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理念。信息技术教师要高度把握教材,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设计“任务”;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组织乃至教学评价的采用,落实教师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把握教材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所谓立意,是指确立要写的文章的主题思想。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展开自然也有它的“立意”,也就是教学目标。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不但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高低,从另一侧面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立意”。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理念。而“高立意”更需要依托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来展开达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可信、可亲、可效仿、可接受的方式,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组织教学方法。所以,每个精彩的教学片段,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组织乃至任何一个细节,不仅渗透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外化落实。
片段一:《修饰文章》
教学知识点确定后,教师设计了下面的综合练习:
1.出示任务,广告公司需要设计两组广告图。(出示例图)
2.请学生交流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教师追问可以怎样调整。
3.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操作。
4.展示学生作品并介绍设计理念。
5.师生共同赏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在此环节教师采用了半成品作业练习。当展示图片时,孩子们都齐声惊叹于图片的精美。然而很快就发现美中之不足。假设在此环节教师只是出示普通的图片或文档,学生肯定不会感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撼,也无法激起如此高涨的热情。只是“选用图片”一个细节,“美”与“不足”对比如此明显,使教学效果被放大数倍,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知识技能操作,更渗透了美育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在赏析环节中,教师利用教学语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意见,从艺术角度来欣赏,从技术角度来调整,学生也被带动进入这个交流的氛围。顷刻之间课堂里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氛围,教学设计的层次提升了高度。
片段二:《神奇的椭圆工具》
在趣味练习、巩固熟练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分层练习。
练习1.“找茬”游戏中不同效果的椭圆分别是用哪个选项实现的。方式:共同回答。
练习2.打开“找茬”游戏的文件,利用椭圆和圆的不同样式在已有的基础上设计“找茬”游戏。方式:上机操作。设计有几处不同,就在“学习过程记录卡”上贴相应的七仔。
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上颇为考究,把新知分解为两个探究任务,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均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师主要运用发展性评价,根据教学环节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在表格中贴上小七仔。师生交流中,教师采用质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各方面进行评价;在探究新知环节中采取观察法获得形成性评价,及时获取学习情况,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新知;在巩固和创作中采用评价表,通过七仔粘贴的奖励增加学生成功体验,关注自己的学习效果,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探究、创作的热情。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引领学生向着不同的预设方向前进,从而建构各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把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更有人情味。
片段三:《浏览图片》
介绍ACDSEE软件后,利用学习过程卡(出示例图)组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软件功能。
1.以游园小贴士的形式讲解要求。
2.示范第一个景点的操作填写表格,即缩小工具的使用。
3.小组合作,困难时可打开锦囊寻求帮助。教师巡视并做适当指导。
4.学生上台交流并操作,教师适当补充及点评。
5.统计结果。学生互评、自评。
《新课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受到教师的青睐,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何让小组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价值?①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②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责任分工,人人参与,每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③教学环节设计有序,保证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操作,让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④合理的反馈和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是一个师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师生们共同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评价的采用、与学生的交流无不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更是个人风采的展示。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把握教材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所谓立意,是指确立要写的文章的主题思想。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展开自然也有它的“立意”,也就是教学目标。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不但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高低,从另一侧面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立意”。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理念。而“高立意”更需要依托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来展开达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可信、可亲、可效仿、可接受的方式,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组织教学方法。所以,每个精彩的教学片段,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组织乃至任何一个细节,不仅渗透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外化落实。
片段一:《修饰文章》
教学知识点确定后,教师设计了下面的综合练习:
1.出示任务,广告公司需要设计两组广告图。(出示例图)
2.请学生交流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教师追问可以怎样调整。
3.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操作。
4.展示学生作品并介绍设计理念。
5.师生共同赏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在此环节教师采用了半成品作业练习。当展示图片时,孩子们都齐声惊叹于图片的精美。然而很快就发现美中之不足。假设在此环节教师只是出示普通的图片或文档,学生肯定不会感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撼,也无法激起如此高涨的热情。只是“选用图片”一个细节,“美”与“不足”对比如此明显,使教学效果被放大数倍,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知识技能操作,更渗透了美育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在赏析环节中,教师利用教学语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意见,从艺术角度来欣赏,从技术角度来调整,学生也被带动进入这个交流的氛围。顷刻之间课堂里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氛围,教学设计的层次提升了高度。
片段二:《神奇的椭圆工具》
在趣味练习、巩固熟练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分层练习。
练习1.“找茬”游戏中不同效果的椭圆分别是用哪个选项实现的。方式:共同回答。
练习2.打开“找茬”游戏的文件,利用椭圆和圆的不同样式在已有的基础上设计“找茬”游戏。方式:上机操作。设计有几处不同,就在“学习过程记录卡”上贴相应的七仔。
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上颇为考究,把新知分解为两个探究任务,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均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师主要运用发展性评价,根据教学环节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在表格中贴上小七仔。师生交流中,教师采用质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各方面进行评价;在探究新知环节中采取观察法获得形成性评价,及时获取学习情况,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新知;在巩固和创作中采用评价表,通过七仔粘贴的奖励增加学生成功体验,关注自己的学习效果,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探究、创作的热情。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引领学生向着不同的预设方向前进,从而建构各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把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更有人情味。
片段三:《浏览图片》
介绍ACDSEE软件后,利用学习过程卡(出示例图)组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软件功能。
1.以游园小贴士的形式讲解要求。
2.示范第一个景点的操作填写表格,即缩小工具的使用。
3.小组合作,困难时可打开锦囊寻求帮助。教师巡视并做适当指导。
4.学生上台交流并操作,教师适当补充及点评。
5.统计结果。学生互评、自评。
《新课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受到教师的青睐,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何让小组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价值?①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②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责任分工,人人参与,每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③教学环节设计有序,保证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操作,让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④合理的反馈和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是一个师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师生们共同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评价的采用、与学生的交流无不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更是个人风采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