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模式解读2.0:好玩儿的淘宝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淘宝走过的17年,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从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PC时代,从2013年到今天的7年移动互联网时代。2013年10月,时任阿里CEO的陆兆禧宣布“all in无线”,从全集团各事业部抽调精兵强将到手机淘宝部门,以期抢夺移动互联时代的入口。阿里决心将手机淘宝打造成为航空母舰级App,因此所有无线相关的项目一律优先批准,给足预算支持。到了2016年3月29日,淘宝卖家大会上,逍遥子宣布:“淘宝团队和手机淘宝团队的合并,标志着淘宝在过去两年的无线化转型已经完成。”并且他再次明确了发展战略—社区化、内容化和本地生活化将是淘宝未来的三大方向。同年7月,阿里巴巴首席市场官董本洪推动了淘宝首届造物节,TAO(淘)被拆成了三部分:T—科技,A—艺术,O—原创。以往人们熟知的那个“万能的淘宝”,开始往“好玩儿的淘宝”“可以逛可以消磨时间的淘宝”演进,今天的淘宝面临着全面广域的数字经济时代。

淘宝营销模式升级


  1.时代变迁:从流量到存量
  淘宝到了2.0时代,商品更加多元化,打造了一系列淘品牌。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升级,大众化消费时代将进入到小众化消费时代,商品趋于个性化,并赋予其更多的情感交流。也就是说,从生产的源头开始,“人”的需求,会被更好地满足。
  淘宝开始推出达人与内容战略,淘宝对达人赋予新的内涵与价值,淘宝达人是淘宝内容制作的主体,是淘宝内容战略中的核心。淘宝相应的内容频道,也由原有的导购体系升级,变为内容渠道。淘宝达人身价在淘宝不断提升,商家为了获得流量和销量,给达人付出不菲的费用。今天这种模式,也成为一些创业者愿意展现才华的舞台,淘宝提供流量入口,创作者提供内容,通过流量和销售获得的收入,淘宝繁荣了生态,获得了更多高黏性的用户。



  PC互联网时代,人要跟着电脑,电脑不能到处携带,人的空间活动也就受限。PC互联网购物实际存在一个状况,一个账号可能是多人使用,比如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和手机形成一体,人机合一,伴随移动网络发展,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购,一个手机MAC地址只对应一个人,大数据时代,商家甚至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这其实就是新零售的核心诉求,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在任何场景下都精准地推送你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再次成为核心,电商平台包括淘宝,把留住用户当作核心战略目标,整体营销的争夺也从“流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康德的这句话似乎反映了移动时代企业营销的核心思想,电商江湖中各大平台对“人”的争夺成为竞争的核心关键。
  2.模式升级:重构人、货、场
  人是第一因素,淘宝2.0时代营销,开始引入红人、打造红人,形成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阵地,把内容变得越来越人格化,满足消费升级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将访客变为粉丝,通过人设吸引用户变为忠诚的粉丝。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网红、MCN机构,当下活跃在淘宝平台上的网红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李佳琦惊人的带货能力甚至令众多企业叹为观止。
  货是第二因素,淘宝2.0时代开始重塑供应链,马云提出“新制造”,整体的供应链向产业上游延伸,本质是C2B(Consumer to Business),通过产业数据的整合、分析,汇总消费者需求,向生产方反向定制相关商品,精准推向目标人群,实现快速销售。这个供应链的重新构建,贯通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路,包括淘宝汇总相关数据,汇聚共性需求和制造方谈判、生产相关产品。之后,根据不同商家的需要,微调产品功能,匹配不同款式、包装。最终,按计划分发给各商家,销售给已经有确定需求的用户。这种供应链的模式可以实现C2B大规模定制生产,原料供给更容易稳定,制造方生产成本更低,淘宝卖家毛利更高,各方库存压力大大减少,生产、消费对接顺畅,物流、资金流周转也会更快,整体实现了淘宝在“货”供应链方面的升级,创造了新模式。
  场是前两大因素的融合与切换,淘宝2.0也在不断搭建场景,创造爆点。“场景”,今天在电商领域泛指一切与人连接的情景。用户生活中的某个环节、某种生活方式、某种特定需求,都可能造就一个特定场景。今天的淘宝商家开始传递理念,输出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传播品牌故事,淘宝商家建立自己的“超级用户”体系,和用户说时事、谈兴趣、搞科普、聊故事、讲产品、做交流,通过这种场景建设,增加用户黏性,把用户变为粉丝、朋友,把淘宝1.0时代的商业变为有温度、有态度、有情趣的互动交流场景,通过经营粉丝的方式创造更高的商业回报。



  3.策略升级:从店铺到直播
  淘宝2.0时代淘宝上面运营的店铺,竞争更加激烈,商家为了带货推出达人直播,吸引用户。淘宝目前在美妆、母婴、健身、农产品类每天的直播至少几千场,其中网红店主、达人、运营店铺的店小二都变身为直播达人。淘宝直播主要是增加粉丝的关注度,为受众提供不一样的视觉角度和深度,建立舆论导向。淘宝的直播采取多渠道宣传,明确直播目标后设计海报,选定主题,在很多平台发放,有些直播通过付费方式进行推广,实现引流。直播的方式不是电视购物,播主非常善于把握节奏并和粉丝互动,如同一场晚会,通过娱乐、有趣的方式引导粉丝的购买行为。今天直播播主的水平日益提高,有些主播的销售成绩和个人收入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号称淘宝第一主播的薇娅,在2018年“双11”直播中两小时创造了带货收入2.67亿的行业神话。薇娅彻底实现了当今时代的粉丝价值,主播只有與粉丝建立信任关系才能将产品安利出去,所以定期的粉丝福利和粉丝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薇娅在直播开始时会组织一波抽奖,让直播间聚拢人气,抢先加购的粉丝会获得一定的奖品,以此增加粉丝的购买欲。对于粉丝提出的问题,薇娅能答必答,尤其是优惠信息,不让粉丝错过任何关键信息。

打造淘品牌的方式


  1.三只松鼠:培育客户就是成就自己
  淘品牌是淘宝平台早期打造的品牌概念,是电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淘品牌从服装逐渐发展到化妆品、玩具、食品、家居等领域方面,品类越来越丰富,其中三只松鼠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
  2012年2月,三只松鼠创立于芜湖,初创成员5人;6月,在淘宝(天猫商城)试运营,7天完成1000单;8月,上线65天后,三只松鼠在天猫坚果类销售跃居第一,三只松鼠也成为互联网早期淘品牌时代的一个符号。三只松鼠在淘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把握住了五个方面:
  第一,洞察需求。针对早期年轻新生代的消费需求,三只松鼠将公司品牌形象化作三只可爱的小松鼠,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并且注重研究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基于大数据挖掘,更加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注重沟通。三只松鼠注重对话式营销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不是“我做产品、你买”,而是“只要我和你说话了,你就会记得我,区别只不过深浅而已”。消费者有可能拒绝帅哥、美女客服,觉得有目的性,但很少有人会拒绝可爱的动漫形象,而三只松鼠正是以极具创意的动漫化的形象,俘获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第三,提升速度。其一提升坚果从树枝上到消费者嘴里的速度,也就是保障坚果的新鲜度;其二提升从下单到收获的速度,即物流速度,强化“快”体验。
  第四,注重品质。品质是企业的尊严,是长期发展的根本。
  第五,口碑动力。三只松鼠注重口碑营销,高效的口碑传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对内部员工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工作现场、餐饮现场与住宿现场等多个环节都提出严格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的流程体系,保证了质量,形成口碑。
  在战略实施层面,三只松鼠体现了“四化”:
  形象动漫化。讨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数据平台化。将消费数据统一并收集到三只松鼠的数据后台,对于提升个性化服务有着很强的帮助。
  信息闭环化。强化从农场到餐桌的产品信息可追踪体系,让消费者放心。
  物流智能化。减少库存,提高中转速度。
  2.响水大米:演绎IP故事
  响水大米在进入淘宝之前名声平平,虽然从唐至清,一直是贡米,但受物流、市场因素的影响,沉寂多年。加上近年來当地小商贩“晚上进米,白天卖米”,用外地大米充当响水大米卖,对品牌伤害很大。
  2017年,响水大米首次通过农村淘宝在阿里巴巴线上平台销售,当年天猫“双11”期间,响水大米在淘宝上卖出了每单1万元的高价,每单10公斤,每公斤1000元也创造了国内大米商品史上的最高售价。此后,当地政府和企业与淘宝继续合作,通过阿里巴巴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利用互联网手段卖大米,继续提升响水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塑造品牌故事,打造IP。
  农村淘宝牵手国家博物馆,结合响水大米曾经的“贡米”“高贵血统”,打造皇家贡米IP,赋予历史文化价值,让曾经的皇家贡米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淘宝帮助响水大米农户改变产品包装,找网红做直播,与博物馆合作做活动,用一次次线上线下活动,打响了响水大米的品牌。阿里巴巴将一款高品质响水大米拿到国家博物馆做了IP授权,并将其打造成了万元一份的响水至尊大米。响水大米也成了当下淘品牌的代表。
  淘宝打造“响水大米”背后,实际也是商品如何从“货品”“商品”到“品牌”“IP”的进阶思考。如果售卖商品停留在“货品”,用户只是消费单一的功能;在市场竞争激烈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商品”比拼的是差异化和价格优势;“品牌”对用户来讲已经有偏好和忠诚度,基于品牌建设的层级,用户实现了认知、认同、认购;“IP”在品牌基础上增加了以“人”为纽带的性格认同、兴趣相投和情感共鸣,把用户变为了朋友和铁杆粉丝。实践证明,今天的IP具有更大的商业潜力和投资价值。
  作者:吴越舟,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赵桐,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
其他文献
对于奶奶生活的农村,她耳濡目染;对于城市生活的喧嚣与焦灼,她又刻骨铭心。于是,生活所迫也好,“桃花源”般的诗与梦的追求也罢,她把目光与场景,包括品牌影像及产品形态,都定位于乡村。借助策划团队,她把四川传统美食和生活习俗拍成短视频,通过微博、推特、微信等热门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她的美食产品也受到追捧。  李子柒在线上的成功,其实就是场景营销的成功。  场景营销,营造的是一种憧憬、一种梦想
期刊
疫情影响了不少行业,但小家电的市场却爆发出更惊人的潜力——从果蔬破壁机、手持挂烫机再到煎烤一体机、三明治机……越来越多的小家电开始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奥维云网(AVC)监测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破壁机、台式电烤箱等小家电的零售额同比上升67.8%。  而在“618”大促期间,摩飞电器销售额超1亿元,其中摩飞多功能锅、摩飞刀具砧板消毒机、摩飞食物烘干机销量稳居各品类第一,爆款榨汁机更是热销9万+台。短短
期刊
从追杀华为,到强买,美国的霸道行为倒逼着中国企业营销必须从“过去时”走向“将来时”,真正将技术和产品创新放到营销的中心位置,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全球化道路。  中国企业营销再次进入了新质变周期。那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或观点  观点一:企业终究应该经营什么?  一个曾经十分流行的“金句”是: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卖品牌不如卖资本。  这也的确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眼中的真经。品牌固然重要,但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却并不必
期刊
在屈臣氏、万宁这样的终端最容易观察到消费者的变化,无论导购再怎么笑脸相迎,步步紧跟地介绍想推荐一款产品,消费者大多很冷漠,径直走到某个货架前,拿起某个产品翻到背面开始看成分表。  导购慌忙说:“这款产品卸妆效果很好,温和又干净,今天还可以参加店铺满199元减100元的活动呢,带一件吧!”  消费者淡定回应:“PEG-12月桂酸酯成分这么靠前,太容易致痘了,不适合我这种痘肌。”  导购:“……”很有
期刊
“95后”插画师目一这几年为国潮美妆烧了不少钱,最初是从2016年故宫胶带入坑。宫廷风胶带装饰口红外壳的操作刷遍各大社交媒体,当时,自诩时尚风向标的目一为不少朋友制作过这种最为原始版的国潮口红手作。这个操作打开了故宫的彩妆之路,也为化妆品行业的国潮风开了一扇门。仍在加温的国潮风美妆  经历了“自助”阶段的国潮风爱好者们,很快为故宫文创与华熙生物旗下润百颜合作推出的故宫口红买单了,预售秒空。故宫旗下
期刊
No.1喜茶, 我已經帮你@了元气森林  近日,喜茶通过官方公众号宣布,正式上线喜小茶瓶装汽水,产品主打0脂、0糖。  时说新语:  “汽水就喝喜小茶,0糖0脂顶呱呱”,不得不说这条官方宣传语还挺上口,有好事者已经留言:你让元气森林往哪站呢?喜茶和元气森林终究要见面PK的。  从开卖首日的战况来看,喜小茶气势汹汹。当天,喜小茶汽水进入薇娅直播间,25000箱30万瓶汽水瞬间抢空。官方宣布喜小茶将会
期刊
管理者最常见的错误在于:把自己的认知错当成商业逻辑,把企业战略解读为个人管控员工的工具,夸大自己管理思维的合理性和推广运用它的正当性。  其实,商业逻辑、企业战略和管理者的管理思维是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有不同的功用。商业逻辑作用于市场。市场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新技术催生新生活方式、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但市场永远由供需构成,竞争成败永远取决于差异化优势和效率。即是说,市场在变,但商业的本质不变,这个
期刊
我有一位朋友,在郑州做冻品食材批发生意,他的客户全部是宴会酒店。这种渠道选购的食材,必须方便烹饪,一蒸、一炸、一煮、一炒,就可以快速、大量出菜。宴会招待对出菜速度要求很高,假设一家酒店接了100桌的喜宴,按每桌8人的标准,厨师必須在宴会时间准备出800人的饭菜。所以,宴会酒店选择产品,和其他快消品行业有很大不同。  有一天,一位做牛排的业务员,找到我这个朋友,希望朋友能够代理他的牛排。牛排真的很不
期刊
为什么说现在是中国企业实施特许经营工程、构建特许经营体系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出口减少,刺激内需的中国经济政策呼唤特许经营。受疫情影响,我们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出口贸易大规模减少,在此情形下,刺激内需尤为重要。  2.国外企业会将在中国实施特许经营作为救命稻草。中信证券研报称,中国5月经济延续复苏,5月服务业增长已回到正增长区间,预计到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可以恢复至疫前水平。显然,特许
期刊
每一年的夏天,啤酒都以其独有的魅力称霸各大城市角落,成为消费的宠儿。于是,各类美食(龙虾、烧烤之类)、旅游、音乐、房产等,纷纷搭台邀约啤酒这个当仁不让的主角,一起为市民奉献一出出精彩纷呈的大戏。其中,有政府背景的,有企业自办的,还有众多民间资源整合举办的,在看似热闹的啤酒美食节背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笔者就接触了一起啤酒美食节失败的鲜活案例。  几个电视台工作的同志,看见不少地方都在搞各类啤酒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