发球质量的要素不仅仅是速度和力量,它们只是技术要素的两个方面,运动员如果只靠这两个要素来发球打比赛,遇到和自己实力悬殊的对手不会有太大影响,可是如果对手是个接发球高手的话,很容易使自己在发球局陷入被动。运动员只有将它们与心理要素、战术要素和环境等诸多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发球质量的优劣,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和威胁性。
参考文献:
[1]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目男子担任项目内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严波涛.网球发球动作基本技术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10):36-39.
[3]陶志翔,祁兵,胡亚斌,裘容,董保健.对网球发球体系的研究.中体网,2003.
[4]刘卉.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5]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体字版),1999:437.
[6]张学军.现代网球运动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2-23.
[7]张启迪.网球双打技巧[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1-55.
[8][美]K.T.斯把曼.情绪心理学[M].沈阳:辽宁出版社,1987.
[9][美]Robert Weinberg著.张忠秋等译.网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0]Advanced Coaches Manual[S].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 ITF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