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演唱发展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che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演唱艺术作为时代社会现实和审美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时代发展中的各个要素,同时也是历史发展及人们思想行为的集中表现形式。基于此,本文从美学艺术角度开展研究分析,并针对流行演唱的发展历程研究了流行音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流行音乐美学在演唱中的艺术体现,根据自身经验阐述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流行演唱;美学视角;发展;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95-02
  美学视角下中国当代流行演唱发展朝向多元化形势发展,并全面分析当前发展现状,同时应该加强对艺术性研究工作的重视,借助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促进音乐地健康发展。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流行音乐艺术美学内涵及发展历程有充足的掌握,注重分析流行音乐艺术美学含义及发展历史现状,这样可以最大化发挥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使得日后演唱艺术中流行美学的研究工作更加高效,这样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艺术情感表现及歌手音色等方面进行探讨,更好地促进流行音乐艺术发展。
  一、流行音乐美学内涵及发展历程概述
  流行音乐艺术美学特色的研究比较重要,而且特殊音乐艺术决定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并逐渐朝向全面共享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实际开展音乐艺术发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与美学的联系,通过文化元素地有效运用,实现创新与改革,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一)流行音乐艺术美学的含义。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表现形式,大众性、时尚性、娱乐性及参与性等特性的表现最为显著,从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所以,针对时代美学元素的人物来讲,必须要加强分析最大化,提升大众接受度,从而与时代流行文化相契合。
  (二)流行音乐艺术发展历史。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融入不同领域,广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正在向世界艺术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艺术形式,得到世界认可,同时使得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全面。所以,针对音乐的发展,必须要得到重视,并且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促进中国当代流行艺术的繁荣发展。
  (三)流行音乐艺术发展现状。在时代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流行音乐得到广泛重视,使得中国流行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使得社会氛围更加活跃,其不仅能够调动人们的热情,同时能够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需要得到广泛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演唱者而言,其应该注重演唱方法的创新,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掌握中国当前的流行演唱现状,适当的将新型演唱方案融入,掌握当前音乐形式发展面临的问题,提高各项工作开展的高效性。所以说,对于流行音乐艺术发展来讲,不仅需要得到重视,同时应该加强创新,使得其价值最大化发挥。
  二、流行音乐美学在歌唱中的艺术体现
  对于流行美学来讲,要想真正地体现流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色,则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其表现能力,并更加全面地深入分析时代发展方向,从本质上掌握艺术情感及音乐标准。所以,要想确保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需要注重分析,并有效地对艺术发展进行创新,促使其美学价值充分体现。
  (一)歌手音色标准。歌手音色标准作为个人天赋,其决定了表演者的发展,而且与流行音乐的审美性和艺术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欢迎程度。所以,为了确保个人天赋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应加强对自身责任的重视,这样可以做好全面的分析,从而适当地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按照学院进行流行音乐的表达与呈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音乐的受众范围及接受能力,实现流行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歌手的艺术情感表现。歌手的艺术形象表现作为个人技巧,虽然其不是先天性,能够后天养成,但是在实际开展音樂表演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重视,则应该不断强化音乐处理技巧,从而不断促进音乐情感。所以,歌手必须要加强对发声技巧、呼吸方法、气息调整等各项技巧的掌握,并针对流行音乐表达效果,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提高个人演唱技巧,不断促进流行音乐的发展。
  (三)歌手个人艺术素养。歌手个人艺术素养作为音乐重要的发展形势,其与社会文化精神面貌、时代潮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可以发挥促进的意义,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音乐的文化内涵,则必须要加强对歌手表现能力的分析,落实好各环节工作,从流行音乐中挖掘有效文化内涵,这样才可以将文化价值与个人表演有效整合,实现与观众的共鸣,从而最大化发挥演唱的效果,解决传统演唱所面临的问题。因此,针对个人艺术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得到歌手的重视,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培训工作,这样可以掌握演唱的要点,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以此来保证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
  三、流行演唱艺术美学在流行音乐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流行演唱艺术美学的作用分析。流行演唱艺术美学汇集了当代最流行的艺术表达元素,同时也是时代发展趋势,其能够动态化的将音乐价值有效体现,并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对于其音乐艺术价值,实现了与流行音乐艺术的双向互动性,只有引导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够最大化促进流行趋势的发展。所以,针对流行演唱艺术美学动态化应用价值的呈现,其在实际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分析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情怀,必须要对美学要素的动态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特定地域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态度保持一定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更加有效引导流行艺术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对于流行音乐艺术的发展空间来讲,不仅需要将其价值有效呈现,同时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全面开展市场调研及分析,引导流行音乐文化潮流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注重美学元素与流行音乐发展的结合。除此之外,对于流行音乐艺术价值的体现,任何一种美学思想和美学潮流都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而且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掌握时代发展特征,通过有效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流行音乐的改革,朝向动态化方向发展,促进流行艺术价值的实现,将艺术形式真实的价值展现。   (二)美学视野下流行演唱音乐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流行演唱艺术美学体现在流行音乐艺术中的各个层面,而且其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贯穿到整个过程,最大化体现流行音乐艺术内涵地提升。所以说,流行艺术需要注重优化,并有效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创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歌唱技巧和提升表现能力,从而不断强化流行音乐美学表达,从根本上促进流行音乐艺术的发展。对于其美学性的表达需要注重文化承载,并依托于流行音乐主要内容的表现,实现情感主体的展现。而且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将重要元素融入,这样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分析,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实现情感的释放,这样可以引发观众共鸣,从而在根本上提高音乐的表现价值。
  (三)流行音乐演唱中表演者气质和精神状态的美学性质。表演者作为流行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质和精神状态与表演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演唱价值,进而在美学视野下发挥一定的效果。因此,表演者在平时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气质,并通过对各项机能的强化,实现个人情感与歌曲内容对象互动,有效地將个人情感与自然情感衔接,从而促进流行音乐艺术更好的发展。
  (四)歌唱技巧和表现能力的美学性。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歌唱技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为了能够促进其发展,则应该做好全面的分析,这样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工作进行优化,发挥其促进的作用。针对流行音乐表演者来讲,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这样可以不断发挥自身的嗓音条件,从而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针对歌唱技巧和表现能力的提升,需要注重分析美学视野下所带来的帮助,这样必须要确保歌唱者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能力,才可以有效发挥美学价值,让观众获得更好的美学体验,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演唱者自身素质和审美情趣来讲,其必须要对音乐有着一定的热爱,这样可以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分析,从而最大化发挥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得自身审美能力、个人价值、文化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牢牢地把握时代演唱艺术发展趋势,在审美视野下发挥自身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学视野下中国当代流行演唱发展与时代进步和音乐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保证各项研究的有序进行,应该注重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并将其与流行音乐发展现状整合,最大化发挥表演的效果,挖掘表演价值及意义。所以,针对当前流行音乐艺术内容和情感及表现者气质等各方面来讲,必须要加强对各项研究工作的重视,确保可以通过审美情趣的提升,促进我国流行音乐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效地进行优化与创新,从而能够促进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健康发展,实现音乐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邱昌杰.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演唱发展研究[J].通俗歌曲,2016,000(06X):197-199.
  [2]蔡静.“情”“声”“字”“气”——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视野下的唱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3]袁琳.比较美学视野下的当代建筑形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李红春.态度、眼光、视角——流行音乐纳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有关问题研究[J].音乐时空,2018,000(017):105-106.
  [5]王寒松.中国流行音乐研究——中国流行演唱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20,41(02):102-105.
  [6]吴晓云.新时代背景下声乐流行演唱教学创新[J].黄河之声,2020,(03):88.
  作者简介:
  王超,男,汉族,山西人,教师,硕士,四川传媒学院综艺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流行唱法。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对人类形成关于颜色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黄色作为中国传统的五正色之一,在中国人的颜色认知中由代表高贵和至高地位的象征色彩词,演变为具有低俗淫秽之义的负面词汇,归因于近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互动,在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过程中,分别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层面进行了对黄色的新的建构。  【关键词】西方文化;汉语;黄色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数字化技术是基于移動互联和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技术,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将焦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进行数字化实践,应用于太极拳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技艺类非遗的整理、传承和创新的新途径。  【关键词】数字化;非遗;太极拳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72-02  
期刊
【摘要】《我失去了身体》(J'ai perdu mon corps)是由米·克拉潘导演的一部法国动画长片,讲述一只断手为了重回身体而经历一系列波折的故事。影片在2020年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以及其他多个奖项。动画影片与现实主义的结缘由来已久,本文旨在以此片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从动画的剧本、画面风格以及人物设定三方面来分析现实主义在该片中的体现与运用。  【关键词】动画影片
期刊
【摘要】《后浪》是2020年5月3日(五四青年节前夕)首播,由B站推出的演讲视频。《后浪》在本质上是一部商业宣传片,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这就是《后浪》的意义编码与传受关系发生了裂变。本文通过对《后浪》话语传播的意义构建、传播分析,从而对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营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生态环境,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后浪》;传播;青年  【中图分类号】G22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台湾导演李安的处女作,《推手》这部影片展现出中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出发展示影片中文化适应的四个阶段,并运用其理论对主人公所经历的文化休克和跨文化适应过程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将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入分析中美两国文化中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了解跨文化交际现象。  【关键词】《推手》;文化休克;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美文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7
期刊
【摘要】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的剧作家,在他创作的《美狄亚》中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复仇女性美狄亚。美迪亚具有双重性格,她美丽高贵,温柔贤淑,又敢爱敢恨,极端偏执。美迪亚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非同寻常的能力,使其在男权社会的大环境下超越当时希腊女性的内在性,从而表现出挑战和反抗男权社会权威中心的行为,而这正是女性主义,觉醒与反抗的表现。而电影《三块广告牌》在透露人性复杂情感的同时,还不忘对社会性别的差异性与现实
期刊
【摘要】藏族民歌丰富多彩,其中昌都卡贡地区的民歌体裁多元、内容别致,被当地人民广泛传唱。卡贡民歌中爱情题材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爱情观,极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康藏;卡贡民歌;爱情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86-02  基金项目:2019年西藏大学自治区级大创项目《西藏昌都民歌搜集、整理研
期刊
【摘要】存在主义哲学是对人存在的研究,是关乎人存在的讨论,存在主义美学讨论的是人的精神存在、心理意识(荒谬、苦闷、失望、消极悲观、人生的苦痛等问题)作为艺术探求的主要基准,来展开的一系列美学问题的研究。本文把美术史上典型代表存在主义美学思想图解特质的艺术家蒙克的绘画与存在主义美学联系起来,从创作的思想根源上探讨其作品中的存在主义美学意识,探讨其作品与存在主义美学的精神共通性。蒙克的绘画作品都带有强
期刊
【摘要】作为地域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方言以其亲和力、喜剧性、真实性、概括性等特点呈现出语言文化独有的魅力,而方言音乐的创作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和谐的韵律进行精炼性的表达,在口口相传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对陕西方言音乐创作的“本土化”与“现代性”进行探究,从审美体验与文化传承的角度为陕西本土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陕西方言;音乐;本土;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二人转艺术是一项东北地区传统民间艺术,之所以可以长久保持较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被广泛认知的地缘性因素及泛文化背景之外,也深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本文尝试借用西方结构主义的部分研究方法,从源流、形式、经济等方面对二人转艺术的本质结构开展初步研究工作,希望实现二人转艺术及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理论研究新视角。  【关键词】二人转;结构;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