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儿童权利保护的喜与忧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一下“儿童权利”的历史:1924年《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中儿童权利的概念第一次在国际上以“宣言”的形式被正式提出;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的通过使儿童权利理念更深入人心;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在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中通过,并于1990年1月26日开放供加入。
  中国对“儿童权利”重视的进程:1990年签署《儿童权利公约》,成为第105个签约国。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通过,该保护法除了重申各项儿童权利,还对儿童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外,《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上述法律名称
  为简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及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有关儿童保护的各类条款。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反家庭暴力法》(简称)中明确将家庭暴力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自然也包括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暴力行为。
  一、儿童权利在家庭情境中的保护状况
  中国儿童中心分别于2013年对东中西部七个城市、2016年对东中西部五个城市约2500个家庭进行调查,了解家庭教育中儿童权利保护的状况,形成两份调查报告。基本状况如下:
  (一)总体状况
  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三成的家长“听说过”儿童权利,得分也很低。而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儿童权利知识的平均分为3.37(总分为5分),家长的儿童权利观平均分也达到4分。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三年内,更多的家长知晓了儿童权利,有儿童权利保护的观念。
  (二)四大权利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状况
  1. 在儿童生存权上,得分最高的是在生活照料方面,其次是情感支持,再次是健康保障,最后是避免意外伤害方面。
  2. 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受教育权仍然是儿童发展权的重中之重,家长最关心儿童的学习成绩:工作日陪伴孩子所做的事情中,57.8%的家长花费时间最长的是“写作业”;50.43%的家长和孩子谈话中最多的是“学习”。相对来说,儿童的休闲娱乐权和社会发展权较低,但多数家长都能经常“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重视和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一半的家长能够经常“允许孩子参加同学聚会”“跟孩子做他/她感兴趣的事”,而只有39%的家长经常“让孩子做家务事”。
  3. 在儿童受保护权上,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比较重视对儿童隐私的保护,但依然近半数的家长不能完全做到对儿童的心理保护和生理保护,如只有55%的家长从不“挖苦、讽刺或者冷落、不理孩子”,44%的家长偶尔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
  4. 在儿童参与权上,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在 “择校”“零用钱的管理”“社会活动”和“家庭事务”上,明显是父母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兴趣班”“交朋友”和“娱乐方式”上则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在“衣着打扮”上,虽然是以孩子的意见为主,但是家长的决定也占有很大比重。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情境中,儿童的表达权分数高于决策权。
  二、家庭教育中儿童权利保护的相关分析
  虽然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儿童权利的知晓度提高,但仍不全面,如家长较重视受教育权,忽视发展权中的其他方面;儿童参与权更多体现的是在某些方面听取儿童的意见,未全面放开相关决策权。因此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对儿童权利具体内容及操作的解读与应用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角色、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水平影响家庭教育中儿童权利保护状况,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家长对儿童发展权的保护显著高于其他低收入家庭的家长。而儿童自身因素对儿童权利保护的影响不大。因此要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家庭提供更符合其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指导策略。
  要加强儿童权利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践和应用的研究,通过研究梳理问题、澄清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和实证,理性地指导家长了解儿童的需求、儿童的特点、儿
  童的权利,帮助家长如何在家庭中以儿童权利为度量,对孩子进行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教育和养护。
  三、相关政策解读与研究实践
  (一)相關政策解读,国家出台了很多法规给予重视
  (二)研究实践,各方联手破题
  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
  (2011-2015年)“基于儿童权利视角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儿童权利意识: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
  天津市“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与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全国妇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天津等8个地区项目点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与性别平等”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系统视角下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
  上述这些研究项目的成果,在儿童权利保护实践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正如专家周尚君所指出的:“儿童权利的确立,将儿童视作独立的权利主体,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尊严和价值是权利保护的目的,而非其他外在的内容。”家庭教育中儿童权利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中国儿童中心科研与信息部)
其他文献
项目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  从本质上看,基于项目的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即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过程。因为这种学习模式特别强调协作的重要性,而在项目学习背景下,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
在小学阶段进行程序教学课程设置,SCTATCH和LOGO语言听起来似乎比较高深,小学生没有任何程序学习的经验,把高深的理论简化为直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想较好地开展程序教学,激发兴趣是关键。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程序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程序学好、学精。“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唤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打开程序大门的钥匙。如何激趣?在教学中
去年3月25日上午十点多钟,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走进办公室,举止有点拘束,小声地问我:“同志,这里是县财政局吗?”  我看着这位大叔,笑笑地回答说:“大叔,这里是县财政局,请问您有什么事?”  大叔说:“我是来兑换红军债券的。”  “什么?红军债券?”我听了一愣,不由得又问了一句。  很快,大叔从包里拿出一只信封,一边递给我,一边说:“请你看一下,能兑多少钱。”  我倒了一杯茶,请大叔坐下,然后打开
艺考生指的是高考报考艺术类院校或专业的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升入高中时就选择艺术这条路,因为艺术考试要求的文化课分数相对低一些;此外,到了高三,还有相当部分的“学困生”也转入到了艺术考生的行列。从近几年来看,艺考生的队伍呈逐年增加趋势。艺术类考生文化学习起点较低,专业课耗费时间较多,到了高三,学生们还要忙于专业统考、校考,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在学校进行文化课学习,数学成绩普遍较低。本文
摘要: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但究竟怎样才能保障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呢?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谈一谈强化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就应当对实验教学给予充分的关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