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2→Na^++I2^—反应中散射共振态的理论研究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反应中散射共振态是在特定的碰撞能下生成的中间态, 具有如定域性、光谱等束缚态的性质. 它与势能面强相互作用区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但又与化学反应的过渡态不同. 由于散射共振态对化学反应的分支比、产物的能量分配和产物的角分布等有重要影响, 因此, 一直是理论和实验化学家的前沿研究课题[1]. 理论上, 对散射共振态生成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势能面(电子基态)反应, 如H+H2, F+H2, I+HI(以及H的同位素D)等[2], 而对两态势能面反应散射共振态的研究则少见报道. Na+I2Na++I-2 离子
其他文献
合成了聚苯乙烯负载乙二胺缩水杨醛席夫碱与Mo(Ⅵ)的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催化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与小分子配合物MoO2(acac)2相比,具有更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
近20年来,从头计算水平的价键(VB)方法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等问题的研究[1~5],然而目前价键理论的计算方法仍然很不完善.用VBSCF方法进行计算虽然比较简单,
对小波包分析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此算法成功地应用于多组分重叠色谱信号的解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解决了MRSD算法的不足,更适合处理分析化学信号,用于重叠信号的解析不需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