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理论下“中国梦”的探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gz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生态文学视角,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文本,通过“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对比,探究“中国梦”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国梦;美国梦
  1.前言
  生态文学的审美和品德關怀主要在自然、宇宙、生命体系和生命逆境中有所体现。其目标是以主张人与自然连结协调,从而触及诗之美与自由彼此共存的文学境地。自然和精神生态的现代危机引发了文艺界的生态意识,这是一种通过人类深刻自省而获得的对自我良知的清理,凝结了生态智慧的现代理性精神。
  本文从生态文学视角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并将之与“中国梦”进行对比,希冀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寻求实践路径。
  2.生态文学理论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从生态文学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自然生态文明、精神生态文明和社会生态文明三个维度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2.1自然生态文明
  20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无疑收获了经济上的繁荣,但与此同时迅猛兴起的交通、矿业及汽车制造业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中之一便是工业垃圾打破了环境的原始自然美。作者菲茨杰拉德以隐喻修辞和朴实笔触对“灰烬谷”进行了活泼又形象的描写。那时候,机械制造业的突起带来大量废灰废气,这里的“灰烬”即是产业垃圾和产业污染的代名词。“淡灰色的人”是指在灰烬谷工作的工人,他们在“肮脏的小河”般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已然无法辨出人形。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对人性的残忍扼杀终究注定了自然生态文明失衡的悲剧。
  2.2精神生态文明
  “精神生态”以人类内部的情感和精神为研究切入点,发现人类的生存极限是建立在生命根本之上的,且容纳了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价值判断。主角盖茨比出生于西部的小农村,服兵役退伍后独自闯荡于东部大城市,那“人间天堂”般的大都市承载了他的金钱梦和爱情梦。可这里处处弥散着资本和利益的欲望,未谙世事且对险恶现实缺乏预判的盖茨比还是做起了贩卖私酒的勾当,一夜暴富最终也未能逃脱被人谋害惨死的命运。消费主义社会中的精神虚空与荒芜感成了一种"社会病",而这名为"孤独与空虚"的病毒不仅腐蚀着个人的灵魂,更加害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3社会生态文明
  20世纪的20年代弥漫着发展经济、追求物质、玩世不恭的思潮。人们无节制的金钱名利渴求欲强烈冲击着勤俭、自律、禁欲的传统价值观,进而使整个社会信仰丢失。富家子弟汤姆的出轨行为几乎是人尽皆知,但他的朋友尼克和乔丹对此选择视而不见,并且也在半真半假地参与暧昧游戏。在菲茨杰拉德笔下,时代伦理风气的污浊和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正反映了社会生态文明的失衡
  3.“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对比
  3.1指导思想不同
  "美国梦"表征含义的背后则是最高程度的个人自由发展和最大程度的物质财富积累,经济财富的多少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美国梦"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16世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本主义社会思潮使人从宗教和骑士荣誉的迷梦里挣脱出来,强调以人为本,人应该充分追求财富与权利。
  "中国梦"既是中华儿女作为整体的梦,也同样是每个生活在中华土地上的普通人们的梦;它最伟大之处就是,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整体的繁荣富强的同时带动人们作为个体的发展,而不是过分去强调个人权利与否,其本质是一个强国梦。它更多考虑的是整体的利益和共同富裕。
  3.2历史背景不同
  菲茨杰拉德书中所描述的20年代的美国,正位于新旧交汇的历史转折点之一,刚实现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免受战争摧残,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其次,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也偏向可以用"自由放任"四个字来概括的整体导向,鼓励让市场本身作为“看不见的手”去调控整体经济和微观环境,而非全由政府干预,这样人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发展经济,经济形势向好发展,为"美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梦"是历史的沉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各民主党派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国际上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上赢得了许多赞誉;经济上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与世界多国达成经济合作;思想、科技、教育文化都不断成熟,紧抓文化这一国家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3.3实现途径不同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体现的"美国梦"只表现在物质上,菲茨杰拉德就曾经这样满含戏谑又不失深刻地描述这个时期: “It was an age of miracles, it was an age of art, it was an age of excess, and is was an age of satire”。当时的美国人民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好态势,都相信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财富与权利,崇尚享乐,利己与拜金一览无余,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尼克·卡罗威在驱车去往纽约的途中,总是免不了要路过一个悬挂着“巨眼”广告牌的"灰谷地",满地都是灰烬,这其实就是由于当时工业蓬勃发展,对煤炭的需求较大,灰谷就成了人们倾倒煤渣的地方。从生态文学的视角来看,"美国梦"的实现过程忽略了生态这一理念,自然生态坍塌。
  "中国梦"的实现是以制度为支撑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的现有正确道路,要弘扬中国的优秀精神,以期能够更好地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不可能是依靠“救世主”或者哪一个人的奋斗就能达成的,它必须要凝聚中华儿女全体团结起来的力量,在把中国梦变为现实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不能放松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和建设,应该从始至终把生态文明的推进作为发展的指向标和警报器,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
  4.结语
  从生态文明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借"美国梦"之鉴,行"中国梦"之路。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遵循人与自然是伙伴关系的原则,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建立起精神生态文明和自然生态文明双重屏障,才能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娇娇. 生态批评视野下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语文建设,2016(3).
  [2]范晓航. 喧哗与骚动背后的危机与拯救——精神生态视域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之解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3]杨梅.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生态坍塌[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
  作者简介:
  朱青颖(2001.10---)女,湖北荆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与翻译
  余冲(2001.2---)男,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与翻译
  翟长红(1978.9—),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文化与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武汉轻工大学大学生校科研项目“生态文学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美国梦’之鉴,行‘中国梦’之路”(xsky2021236)和2020年湖北省哲学社科一般项目“‘超文本’”视阈下新闻翻译中‘折射’现象研究”(编号:20Y096)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创作中,除体现当地本土风土民情以外,也有中国山水画意趣蕴藏其中。本文主要以葛饰北斋名作《富岳三十六景》(46图)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中国绘画的创作技法,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古典绘画思想。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探究,可以看到中国绘画技巧和理念被日本画家所吸收,以及中国绘画以浮世绘为桥梁进一步影响世界。  关键词:葛饰北斋 浮世绘 中国绘画  从“八景”
期刊
中山地区咸水歌又名“白话渔歌”、“咸水叹”,是伴随着南方疍民而衍生的一种民间歌谣。咸水歌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到初唐甚至更早,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经在《广州寺碑》里提到:“六朝以来,谣俗讴歌播于乐府,炎方盛事自是偏闻四海。然方言犹操蛮音,以邑里犹杂午疍夷故也。”[1]其中的“疍夷”正是指疍家人,其“谣俗讴歌”就是咸水歌的前身,可见咸水歌的历史底蕴之浓厚。  一、分类特色  “咸水歌是水乡民歌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审美需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革,使得传统绘画的社会功能逐渐发生了转变。研究其因,有助于推动新的艺术观念的发展,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规律,重塑中国当代绘画的功能品质。  关键词:现代艺术;绘画;社会功能  绘画是反映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载体,从艺术的起源来看,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总有一种模仿和记录的心态。作为创作主体,艺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语文整本书阅读是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化、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实际经验,因此有效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要读就读整本书——引导学生进行有
期刊
摘要:合唱是音乐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是歌唱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对声音、乐感、节奏的要求更高,需要孩子们有更高的艺术修养。农村小学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合唱水平偏低。因此,从班级合唱训练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合唱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班级合唱;训练;学生  前言: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近年来,中国的合唱水平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合唱训练
期刊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女性主义崛起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所塑造的女性角色,特别是伊丽莎白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挑战,而这,也恰恰是该部作品女性意识的很好体现。但是,简·奥斯丁生活背景的限制,使得其笔下的女性意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并非十分完美。因此,本文以改编的电影的情节分析为主,以人物性格分析为辅,探讨其中的女性意识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傲慢;偏见;女性意识;伊丽莎白  一、《傲慢与偏见》情节剖析  
期刊
摘要:中国孔子学院设立的初衷是推广汉语言文化,促进中外的跨文化交流,让全球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中国希望通过孔子学院以最好的方式展示其语言和文化。它们是北京文化外交中最明显的元素。中国不仅希望被视为一个军事和经济大国,而且还希望世界各地人民对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本人主要陈述了孔子学院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琐碎且繁杂,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处事方式都会成为学生们模仿的对象,同时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如何处理好班主任工作,同时对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应当成为广大班主任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管理;渗透策略;探究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逐渐深入到各个班主任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教师
期刊
摘要:在古代的祭祀文化中,“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能够帮助人们去与神灵沟通,为百姓祈福。“巫”与舞本身就相互关联,只要有“巫”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舞蹈,因为舞蹈是“巫”与鬼神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本篇论文笔者主要研究楚国的巫舞,并且是从楚国的经典之作《楚辞·九歌》来入手;《九歌》是屈原笔下充满神秘色彩的篇章,《九歌》中的每一位神灵都有着它们不同的身份和责任,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楚辞》是
期刊
摘要:《小森林》是由日本导演森淳一执导的美食故事片。影片分为夏秋篇(2014)和冬春篇(2015),分开发行。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镜头展现了清幽自然的日本美食和主人公对日本乡村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渴望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探索。两部作品中与食物相关的镜头段落在表现影片的主题、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食物镜头段落的延时摄影手法的运用以及具体功能,以期增进对影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