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中心目标,山东省强化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邹平县为例,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4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13家,市级以上53家,县级以上105家,资产总额543亿元,固定资产185亿元,销售收入603亿元,出口创汇32773万美元,上缴税金17亿元,龙头企业初具规模,示范带动能力增强,农民增收显著。
  1.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引导粮棉、畜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以韩店镇为中心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西王集团、三星集团年可加工玉米288万吨,年销售收入达315亿元,出口创汇13747万美元,上缴税金7.6亿元。西王集团食用葡萄糖、玉米油、无水葡萄糖、麦芽糊精生产规模为亚洲最大,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糖都”和“中国玉米油城”。以众康食品为代表的省重点龙头企业4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407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益佳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6.6亿元,出口创汇5100万美元,带动了邹平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迅速崛起,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鲜菇生产能力达12000吨,年产优质菌种菌袋8000万个。
  2.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生产订购合同、产品销售合同等订单农业,积极探索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减小市场风险,增加规模效益,实现多方共赢。2012年,福康、久久、众康、新雨等肉鸭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喂养、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进出)养殖合同10580份,收购合同肉鸭4980万只,带动农户8100余户,回收率达100%。食用菌研发生产企业芳绿农业科技牵头成立食用菌发展协会,协助组建食用菌合作社5个,有力地带动了邹平县九户、孙镇、魏桥、西董、临池5镇(办)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邹平县龙头企业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
  3.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加产品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品牌化运营,邹平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三品一标”,打造知名品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提高农产品知名度。目前,邹平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龙头企业10家,其中无公害认证企业2家,认证无公害产品3个,基地面积5.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企业8家,认证绿色食品27个,面积105.5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家,认证有机产品38个,面积1024亩。
  二、规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目前,邹平县在工商部门注册并在农业局备案的合作社27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4个。按产业划分,种植业合作社138个,畜牧业104个,农机服务24个,林业3个,渔业5个,其他服务业3个,入社社员1.7万户,带动农户5万余户。生产经营内容多、环节多,涉及蔬菜、生猪、奶牛、家禽、农机、蚕业、林果、食用菌、花卉苗木、养蜂、渔业、水利等多个领域。“邹平县九户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邹平县魏桥兴灿农田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
  1.鼓励合作社联合,打造一批大社强社。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联合,聚集、整合农户劳动力、资金、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有效解决了分散采购原料、经营和出售商品经营效益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发挥了资源集聚和群体优势,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加了农民收入。邹平县畜牧业合作社发展快速、规范,目前共有奶牛合作社32家,奶牛存栏10000余头,全部进入养殖小区,部分合作社建立了标准化养殖场,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收奶、统一调配饲料,与蒙牛、得益等大型牛奶生产企业签订鲜奶供货合同,保障了鲜奶销售。仅此一项,农民纯收入达3000万元。
  2.创新管理模式,激发社员主人翁意识。鼓励农户以股东身份参与合作社内部管理,积极参与村集体各项事务,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如例,明集镇罗圈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成员带头、农民自发成立,前身是蔬菜专业协会,2007年12月正式注册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7%,露天蔬菜种植面积78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60%,主要种植品种有香葱、甘蓝及胡萝卜。产品以订单销售为主,其中400亩香葱与本村蔬菜脱水厂签订销售合同,380亩甘蓝与胡萝卜与济南圣泉食品公司对接,社员每亩增收8000元左右。合作社发展不断壮大,公共资金不断积累,社员积极参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出资8万元铺设地下灌溉管道,1000亩耕地受益,出资4000元为村民购置音响设备一套,健身器材3套,满足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社群关系和谐发展。
  3.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提质增效。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经营主体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例如,台子镇无花果种植大户成立无花果种植合作社2家,种植面积500余亩,其中大棚面积60亩,观光采摘面积200亩,苗木储备达30万株,初加工生产车间500平方米,50吨无花果冷冻库一座,注册“滨圣”商标,产品主要有鲜果、冷冻果 、干果、茶叶及苗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初步形成。
  三、积极培育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加强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财务收支、成本收益核算和生产经营的培训指导,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目前,邹平县已申报注册家庭农场19家;专业大户共1063户,其中种植大户297户(粮油生产大户143户,设施蔬菜大户137户)、养殖大户752户(养猪大户218户,养牛大户53户,养羊大户57户、家禽大户412户)、渔业大户14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众康、福康、西王、君晖、长丰、芳绿、台子高效农业、嘉业、南洋花卉、好生十里花卉)。
  2011年,在沿黄高效生态示范园中,流转土地200亩,建立了泥鳅繁育基地,建成高标准生态泥鳅养殖池12个,年产泥鳅70吨,年产值4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截至今年6月底,邹平县已实现农村土地流转6.8万亩,其中,转包4.9万亩;出租1.6万亩;其他各种流转形式总计0.3万亩,涉及农户1.4万户,签订流转合同1.2万份。
  2.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规范流转程序,完善流转档案,促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探索完善仲裁程序、仲裁方法和仲裁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调处纠纷能力。2013年上半年,受理群众上访案件27起,及时处理好因土地承包引发的农民上访案件25起,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3.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作为市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邹平县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学习借鉴,扎实摸清底数,推进科学测绘,严格公示公开,试点工作规范有序稳定开展。目前,试点镇的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地块实际测量、绘制地籍草图等工作已经结束,正在组织农户认真核对地籍草图,准备公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管理和服务,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农业局经管局)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目前存在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两种机制,其理论支撑分别为经济学中的科斯理论与庇古理论,但两种机制下都产生了遗产过度开发、破坏开发等现象。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可持续开发保护既需要科斯机制也需要庇古机制,只有两种机制的有机结合才是我国遗产开发保护的实效机制。  关键词:庇古;科斯;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机构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培养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经迫在眉睫。文章结合以往学者对社区护理人员素质的研究,探讨现阶段机构养老的人才现状及人才培养问题,并指出护理人才应该是兼备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具备基本的养老机构管理能力。研究指出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应该针对不同服务人员群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养老机构管理制度。  
期刊
摘要: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从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公司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对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这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股权结构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
期刊
摘要:用比重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州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从纵向看,临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甘肃省经济结构的调整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党的产业结构政策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  关键词:临夏回族自治州;产业结构;分析    一、引言    (一)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  临夏回
期刊
摘要: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循序渐进地摸索着经济发展之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7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曲折而漫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发展  1978年,中国启动了举世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自此开始经历了35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引致的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内控体系不完备,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失衡;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未能有效贯彻等不足之处,文章就以上缺陷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下列的措施建议:建立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并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资本计量等。  关
期刊
摘要:上海自贸区一经提出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壮举,其在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讨我国的改革深化问题。  关键词:经济改革;自贸区;经济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继深圳特区设立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壮举,是对改革开放的深化,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发展到了一个新
期刊
当社会发展的步伐迈入80年代,一项变革在孕育,一种创新在迸发。我们的生活,注定要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1985年,晋城撤县建市。晋城携“四县两区”步入全省地级市行列。  那时,双规体制下刚刚从晋东南地区分家出来的市二轻局还处于“兴旺发达”的陶醉状态,并没有意识到前行的路要拐弯了。所以,接下来的阵痛不可避免。  地面企业经营陷入窘境。  煤炭企业利润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皮革、化工、建材、玻璃、陶瓷
期刊
摘要:我国的事业单位数量多、开支大,事业单位的经营水平将直接影响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一个组织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整体经营效率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念,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本文以S单位为例,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层面分析了其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的调研,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优化设计,使之成为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江苏省、市政府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加快推进响水县农业现代化进程,重抓哪些着力点,是摆在农业一线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及不足  (一)主要成效  响水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响水县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作连续几年走在省、市先进行列,2011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