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目的在于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它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本文通过一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对报表的不同使用人提供决策有关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不管是企业领导者,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应重视财务报表的分析,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使企业财务工作真正融合到企业管理当中。
关键词:财务分析 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 偿债能力
1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财务分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使企业财务工作真正融合进企业管理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记账核算。下面就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2 盈利能力分析
对增值的不断追求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力源与直接目的。盈利能力也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效率的终极表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获取现金和利润,从而有好的偿债能力,利润是会计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经营理财的核心,因此,按会计基本要素设置销售利润率、资产净利率、资本收益率等各项指标,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般是越高越好。
2.1 銷售利润率分析
是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是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余额,按照这个指标的含义,利润总额只应包括销售利润,不含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内容。实际上,它是一个毛利率的概念。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期间单位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比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
2.2 资产净利率分析
反映每一元资产所取得的收益,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指标。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资产平均占用额。
2.3 资本收益率分析
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以实收资本作为计算投资报酬率是基于投资者的立场。就企业债权人来说,他们可定期从企业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因此不像企业投资者那样关心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所以此项指标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
3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通过对反映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3.1 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和企业存货变现速度的指标。存货的一次周转标志着企业的一次“现金→存货→销售→现金”经营循环,存货周转率低表示企业销售不好,存货积压。存货周转率高预示着企业有良好的现金流量;经营效率高;存货占用资金少。但是,过高的存货周转率表示企业将可能因存货不足而丧失销售收入。所以,存货周转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2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收款期,也是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少,收款时间短,可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
3.3 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生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增加。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可以从各单项资产周转率入手,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4 偿债能力分析
负债是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本身所欠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分析的内容受企业负债的内容和偿债所需资金内容的制约,不同的负债其偿还的债务也有所区别。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是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偿债能力分析也称风险分析,企业的债务是要用资产来偿还的,特别是要用流动资产来偿还,而且,企业经常要用流动资产偿还的债务都是流动负债,所以,判断企业偿债能力首先比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确定一个合理界限。
4.1 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表示每元的流动负债有几元的流动资产来抵偿,它是评价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流动比率越高,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根本就不能保证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这对于短期债权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还将直接影响潜在的短期债权人对企业注入资金的信心,企业的短期融资将陷入困境,即使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条件,可以获得部分新债来偿还旧债,但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应引起经营者的高度警惕。如果流动比率等于1,从物资保证性来说,只要流动资产不发生任何损失,流动负债的偿还都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从偿还性来说,只要流动资产能够及时、足额实现其价值,流动负债就有足额清偿的可能。但是,如果流动资产在其价值实现或变现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或者难以及时实现其价值,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这时,债权人或经营者应对资产构成的各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企业的偿债风险程度。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表示企业的流动资产无论从物资保证性还是价值偿还性方面,都能保证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即使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遇到困难,也有一定的资产周转作为缓冲,来抵减资产变现的损失,以确保流动负债的及时、足额偿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短期债权人对企业持有乐观的信念,而且潜在的债权人也乐于向企业注入资金,经营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债务杠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2 速动比率。指反映企业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差额。流动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就是全部流动资产都能在一年内转变成现金,如果变现过程出现障碍,这一比率就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是变现最慢的,如果在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那就更能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企业就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与流动比率一样,速动比率不一定越高越好。我国国有企业在应用这一指标时,同样也要注意应收账款的收账期。
4.3 负债比率。指反映企业负债能力的比率。一般认为负债比率为1∶2为宜,过高说明企业负债过多,或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较少,企业偿债能力较差;过低则说明企业经营者不善举债经营,经济效益不会处于最佳状态。企业一般期望负债比率高一些,而债权人则希望负债比率低一些,通过负债比率的分析,就可判断企业的负债程度,若负债过高则可陷入财务困难,应特别引起注意。所谓负债能力是指:企业负担长期债务的能力,所体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长期债务人所承担的风险,它与偿债能力是不同的,偿债能力与流动资产相关,而负债能力则与企业的净资产或资产相关。偿债能力强,不一定有负债能力;反过来,负债能力强的,也有一定偿债能力。比如,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5,偿债能力没有问题,但如果净资产只有2000万,要承担1亿的借款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负债比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部分,如果比率为40%,就说明在全部资产中,有40%是由债权人提供的,60%是由属于所有者的。债权人提供的越多,企业的负债包袱越重,债务人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负债比率的高低应当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过高会使企业包袱太重,债权人也会因为风险太大而拒绝继续贷款,过低会失去财务杠杆的作用,所有者收益不能达到最大化。
总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关键词:财务分析 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 偿债能力
1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财务分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使企业财务工作真正融合进企业管理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记账核算。下面就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2 盈利能力分析
对增值的不断追求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力源与直接目的。盈利能力也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效率的终极表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获取现金和利润,从而有好的偿债能力,利润是会计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经营理财的核心,因此,按会计基本要素设置销售利润率、资产净利率、资本收益率等各项指标,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般是越高越好。
2.1 銷售利润率分析
是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是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余额,按照这个指标的含义,利润总额只应包括销售利润,不含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内容。实际上,它是一个毛利率的概念。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期间单位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比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
2.2 资产净利率分析
反映每一元资产所取得的收益,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指标。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资产平均占用额。
2.3 资本收益率分析
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以实收资本作为计算投资报酬率是基于投资者的立场。就企业债权人来说,他们可定期从企业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因此不像企业投资者那样关心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所以此项指标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
3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通过对反映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3.1 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和企业存货变现速度的指标。存货的一次周转标志着企业的一次“现金→存货→销售→现金”经营循环,存货周转率低表示企业销售不好,存货积压。存货周转率高预示着企业有良好的现金流量;经营效率高;存货占用资金少。但是,过高的存货周转率表示企业将可能因存货不足而丧失销售收入。所以,存货周转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2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收款期,也是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少,收款时间短,可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
3.3 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生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增加。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可以从各单项资产周转率入手,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4 偿债能力分析
负债是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本身所欠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分析的内容受企业负债的内容和偿债所需资金内容的制约,不同的负债其偿还的债务也有所区别。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是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偿债能力分析也称风险分析,企业的债务是要用资产来偿还的,特别是要用流动资产来偿还,而且,企业经常要用流动资产偿还的债务都是流动负债,所以,判断企业偿债能力首先比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确定一个合理界限。
4.1 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表示每元的流动负债有几元的流动资产来抵偿,它是评价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流动比率越高,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根本就不能保证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这对于短期债权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还将直接影响潜在的短期债权人对企业注入资金的信心,企业的短期融资将陷入困境,即使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条件,可以获得部分新债来偿还旧债,但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应引起经营者的高度警惕。如果流动比率等于1,从物资保证性来说,只要流动资产不发生任何损失,流动负债的偿还都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从偿还性来说,只要流动资产能够及时、足额实现其价值,流动负债就有足额清偿的可能。但是,如果流动资产在其价值实现或变现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或者难以及时实现其价值,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这时,债权人或经营者应对资产构成的各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企业的偿债风险程度。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表示企业的流动资产无论从物资保证性还是价值偿还性方面,都能保证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即使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遇到困难,也有一定的资产周转作为缓冲,来抵减资产变现的损失,以确保流动负债的及时、足额偿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短期债权人对企业持有乐观的信念,而且潜在的债权人也乐于向企业注入资金,经营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债务杠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2 速动比率。指反映企业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差额。流动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就是全部流动资产都能在一年内转变成现金,如果变现过程出现障碍,这一比率就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是变现最慢的,如果在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那就更能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企业就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与流动比率一样,速动比率不一定越高越好。我国国有企业在应用这一指标时,同样也要注意应收账款的收账期。
4.3 负债比率。指反映企业负债能力的比率。一般认为负债比率为1∶2为宜,过高说明企业负债过多,或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较少,企业偿债能力较差;过低则说明企业经营者不善举债经营,经济效益不会处于最佳状态。企业一般期望负债比率高一些,而债权人则希望负债比率低一些,通过负债比率的分析,就可判断企业的负债程度,若负债过高则可陷入财务困难,应特别引起注意。所谓负债能力是指:企业负担长期债务的能力,所体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长期债务人所承担的风险,它与偿债能力是不同的,偿债能力与流动资产相关,而负债能力则与企业的净资产或资产相关。偿债能力强,不一定有负债能力;反过来,负债能力强的,也有一定偿债能力。比如,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5,偿债能力没有问题,但如果净资产只有2000万,要承担1亿的借款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负债比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部分,如果比率为40%,就说明在全部资产中,有40%是由债权人提供的,60%是由属于所有者的。债权人提供的越多,企业的负债包袱越重,债务人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负债比率的高低应当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过高会使企业包袱太重,债权人也会因为风险太大而拒绝继续贷款,过低会失去财务杠杆的作用,所有者收益不能达到最大化。
总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