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对新时代少年运动员成才的作用及实施要点探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对于培育正直高尚的品德,铸就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德育在少年运动员成长成才中的价值和功能,把德育视为运动员发展的前提。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少年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在文化教育中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在专项训练中注重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在育人全程中注重树立模范榜样。
   关键词:德育;少年;运动员;成才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142-03
  作者简介:张玉萍(1969-),女,江苏常州人,高级教练员,从事青少年跳水训练研究;吕远远(1977-),男,江苏镇江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运动机能评定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竞技体育部门负责培养专门的竞技人才,尽管它并不从属于教育部门,但培养运动员的工作从根本上讲也属于教育的范畴,也要做到“育人”和“育才”相结合,也应该把德育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环节。本文中的“少年运动员”特指在竞技体育部门接受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的少年。少年运动员具有“学生”和“运动员”的双重属性,与同龄中小学生相比,他们不仅要接受文化教育,还要接受专业的竞技训练,并且参加少年组比赛。因此,针对少年运动员的德育的实施方式与普通中小学生相比有很大区别。德育对于少年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使运动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雅的个人气质,对其提升专项运动技能水平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德育对少年运动员成才的作用
   1.培育正直高尚的品德
   习近平同志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对于国家而言,道德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对于少年运动员个人而言,“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如果品德修养不高,即使运动能力再优秀,也难成大器。
   少年运动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同龄人相比,少年运动员接受的文化教育较少,与家长共处的时间较少,而他们能够接触到的不同行业的人却比较多。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少年运动员容易被一些利己、享乐、消极的思想影响。所以,德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成就动机,把祖国荣誉、集体利益作为追求的目标。
   2.铸就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运动竞技领域,强者与弱者之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差异,往往就在于意志的强度。运动员把“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能力确立为人生追求,就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运动员就不可能成长为优秀的竞技人才。众所周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失败和挫折,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运动员才可能从艰苦的训练和千百次的挫折中走出来,才能把自己打造成筋骨强健、心理强大的竞技精英。教师要通过德育强化少年运动员的理想信念,引導他们不断自省,增强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不断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
   3.培育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团体项目中,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责任意识,培育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引导他们把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从集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团队中实现个人价值。在一些重大比赛中,常有落后或失利的时刻,场上的运动员每个人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相互埋怨只会使集体信心瞬间崩溃,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所以,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平时,运动员之间都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把集体的信念构建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运动员要有正确的胜负观,即使比赛失败了,也要共同承担责任,每个人都要首先分析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把失败归因于别人。
   二、少年运动员德育实施要点探析
   少年运动员的德育要注重因材施教,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要符合年龄特点,还要符合运动员学习的特殊性。少年运动员处于文化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需要同时掌握文化知识和发展运动技能,“学”与“训”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精力、思想上的多重矛盾。因此,在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引入多种德育方式,由教练、教师、运动队管理人员、队医、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将德育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
   1.在文化教育中注重培育道德情操
   在文化课程中开始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局限于“传输式”教学,局限于讲大道理的“机械式”教学,要采用“互动式”“情境式”“体验式”的教学,创设互动情境,增加主动式的体验,积极启发运动员感悟和反思,将教学内容内化积淀成自身的道德行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将德育融入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少年运动员应该多读古文经典,感受古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理想,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家国情怀。例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可以穿越历史长河,给当代少年运动员以心灵的洗涤。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承载着“忠、公、义、仁、和、诚”等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少年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被赋予了伟大的时代内涵。运动员只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下,才能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素质的时代新人,才能担当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2.在专项训练中注重磨砺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人在执行意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人意志的强弱。意志品质的维度包括坚韧性、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和自制性。
  (1)训练的意志品质培养。教师要将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像技术、战术、身体能力的培养一样,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安排进训练目标里,并且体现在训练计划上。要在训练中对少年运动员提出严格要求并且严格管理,培养运动员认真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只有通过挫折打磨才能够获得,没有训练中的一次次失败,就没有领奖台上的成功与光荣。在训练中,教师要让少年运动员承受身体之苦、精神之累,感受挫折体验是必要的,教育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控制情绪,调整心态,逐渐完成从失败到成功的心态转变,最终形成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顽强意志品质。
  (2)比赛的意志品质教育。竞技比赛既是体能的比拼,又是意志品质的比拼。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在比赛中就容易被对手逆转。比赛的意志品质教育需要根据比赛情况做具体分析,做到赛前有预案,赛中有措施,赛后有复盘。例如,在比赛中,有些运动员不能保持适宜的动机状态,有些运动员容易受到观众、对手、裁判的影响,在比赛中出现情绪障碍,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产生应激和焦虑,这些都会导致发挥失常。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来提高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通过意志品质的提高来改善运动技能和运动表现。
  (3)团体的意志品质辅导。意志品质教育要注重点面结合,即针对个体的教育和面向团体的教育相结合。个体教育主要解决个性问题,追求深度,团体教育主要解决共性问题,追求广度。团体意志品质辅导是在团队情境下进行的辅导,具有预防性和发展性,对团队项目的运动员更为有利。团体辅导可以围绕意志品质的各个维度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团体辅导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个体意志品质的基础上,着力锻炼和提升团队意志品质。
   3.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课堂上思想教育不同的是,社会公德教育应该贯穿于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点滴小事开展教育方能收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1)与人交往的公德意识。对少年运动员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进行与人交往的公德意识培养。一方面,少年运动员很小就离开了家庭,加入了群体生活,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显得更加成熟,有更强的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少年运动员参加国内外比赛或交流活动时,需要接触来自其他运动队、媒体或其他行业的人。因此,要教会他们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表达自己和约束自己,如何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如何做到举止端庄、仪态大方、谈吐文雅、诚信友善。
  (2)生活环境的公德意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要教育少年运动员理解“绿色”的真正含义,形成自觉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生存环境的公德意识。例如,珍惜水资源,节约电能,遵守用电安全规定;不随意丢弃垃圾,学会垃圾分类,保持生活环境整洁。
  (3)公共场所的公德意识。少年运动员应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喧哗,懂得礼让他人;在食堂用餐时,要做到按需取餐,杜绝浪费,餐后将桌面收拾干净,将餐具送到指定地点;学会爱护公物,训练后将器材归放到原来的位置;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不要斗富摆阔,盲目消费。通过公共场所的公德意识教育,使青少年运动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4.在育人全程中注重树立模范榜样
   榜样对人的意志行为的精神感召作用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运动员需要从英雄人物、奥运楷模,以及教练身上汲取奋发进取的能量。
  (1)用英雄精神指引少年。少年运动员应该学习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同志在系列讲话中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运动员要学习和传承英雄们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增加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当前,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的光辉事迹是教育和激励新时代少年运动员的优秀教材。
  (2)用奥运楷模激励少年。教师要用竞技赛场上的优秀人物激励少年运动员,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女排,她们所创造的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女排精神所蕴含的爱国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对新时代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用言传身教滋润少年。对于少年运动员而言,教练员不仅是训练的组织者、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教育者。教练员的言行,会深深地影响运动员,成为他们效仿的模板。因此,教练员要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关心少年运动员的成长成才。教练员要规范自己的执教行为,注意言谈举止,完善执教方式,提升执教艺术水平,积极传输正能量,帮助运动员形成胜不骄、败不馁、肯吃苦、懂感恩的优良品德。教練员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少年的心灵,逐渐转化为少年的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
   三、结语
   少年运动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可塑性很强,德育在其成才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既对他们掌握运动技能,取得优异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又对提高他们个人修养,培养高尚品德意义重大。少年运动员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德育方式既要符合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结合运动项目特点。要在文化教育中注重培养道德情操,在专项训练中注重磨砺意志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社会公德,在育人全程中注重树立模范榜样。   
  參考文献:
  [1]高政,胡金木.习近平新时代德育工作重要论述及实践要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1).
  [2]许立俊.运动员品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03).
  [3]唐红艳.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小学校德育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21).
  [4]陈婉颖.将文学经典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兼论《岳阳楼记》中的时代精神[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20(02).
  [5]姚舟.谈古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6]张晓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理性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时代内涵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2018(06).
  [7]祝大鹏.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人格、意志品质、心理坚韧性和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06).
  [8]房小宏.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探微[J].成才之路,2017(10).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Success of Young Athlete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Key Points of its Implementation
  Zhang Yuping1, Lyu Yuanyuan2
  (1.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China; 2.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China)
   Abstract: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tegrity and noble morality, forging indomitable will and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unity and coopera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growth of young athletes and regard moral education as the premise of athlete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athletes,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their moral sentiment in cultural education, sharpen their will quality in special training, cultivate their social morality in daily life, and set a mode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juveniles; athletes; become a talent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通过具体教学片段,展示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探究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精选承载化学概念核心内容的真实情境,提供科学文献资料素材,分层设计指向概念形成的有效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探究,帮助学生打开概念建构的思维窗户,跨越概念建构过程中的障碍,获得超越概念本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情境;问题;探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在继承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聚焦大概念,凸显核心知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文章对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中的化学课程结构、教材选择与编排的学习目标、教材栏目设置、各个章节内容、教材中主要实验内容等进行分析比较,剖析新教材编写特点,探究新教材教学实践,旨在为化学教学提供帮助和借鉴,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鲁科版;新
期刊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能够联系以往所学的知识,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之能够迁移运用。深度学习强调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统一,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文章对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2013年度国际发动机大奖(International Engine of the Year Awards)近期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布,这是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以及消费者关注的一项重要奖项,名列前茅的发动机亦会成为各国消费者购买汽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福特  福特1.0升直列3缸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  这是福特在该奖项创立14年来第二次获得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而福特去年也是通过该小排量发动机荣登榜首。 
期刊
摘 要:在结构化学习模式下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是将每一个分散的知识点利用单元的特性整合到一起,从而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学情,对每一个学习单元的主题进行明确,制定每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看似关系不大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使设计的教学方案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对优化教学设计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数学教学为例,对数学结构化学习背景下
期刊
摘 要:微课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微课的特点以及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对微课应用要求和应用措施进行探究,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育教学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专科;微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用;教学效率
期刊
摘 要: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器材陈旧等。为了解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高职体育教学提供帮助与借鉴,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创新;改革;全面发展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开展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文章从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英语校本教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英语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英语校本教研的具体途径等方面,对“立德树人”背景下有效开展英语校本教研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英语校本教研作用,提高英
期刊
摘 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针对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智能,引导学生完成语文知识建构。文章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举例论述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新的着眼点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同时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适度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反之,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文章从家庭作业的本质内涵、家庭作业时间及学业成绩、家庭作业改革措施三方面,对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家庭作业;问题;措施;学业成绩;学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46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