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待在底层的菟丝子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的自然课上,老师讲过,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有三大角色:植物是生产者,它们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通过取食让能量和物质进一步流动;细菌、真菌等是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无机物,进入下一个循环。
  然而,万事总有例外。有一些植物,它们不甘于待在食物链的底层,不愿兢兢业业地靠光合作用养活自己,转而盯上了别的植物,从他人身上攫取营养,最终踏上了“消费阶级”——这就是寄生植物。我们今天的主角菟丝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1
  菟丝子的名字乍一听还有点萌,好像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但对于被它寄生的植物来说,这只“兔子”的真面目是相当的残暴。菟丝子所到之处,植物们轻则萎蔫发黄,生长减缓,重则枯枝败叶,全株死亡。其实“菟”字还有另一个意思——《左传》中记载,古人把老虎称作“於菟”,说不定这才是菟丝子命名的本意。
  菟丝子的外形不难辨认,它们长得像一团杂乱的丝线,胡乱盖在其他植物身上,开花之前没点植物的样子。常见的菟丝子种类大致能分为两个类型:一类藤条黄色,比较柔弱,包括菟丝子本菟、南方菟丝子等;另一类藤条红棕色,比较粗壮,常有深色斑点,包括金灯藤、啤酒花菟丝子等。再往下细分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过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
  植物学上的菟丝子隶属于旋花科,这个科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成员,比如番薯、空心菜、牵牛花等。你可能会奇怪,菟丝子是个无根无叶的寄生植物,何德何能跟这些面善的孩子搞一块去了呢?确实,植物学家们也怀疑过,过去的一些分类系统中确实曾单列出一个菟丝子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基因证据的加入,这货还真就该放在旋花科。
  其实,从形态上看,菟丝子也并非完全格格不入,毕竟花果才是更重要的分类依据。如果你仔细对比菟丝子和牵牛花的果实、种子,会发现其实还是蛮像的。
  2
  菟丝子种子呱呱坠地后会休眠一段时间。在经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土壤中吸水之后,它发芽了,没有子叶,没有真正的根,像一根晃来晃去的面条,必须尽快找到寄主来养活自己。那么,万一找不到寄主的话要怎么办呢?嗯……当场去世。菟丝子种子储存的养分非常有限,如果发芽一周还找不到寄生对象,就只能等死了。
  运气好的小苗可以感知到触碰到的植物,这时会启动入侵模式:首先是把枝条延长弯曲,死皮赖脸地将自己缠在别人身上,与此同时接触点的细胞开始分化,形成进攻武器——“吸器”。被寄生的植物虽然也有表皮防护,但在吸器的进攻下也没什么抵抗的办法。吸器一边产生机械压力,一边还能用酶来降解,很快就能突破防守,深入植株里面去。最后,菟丝子的细胞和寄主就连在了一起,强行打通了道路,让水和养分在其中自由流通。
  这条通道并非一根简单的吸管,其中运输物质的种类和过程,比我们过去想象的要更为复杂。研究发现,在菟丝子和寄主之间凿开的通道中,物质的流动是双向的。就像尼采说的,“当你在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从寄主获取物质的菟丝子,也会将一些物质输送回寄主体内。


  于是,当一株菟丝子同时寄生在好几棵植物上时,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菟丝子就像在这几个植株之间架起了一张网络,这些被寄生的植株可以借助菟丝子和其他小伙伴交流。比如,植物在被昆虫啃食时,会释放出一种抗虫信号来启动防御机制。如果这棵被吃的植物正好处于菟丝子的网络之中,这些抗虫信号可以通过菟丝子传达给那些还没被虫咬的植株,让它们提前做好防备。在这个环节,菟丝子被寄主们当微信用了。
  但是,和我们的手机、电脑一样,上网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毒。能在菟丝子的大道上行走的不只是水分和养料,还有病毒。如果菟丝子网络中的某一棵植株被植物病毒感染了,这些病毒会通过菟丝子构筑的网传播到其他植株上,而且整个过程中并不感染菟丝子,真就只是借过一下,可以说是非常有礼貌。
  更有意思的是,植物上网也会造成信息泄露。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员就发现,菟丝子能够“监听”到寄主植物的开花信号,从而来调节自己的花期。我们知道,植物开花结果是一件相当耗费能量的事,菟丝子当然也不例外。于是,菟丝子监视着它的寄主,一旦发现寄主和开花相关的基因启动了,它马上也跟着开起花来,正好把寄主为了传宗接代特地准备的养分用掉。这样,菟丝子就不会因为寄主开完花后衰败而导致自己吸取不到足够的营养来开花了。
  3
  菟丝子一旦和寄主合体完成,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就完全由寄主提供,不再从外界获取也不会自己制造,采用这种寄生模式的植物,我们称之为“全寄生植物”。
  對应的还有“半寄生植物”,它们相对还算有点良心,只从寄主获取水分和矿物质,自己还是会进行光合作用的。半寄生植物的典型代表有桑寄生、槲寄生。另外,还有寄生在寄生植物身上的“重寄生”等。有些半寄生植物幼时必须寄人篱下,成年后可以相对独立地生活,比如著名的香料木材檀香。
  全寄生植物这边也是多种多样,不过像菟丝子这样光明磊落地生活在阳光下的其实是少数。华南地区的无根藤,和菟丝子有点像,也是一团毛线一样挂人身上,藤条是绿色的。无根藤属于樟科,很多人刚听说这事时会大跌眼镜——没想到樟科这群浓眉大眼的,竟然也出了个寄生虫。没办法,谁让这是个看花的世界呢?无根藤的花果依然保留着樟科的特征。
  而更多种类的全寄生植物常年躲在地下,寄生在别人的根上,只在开花时才露出地面,其他时候连个影子都见不到。这一群家伙普遍都长得画风奇特,有些开起花来还挺漂亮,常见的有列当、野菰;还有些有种诡异的美感,比如寄生花、杯药草。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一朵花,也是来自一种全寄生植物,它就是著名的阿诺德大花草。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读者说  从江湖传言中得到启示:想要得到编辑的回信,你得先让编辑高兴!于是,我就实话实说了吧。我真的非常喜欢《中学生百科》,每次新刊一到,总是爱不释手。而最爱的当数《任意问》栏目,我实在太喜欢张婷姐姐了……那么,我的问题来了:张婷姐姐是你们杂志社的吗?她怎么会想到要做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栏目呢?当然,如果能让她站出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就更开心了。我们班上也有不少人想了解她。(程之)  編辑说  首先声明
期刊
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便被外婆带到乡下调养。那儿有个大的菜园子,是外公外婆一手开辟的,里头的新奇玩意儿比萧红祖父园子里的还要丰富,像一个奇妙的仙境,我最爱的清炒空心菜、花生酥都能从这里“变”出来。  外公是个勤劳的人,背佝偻着,远看像一棵沧桑的老树。满是皱纹的脸上总挂着微笑,眼睛虽显浑浊却目光慈爱。他大部分时间待在园子里,我也一样。除了玩,有时我也会去帮外公的忙,或者跟他学习园艺知识。  外公
期刊
1  关孜是个奇妙的矛盾结合体。比如她,小考时数理化齐齐亮红灯,大考中数学和物理却能惊险地得到一个不难看的分数,唯独化学,她屡屡栽跟头;比如每天放学后,她会准时赶到小区附近的蓉记糕饼店,却因吃甜吃咸选择困难而忘记时间。  宁桓初见她时,就发现了她的这种特质。  新教学楼建成后,关孜他们是第一届在里面上课的新生。新楼是非常有创意的对称结构,不熟悉的人往往会迷路。  高一下学期伊始,一天,关孜破天荒起
期刊
朋友最近有些崩溃地来和我倾诉:她的孩子,被同学们孤立了。  孤立的源头是小孩内敛的性格。朋友的小孩一向慢热,但熟悉起来后便会笑眼弯弯地牵着你的袖子小声地说话;更多时候,小孩会安静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小孩对陌生的花瓣和昆虫好奇极了,也会鼓起勇气主动问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在我看来是懂事又可爱的小朋友,却常常跟不上班里同学的话题,久而久之,小孩便愈发沉默了,也没能在班里交上朋友。  朋友
期刊
毫无预兆地,一个朋友决定改吃素食,而且是纯素,连蛋和奶都不沾的那种。我吓了一跳,心想:这是受什么刺激了吗?问了半天才搞清楚……还真的是受刺激了。受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影响,她看了一部纪录片。这是一部被标为“少儿不宜”的片子,未成年人需要在家长陪同下才能观看,因为它展现了沉重黑暗的事实,揭示了极其残忍的真相。  我們和动物都居住在地球上,地球不只属于人类。可是愚蠢狂傲的人类却认为自己拥有对这星球上所
期刊
成人礼是一道门,跨过这道门,只需要一瞬间,但要成为一个真正会思想的大写的人,却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今天,在同学们长大成人的庄严时刻,作为你们梦想的合伙人,我想来和同学们分享我的三个期待。  第一个期待是责任。  之前因为开学典礼的发言,我被“网红”了。《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一文经南京的媒体转发后,迅速被轉载,全网阅读量达数千万。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开学典礼讲话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我觉得是责任使然。 
期刊
1  丁禹兮是7月20日出生的,巨蟹座,仿佛天生就应该生活在“海洋”里。从小到大,丁禹兮的许多故事皆以“雨天”为背景。他最怀念的那场雨,是母亲陪他见证的。  那时候,丁禹兮还只是个孩子。一天,他走在路上,天空突然就下起了大雨。他和母亲都没有带雨伞,于是,两个人只能头顶着外套,踏着雨水,往家里奔去。虽然丁禹兮和母亲被淋湿了,但两个人都很快乐。彼时的丁禹兮,生活完全被“培训班”所包围,这种偶尔的惬意,
期刊
1  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过我,人要学会控制。吃饭、睡觉,甚至是看书,都要控制。一件事情,如果做得太满,就会觉得空虚。  而我对爸爸的话深有体会时,已经是初中毕业了。  盛夏的窗沿逗留着清浅的风,阳光从飘浮着细灰的罅隙透过,照在早上九点的被角上。我快速地洗了澡,然后叼着一片面包跑出了家。骑上自行车的时候,我抬头看了看我家的窗户,窗台上的鹤望兰的叶子变得枯黄,那盆菖蒲草也打了蔫儿。  妈妈住在海
期刊
一  我坐在三楼飘窗的窗台上,眼睛盯着楼下马路对面的院子看。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一棵紫薇树和在阳光下不摇也不晃的秋千。  我常常这样发呆似的看着那座院子,阳光洒在一排被刷成蓝色的木围栏上面,栏杆的阴影映在草地上,那儿盛开着几朵白色的葱兰花。这是一座空了很久的小院子,就在我家楼下对面。我跑下楼,横过马路,就可以站在木围栏前看清楚玻璃窗后面棕色的亚麻窗帘。  但我很少独自站在木围栏前往里面看,除了玩滑
期刊
1  同样作为中华的母亲河,中国人对长江的认知比黄河晚了不止千年。  《尚书·禹贡》中讲大禹导河自“积石山”,这里的“河”便是黃河,“积石山”无论是今天的阿尼玛卿山,还是甘肃临夏的小积石山,作为黄河的上源都是准确的。而在同一本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则把长江的上源定在了偏差在千里之外的岷山。  作为儒家典籍,《禹贡》的论断被后世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明万历年间,徐霞客万里探源,才明确地指出长江的上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