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原代分离培养与鉴定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方法及模型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0405010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肺发育和肺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它与肺纤维化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为了对这些疾病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必须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原代培养与鉴定以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细胞模型。目的:建立一套可靠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原代培养与鉴定的方法,为肺纤维化及肺癌等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①用低浓度胰酶联合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小鼠肺组织细胞成分。取出小鼠肺组织,剪成小块,加入胰蛋白酶,移出细胞悬液,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中止消化;同法用胰蛋白酶再消化1次,中止消化后加入Ⅰ型胶原酶,再中止消化。②经差速离心差速贴壁和免疫黏附法纯化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肺细胞悬液接种入包被小鼠IgG的培养皿中培养,吸出含未黏附细胞的液体接种于另一包被小鼠IgG的培养皿中培养,吸出未黏附细胞,去上清,重悬沉淀,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和培养板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点,测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量、纯度及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的表达,透射电镜鉴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特异性细胞结构。结果与结论:用此方法,每只小鼠获得肺泡Ⅱ型上皮细胞(4.8±1.2)×106,纯度达到(85.0±2.4)%,细胞活力为(92.0±2.4)%,倒置显微镜下原代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细胞质内有大量反差明显的细小颗粒,细胞为岛状生长方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呈棕黄色,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呈绿色,均定位表达于细胞浆;透射电镜见特征性板层小体和细胞游离面大量微绒毛。证实利用胰酶联合胶原酶消化,差速离心差速贴壁和免疫黏附纯化的方法可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的AECⅡ,能满足一般的体外实验要求。
其他文献
背景:双向电泳分离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但蛋白质样品的分离效果受各种实验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不同来源的蛋白样品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可获得具有较高分
由于现在的文章标题将一切昭然若揭,对很多科学结论的争议可能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公众对科学的信仰。期刊作为科学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就科学界内外流传的对《自然》杂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目前尚缺乏系统、可靠的评分预测系统。但临床上早期可以通过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来判断其发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温度多为37℃,有研究已证实在精原细胞中可实行较高温度复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用较高温度复苏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较高复苏温度对骨髓间充
背景:周围神经移植后,相应的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时程与规律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GAP-43在相应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变化
背景: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的常用内固定器械,术中是否常规提拉加压,以及术后是否及时动力化,对骨折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干扰各种因素来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人们
背景:神经因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调解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实验进一步观察了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失神经(坐骨神经和T10椎体部脊髓损伤)支
背景:传统的希氏束检测方法是对体表心电信号进行数百次叠加或者经食道检测以及心内导管检测得到,研制从体表心电信号提取希氏束信号不但有利于临床诊断,也有利于动物药物实验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卵黄囊造血、胎肝造血和在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强烈表达。目的:在拟胚体培养阶段施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验证
背景: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一些具体的椎间盘生物学方面的科学问题。椎间盘退变的模型主要用于解决相关疾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科学与安全问题。目的:总结目前用于椎间盘退变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