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时代的译者身份认同探析

来源 :上海翻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技术的介入使得如今的翻译职业在工作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译者的身份特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借鉴身份认同理论对翻译技术时代的译者身份进行研究无疑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通过梳理译者身份的历史演进脉络,并结合翻译技术的特征,首先探讨了其对译者身份造成的威胁以及译者身份认同面临的困境,随后指出技术理性的无限发展、片面关注技术对人的解构作用以及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长期所处的不利权力关系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为此,本文认为需要从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两个角度入手来重构译者职业的身份认同,从而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自治区主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铁木尔·达瓦买提和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富文在自治区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前一阶段的地方志工作做了全面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广泛征集资料的工作中,陆续编辑、出版了一些书籍,现简略介绍如下:北京地区革命史·回忆录丛书,北京出版社出版,已出版四种:《回
本文尝试将翻译所涉及的一般问题,包括中华典籍外译所涉及的问题,纳入中国诗意哲学的义理和问题框架内,提出中国译学研究的知性构式与体系:(1)对事关翻译本身“是”进行中国
参加自治区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全体同志,经过认真酝酿,在3月17日全体会议上,代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权力,正式成立自治区地方志学会。 这
2009年8月12日,辽宁省锦州市紫东大厦院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锦州市首届农机购置补贴展销现场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展销会现场,各种型号的农机整齐地排列着,很多早早就赶到的
翻译研究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就是源语经由翻译进入目标语言文化及其介入.通常翻译文本的考察多是集中在局部特征,缺乏语体层面多维度的考察分析.本研究通过历时复合语料库(约10
设计艺术是有关造型造物的创造性劳动,而造型能力则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成功的设计总是通过可视、可触、可用的形象(平面形象、三维形象)呈现出来,这些形象无不具有
20世纪以来,我国美术史的研究空前兴盛,研究的方法也由单一的美术史跨向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交叉的状况、成绩斐然,这些有价值的研究我毫不怀疑它们的学术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