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湘琦:让每个人穿只属于自己的衣服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8月,正逢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世界的杰出女性相聚北京,刚刚从海外归来的俞湘琦作为中国纺织界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盛会给了拥有纺织工程师和服装设计师双重身份的俞湘琦很大的触动,俞湘琦的人生目标由此改变。
  
  


  俞湘琦
  上海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
  上海市女工程师联谊会会员
  上海市九三学社社员
  1984年毕业于东华大学纺织系
  1993年获大连国际服装节全国青年服装设计大奖赛第二名。
  1994年获上海“新优美” 服装设计大赛最佳设计奖。
  1995年获上海“天嘉爱” 服装设计大赛一等奖。
  1996年获上海国际服装节“中华杯” 服装设计大赛铜奖。
  1997年获上海市“十佳优秀设计师”称号。
  1998年获上海市纺织系统文化名人称号。
  被中国人事出版社编入《中外名人辞典》第三卷和《中国专家大辞典》。
  2006年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湘琦工作室入驻上海世贸商城时尚设计谷,同时开办“榭俪·尚海”高级定制工作室。
  
  完美人生 成功得没有“故事性”
  
  在2005年以前,俞湘琦的人生足以让大部分女性羡慕。从出生那一天起,俞湘琦就是上天的宠儿,上天不仅给了俞湘琦美丽的容颜、良好的家世,更给了她聪慧的心灵。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修养的家庭对俞湘琦的惟一要求就是希望她成为典型的中国式大家闺秀,所以俞湘琦的童年和少女时代都是在一种优雅的美好的氛围中度过的,刺绣、音乐、美术是俞湘琦的全部业余生活,因为从没有人对俞湘琦的未来有任何功利性要求,所以任何学习对于她来说也从来就不是负担,这让她有足够轻松的心态沉浸在一切和美丽有关的事物中,并获得深深的领悟。
  


  真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1980年俞湘琦参加高考的时候,她的成绩在男生占据优势的理科班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她不仅能捏着绣花针绣出美丽的牡丹,也同样可以亲手拆装一台无线电,凭她的优势完全可以考入当时热门的电子等专业,但是从小和美丽有关的熏陶让她最终成为了一名东华大学纺织系的高材生,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大陆都没有人知道“服装设计”这个概念,大学纺织系属于工科专业,培养的是纺织工程师。而俞湘琦只是因为从小就熟悉的中国传统“女红”而本能地对“纺织”有着亲近感。
  198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俞湘琦凭借优异的成绩再次成了命运的宠儿,她走进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纺织企业——沪港合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有趣的是,虽然是中外合资,但是俞湘琦仍然需要和当时所有的工科大学生一样首先下工厂从第一线干起。整整一年时间,俞湘琦成了一名“纺织女工”,从纺纱开始,把纺织需要的每一道工序都干了一遍,甚至连纺织机械的修理都不在话下。然后接下去的14年,俞湘琦的所有青春岁月都和这家始终走在中国服装业前沿的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面料的研发到产品的营销,从品牌的策划到推广,俞湘琦不仅把所有和服装有关的工作都扎扎实实地做了一遍,并且参与了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的组建,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到2002年俞湘琦38岁时,她不仅获得了不少中国服装界的高级奖项,成为了中国纺织界凤毛麟角的同时拥有纺织工程师和服装设计师两种职称的专家级人物,并且拥有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除了事业的成就,俞湘琦还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女儿,并且于2003年跟随出任外交官的先生去了海外,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夫人。到2005年回国代表中国纺织界参加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会议,俞湘琦走过的42年人生称得上完美,在成功的背后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艰难曲折,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从容不迫。对新认识的朋友,俞湘琦的自我介绍简单得令人惊讶,一位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女子的背后怎么会如此没有“故事性”。
  
  衣服不是用来穿给别人看的
  
  如果没有2005年的那一次会议,俞湘琦接下去的人生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在海外的3年时间里,她不仅仔细研究了西方的服装工业,更用东方人的细腻眼光观察着西方的文化,甚至还深入到澳大利亚的土著部落。她用服装设计师的心灵体察着西方的绘画、建筑、音乐和舞蹈,在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外,她同时领会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东西方文化在俞湘琦的内心深处从碰撞达到交融,而西方发达的服装工业更让她对服装事业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因此,早在她回国前夕就有很多著名的跨国公司用巨额年薪向她发出邀请。更有很多欧洲一线品牌请她担任设计总监。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事业成就,对于俞湘琦来说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然而就在那一次会议上,她的心灵被深深触动,“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绝不比任何人差,但是这么多优秀的中国人在一场规格如此之高的会议上,却因为服装的沉闷和不得体而在外国人面前黯然失色,这实在太可惜了。”正是这一“可惜”,让俞湘琦开设了“榭俪·尚海”高级定制工作室。
  


  在这间有着洁白的海沙、中国传统服装造型的茶壶的工作室开张的那一天,很多朋友前来祝贺,其中有人不无关切地“提醒”俞湘琦,在如今的中国,除了演艺明星,包括很多事业有成具备强大经济实力的人在内的大多数人对“高级定制”并不接受,中国的“高级定制”刚刚起步,却要和所谓的国际名牌争夺市场,要想赚钱难度很高。俞湘琦笑了,因为她从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起就没把赚钱作为进行这项事业的目的。在俞湘琦的心里,“服装”并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是人的第二层皮肤。正如一个健康的快乐的人必然拥有美好的肌肤一样,服装同样体现着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高级定制”和富裕还是贫穷无关,一个人拥有100件高级定制服装和拥有1件的本质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用最得体的形态展示在世界面前的时候,无论时间长短次数多少,至少表明他对生活充满了梦想和激情,他对自我有着充分的尊重。对于服装,俞湘琦有着比普通设计师更深入的思考:“中国传统中的含蓄让中国人往往不善于表达自我,然而在当今的世界,小到职场竞争,大到国际交流,不善于表达自我就会失去很多优势。中国有句古话叫‘女为悦己者容’,我很不赞成这句话,服装不是光用来穿给别人看的,首先是为自己穿的。一种颜色、一个样式、一个细节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塑造,是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正如西方会用洁白的婚纱表达爱情的纯洁,而东方会用热情的红色寓意婚姻的吉祥,服装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内心。”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俞湘琦在她的每一件高级定制服装中都下足了功夫,在俞湘琦的眼里,“高级”并不意味着“昂贵”,而是意味着这每一件衣服小到一颗纽扣都必须充分体现衣服主人的生活、身份和性格,并使人获得最合理的自我塑造。
  
  让衣服成为每个人自己的经典
  
  每一位在“榭俪·尚海”定制过衣服的人无论起先是否认识俞湘琦,都会成为她的朋友,因为她曾经那么用心地体会过每一个人的心灵,很多人因为服装在这里倾诉过烦恼、畅谈过理想,而俞湘琦总是会投入到每一个人生的故事里,和每一个人分享快乐分担忧伤。于是,小到一颗纽扣大到整体面料她都会精心考量,她给予每个人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全部的理解。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也没有绞尽脑汁的公关,俞湘琦静静地在工作室里和每个人的心灵对话,于是有成功商人因为穿过了在“榭俪·尚海”定制的西服从此抛弃了“阿玛尼”,政府官员穿着“榭俪·尚海”的正装召开新闻发布会,年轻的新娘试过了由她精心设计的婚纱而让全家男女老少都在一场婚礼上穿上她做的衣服⋯⋯“看着每一个人穿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衣服快乐地从这里走出去,我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高兴,更多的是感动。因为我帮助了每一个人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而那些个性都是那么生动而美好。”俞湘琦说。
  “榭俪·尚海”的“生意”很好,好到制版师加班加点都来不及做。但俞湘琦至今坚持在她的高级定制上不赚一分钱,虽然有很多起先是她的客户后来成为她朋友的人们都心甘情愿地让她赚钱,但是她却“固执”地坚持着。“我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真正感受到服装的意义,我希望每一个人都了解‘昂贵’并不是一件好衣服的全部意义,当人们在这里了解衣服能够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快乐和个性的表达,我就已经很满足。”在“榭俪·尚海”,俞湘琦无数次地拒绝过“生意”,因为“有些人到这里来要求时尚而不是要求适合”,在俞湘琦眼里“最适合自己”永远摆在第一位。“时尚如云烟瞬息万变,当大街上都流行红裙子的时候,人都成了衣服架子,在为衣服服务而不是衣服为人服务,这多么悲哀。而当每个人都穿最适合自己的衣服时,个性的独特性才能保证衣服成为每个人自己的经典。”
  


  如今的俞湘琦已经过了45岁,在这个大部分女人感叹青春不再的年龄段,没有其他化妆只抹了点淡淡口红的俞湘琦看上去却只有30出头,她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风,举手投足间优雅得不露痕迹,全世界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典在内十多个国家的一线品牌都由她担任设计总监,从创意直到成衣。她会为了一只衣领的熨贴亲自下到工厂指导,也会为了一块面料找遍全世界。每天她总是忙到深夜,但是她依然会到“榭俪·尚海”这个不赚钱的地方,和每一位来定制衣服的人轻声细语,在每一件衣服里,俞湘琦倾注了对每一个陌生或者熟悉的人的美好祝福和关爱。
  “衣服是拿来给人穿的,不是只用来看的。”俞湘琦从不将她设计的衣服称为“作品”,因为“作品”表达的是创作者的思想,而俞湘琦想帮助每一个人完成他们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表达的是只属于个人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理解,如此衣服对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