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秸与无烟煤混燃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热重实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稻秸、无烟煤和由两者混合而成的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热重实验结果表明,稻秸的燃烧主要集中在燃烧前期,无烟煤的燃烧主要集中在燃烧后期,稻秸的着火温度比无烟煤的低,着火指数比无烟煤的高;稻秸和无烟煤混烧时,燃烧过程分成两个阶段,随着稻秸掺混比例的增加,燃烧提前;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与稻秸掺混比例呈现出线性关系,而着火指数与稻秸掺混比例呈现出二次方关系,稻秸的加入使难燃无烟煤能更好地着火和燃尽。
  关键词:稻秸;无烟煤;热重实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而由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能够部分缓解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作为仅次于煤、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1],生物质能存在能量密度低和季节性强的缺陷,纯生物质能的大规模工业项目很难有较高的收益,而通过生物质和煤的混烧,可以解决很多单独燃烧生物质所遇到的问题[2-4]。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能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与设备,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大规模使用生物质燃烧技术手段[5]。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该技术已在火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6-7],不同类型生物质和不同煤中的混燃特性对锅炉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非富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研究内容,本文采用热重实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稻秸、无烟煤和两者组成的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分析了稻秸掺混比例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实验煤样选取湖南产劣质无烟煤和稻秸,原料煤粒径为0.2 mm~0.4 mm,稻秸经破碎后的粒径为0.4 mm~1 mm,燃料工业分析和热值分析如表1所示。用分析天平称取煤样和稻秸样品,按生物质分别占混合物总重量的5%,10%,15%和20%配比混合均匀,然后取15 mg~20 mg的混合燃料或纯样品进行热重实验,分析不同掺混比例的混合燃料的着火和燃烧特性。
  样品的热重分析实验采用德国NETSCH公司的STA-409 C/3F热重分析仪,该仪器采用微机程序自动控制,在100ml/min的空气流量气氛下,以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进行试样的TG和DSC/DTA分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热重分析实验
  试验得到无烟煤、稻秸和不同掺混比例下的混合燃料的燃烧分布曲线(DTG/TG)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无烟煤收到基水分和挥发分均很低,而固定碳含量很高,无烟煤的DTG曲线上只有一个明显的失重峰,燃烧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几乎一直伴随着煤焦的燃烧,从曲线上可以分析出该无烟煤是一种极难燃烧的煤。稻秸的DTG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失重峰,分别为挥发分释放燃烧峰及固定碳燃烧峰,燃烧主要集中在前期温度较低的阶段,这是由于稻秸的挥发分含量很高,在较低温度即开始燃烧并很快燃尽。不同稻秸掺混比例时,随着掺混比例的增加,燃烧逐渐集中于前期阶段,平衡了整个燃烧过程。
  由DTG曲线得到各实验样品的主要燃烧特性参数如表2所示。
  表2中,Ti为着火温度;Th为燃尽温度,W1max为最大燃烧速率峰的最大燃烧速度;T1max为最大峰的最大燃烧速度所对应的温度。
  由表2可以看出,无烟煤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比稻秸分别高303.94℃和304.08℃,稻秸的最大燃烧速率峰的最大燃烧速度高达8.49 mg/min,这说明稻秸的着火和燃尽温度低、燃烧速度快。随着稻秸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着火和燃尽温度略有下降,燃烧速度越快。
  2.2 着火特性
  燃料的着火难易程度和着火性能的好坏可用着火特性指数来衡量[9]。着火特性指数可按式(1)计算
  (1)
  式中:Zi为着火特性指数,%2/(℃*min);Vad为分析基挥发分,%;(dm/dt)max为最大燃烧失重速率,%/min;Ti为着火温度,℃。根据表2的数据,带入式(1)得到混合燃料不同混合比例的着火指数。混合燃料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和着火指数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无烟煤的着火温度高达到了560℃,燃尽温度为822.74℃,着火指數也很低,仅有0.042。稻秸着火温度仅为256℃,燃尽温度为518.66℃,着火指数很高,可达2.27。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与稻秸掺混比例呈现出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着火指数与稻秸掺混比例呈现出二次方关系。
  3 结 论
  稻秸的燃烧主要集中在燃烧前期,无烟煤的燃烧主要集中在燃烧后期,稻秸的着火温度比无烟煤的低,着火指数比无烟煤的高;稻秸和无烟煤混烧时,燃烧过程分成两个阶段,随着稻秸掺混比例的增加,燃烧提前;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与稻秸掺混比例呈现出线性关系,而着火指数与稻秸掺混比例呈现出二次方关系。稻秸以一定的比例掺入难燃无烟煤可以改善无烟煤的燃烧特性,稻秸的掺入量越大,混合燃料更易着火和燃尽。
  参考文献:
  [1]袁振宏,吴创之,马隆龙等.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21
  [2]蒲舸,谭波.生物质与高硫劣质煤混烧固硫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11,34(1):39-42
  [3]刘豪,邱建荣,董学文,等。生物质与煤混烧的燃烧特性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2,17(101):451-454
  [4]Chungen Yin, A.Lasse, K. Rosendahl,S?ren, et al. Grate-firing of biomass for heat and power production [J].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2008,34(6):725-754
  [5]张磊,张世红. 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的应用[J],能源技术,2006,27(4):158-160
  [6]段菁春,肖军,王杰林,等. 生物质与煤共燃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2004,20(1):1-4
  [7]孙恩召,李炳熙,于洪彬,等. 关于煤的着火特性的系数[J]. 热能动力工程,1991,6(6):333-335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包括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IUGR)和低出生体重(lowbirthweight,LBW),是造成围产儿死亡和发病的重
摘 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自问世以来,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编程中用户对PLC内部辅助继电器的特点和用法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编制出高品质控制程序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对OMRON(欧姆龙) CP1H系列PLC应用的教学和培训经验,介绍了PLC内部辅助繼电器在编程使用方面的技巧和经验。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内部辅助继电器;应用方法和技巧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
目的:本研究是通过现况调查重庆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炎症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对宫颈炎症相关疾病患者进行聚焦超声治疗(CZ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比观
摘 要:在工程电气专业设计中,变电所的设计是否合理、规范,不仅影响到设备运行和检修,同时也可能影响整个电网安全运行。针对多年来在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变电所存在问题规范改进意见  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主变压器容量,台数及形式选择  (1)变压器容量偏小  (2)变压器数量不够  (3)变压器形式不合理  2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实现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等交流、个性化交流的传播方式。近年来,国内各家博物馆注重媒体宣传,并积极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开展宣传推广,效果显著。文章主要对新媒体在博物馆展览宣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展览;宣传;应用  前言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公众参与、表达、认可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而这些新媒体催生的民众
企业并购是获得核心技术最直接的方式,然而一方面由于控制器技术属于涉及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从以往中国企业相关海外并购情况来看,很可能会遭到相关政府机构的强力阻扰,例如紫光收购西数、华润集团子公司中国华润微电子和北京清芯华创联合收购仙童半导体都遭到了美国CIFUS的阻扰导致收购失败;另一方面,当前存储器行业正在经历较大规模的行业整合,传统的单纯的控制器厂商大多已被兼并,取而代之的是存储系统的厂商,例如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飞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进而使飞机制造业与维修领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飞机制造业和维修领域的服务质量,飞机维修行业中引进了3D打印技术,这样一来,飞机制造与维修领域的发展可以更加持续、稳定。为了使消费者更加满意现代飞机制造与维修领域的服务,飞机制造企业不断地应用3D打印技术,使3D打印技术在飞机制造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  关键词:3D打印;飞机
摘 要:本文基于高校工会组织的视角,就高校师德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新时代高校工会在师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工会;师德 ;高校  十九大提出了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和实施纲要,可谓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纵观世界,当前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经悄然转变,已经由资源驱动转变为智力驱动,由人口红利转变为工程师红利,我国也切合时代和发展要求,提出三去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