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120例病因分析及临床处理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娩的120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并比较产后出血的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时间,同时与120例同期收治且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的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在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有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胎盘因素,构成比分别为67.50%、14.17%、10.00%;剖宫产与阴道自娩的产后出血发生时间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阴道自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孕期保健、产程处理及围生期保健等预防措施实施率均显著低于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救治成功,4例保守治疗无效者,给予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后,成功止血。

结论

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胎盘因素等有关,应鼓励产妇选择阴道自娩,及时实施产后出血的相关处理与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松宝胶囊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2例,口服骨松宝胶囊、钙尔奇D,比较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结果失访4例。治疗6个月随访时,患者腰椎骨密度变化较为明显,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P<0.05)。治疗9个月随访时,患者腰椎骨密度变化更为明显,较治疗6个月时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P<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疝气通过微创手术以及传统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120例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复发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目的研究来曲唑单药治疗绝经期早期激素反应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82例绝经期早期激素反应性ER阳性乳腺癌患者,均经肿瘤手术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在手术治疗和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临床常用方案他莫昔芬联合来曲唑辅助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曲唑单药辅助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
目的分析过敏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以降低误诊率,提高治疗针对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过敏性肺炎患者60例,依据是否经组织病理确诊,将其分为病理组和临床组,每组30例。总结两组临床特征及误诊状况。结果病理组以接触化学物质占比最高,有14例(46.67%);临床组以接触动物蛋白占比最高,有16例(53.33%),两组暴露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4,P=0.000)
目的评估微创技术治疗鼻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80例鼻腔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治疗组,n=87)与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9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HAMA总分、躯体因子评分、精神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和传统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整形美容外科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以改良真皮内缝合,对照组予以传统缝合,比较两组缝合后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Ⅰ期愈合、瘢痕宽度、满意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和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住院
目的探讨血细胞生化特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3例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将55例冠状动脉解剖正常但血流缓慢的患者作为实验组,48例冠状动脉解剖及血流均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细胞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全血黏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生化特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目的探索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高血压性脑溢血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有效16例,有效率为66.6%;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有效9例,有效率为37.5%;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6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8例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变时间、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几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弱视儿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63例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1例;其中A组采取遮盖疗法治疗,B组采取弱视治疗仪治疗,C组采取遮盖疗法结合弱视治疗仪联合回家后串珠训练;对比三组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改善程度,综合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前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