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接收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肛管癌展开研究,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30例,B组30例;A组应用Dixon 手术治疗。B组应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B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与复发率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超低位直肠 肛管癌 临床疗效
  超低位直肠癌、肛管癌属于外科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来随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使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医院外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本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本组研究选择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60例患者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并作如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平均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男性与分女分别是40例、20例;年龄均在23岁-77岁间,平均是 (56.0±6.8) 岁。B组男性与分女分别是42例、18例;年龄均在22岁-75岁间,平均是 (56.0±4.5) 岁,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手术方法
  A组行 Dixon术治疗,在患者肠管上切缘至肿瘤上缘10cm-15cm、下切缘至肿瘤下缘2cm-4cm处,结肠脾曲游离,切除直肠各个韧带切除以及肿瘤远端直肠系膜组织,借助碘伏冲洗直肠腔。
  B组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手术,患者全麻,对手术部位消毒,于脐部下缘的 10mm处作一个切口放置气腹针并建立气腹,压力控制为15mmHg-20mmHg,借助腹腔镜观察脏器有无转移。手术将美兰注射于肿瘤病灶下缘定位,确对肿瘤病灶的具体位置只会观察患者肿瘤浸润情况。然后借助腹腔镜做三个操作孔,通过腹腔镜对各项手术操作进行观察。首先切断肠系膜下方游离血管根部,再切除肠系膜及直肠侧面韧带。于肿瘤下缘2cm处切开将肠黏膜与内括约肌环形到达内外括约肌间隙平面,行直肠闭合性切断操作,然后将肿瘤经肛门拖出切除,在直肠内外阔约肌间缝合并固定肠管,在肛门齿状线附近行直肠吻合操作后用40℃的蒸馏水冲洗并止血,留置双套管并确保缝合无渗漏即可[2]。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疼痛、排便、住院等时间情况,然后根据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对患者的自我感受、生活方式、窘迫尴尬、心理行为等进行评分,分值为 0分-12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的排便功能越差;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情况。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
  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为(x±s), t检验计量资料,百分比为(%),P<0.05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后情况
  B组患者术后引流、疼痛、排便、住院等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评分及复发率
  术后A组患者排便功能评分为(7.5±1.7)分,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30.0%;B组患者排便功能评分为(3.2±1.0)分,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0.0%;B组患者排便功能与复发率均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A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在医院普外科中,超低位直肠/肛管癌属于常见肿瘤疾病,起病隐匿导致其临床症状并不显著,极易出现漏诊、误诊,因而大部分患者被诊断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病情险恶,需经手术直接切除肿瘤部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是常用的术式之一,手术原则为游离直肠到肛提肌平面,经肛门在括约肌间沟部切开肛管,对内括约肌分离直至直肠与内括约肌完全切除,最后行肛管吻合即可。这种手术方式是一种根治直肠癌的保肛术式,提高患者保肛率,降低了肿瘤局部复发,并且可在直视情况下确保肿瘤远端至少切除2cm正常肛管,并经组织病理学进行检查确认有无残留癌灶,术中经肛门及括约肌显露肛提肌,能游离直肠与系膜,达到彻底切除直肠系膜的效果[3]。
  综上,采取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进行治疗能提升保肛率,手术创伤较小,不会对患者术后生活造成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较低,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甘志明,马琛,等.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09):1303-1305.
  [2]陈永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1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3):100-101.
  [3]李华山,李宇飞.经括约肌间手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34):3835-384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43-02    【摘 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病情适当给予脱水剂,控制血压、血糖,应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抗血小板剂及对症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
【摘 要】 目的:分析增生性瘢痕给予硅酮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医用弹力套治疗)、试验组(硅酮凝胶治疗)各27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瘢痕组织的改善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7.8%;瘢痕组织瘙痒、刺痛、充血、厚度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 目的 研究对子宫肌腺症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性。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小剂量与大气量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月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停药半年后月经量、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相较于用药前而言均有了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关节疼痛、头晕、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