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变化与资源环境效应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已达1 888万,城市化水平也以87%高居全国首位。通过分析上海1978-2008年30年来人口变化特征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表明,伴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2008年上海居民生活电耗和水耗分别是1978年的17倍和5倍,占资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也逐年快速攀升;生活废水排放量已取代工业废水成为最大贡献源,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80%;生活废气排放总量相对稳定。针对上海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人口难题,从依据人口发展规律调整城市发展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大尺度、多维度、多层次的特性构成了其宏观层面的复杂性,通过对系统内部结构信息的挖掘可以反映整个系统的功能特征或运行机理。作为测度复杂系统结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针对该现象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可以很好地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缓解矛盾。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
文章阐述了深入展开海洋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和实践是引领舟山岛城人居环境建设及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建设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海上花园城,人居生态地"的重要因素和
在匹配理论中,稳定匹配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存在,而这一条件在过往的研究中不断被放松。本文比较了由Hatfield和Kominer提出的可观测替代模型与其它学者在过去提出的匹配模型,
为验证生境等价分析法(HEA)在海洋或海岸带等典型生态系统中进行服务功能的损失评估的实用性。本文详细描述了HE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化了关键变量的选择,并以2008年我国
生态足迹是生态安全评价的一种生态学方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经济学角度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发展规律,通过万元GDP生态足迹将其两者进行综合分析,以甘肃为例分析中国西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日趋活跃,能源关系发展迅速,能源合作已成为中国在中亚推进“一带一路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据遭受超强台风袭击时,农村住宅大量破坏的调查资料,对农村住宅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一是农村住宅建筑的选址应抗震,抗风及避开存在
上海普陀区区级机关综合办公楼工程,以一个区委、区府、人大政协园弧型建筑为中心场,沿西,北发散轴线,分设不同功能的机关办公楼,形成一组分区明确、联系紧密、风格协调的建
本文以北京市政府和新能源企业为主体,考虑政府调控成本、财政补贴、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贷款利率等因素,建立博弈模型。研究发现:纳什均衡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福利间的最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