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封面上的网球

来源 :网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娜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在4月29日出版的这期全球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的榜单中,《时代》单独挑选了李娜作为封面。对于她而言,这-tg许是对媒体感到最开心的一次,简直妙不可言,她声称这是一生中最美妙的事情之一。而以往,她对媒体是多么的挑剔,她绝对不会像大学新生那样关注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哪里,也没有兴趣多谈球场之外的东西,即使是一些肉麻的吹捧,她也一直表现淡定。
  很少有人能对《时代》的抬举无动于衷,即使是总统都不能例外,这是全世界影响最广泛的时事杂志,面向普通读者,既不像《纽约客》那样充满了左派的刻薄,也不会像《人物》那样展现着时尚的谄媚。它保留着标准的快餐口味,中规中矩,它用全世界的视角,严格地按照搜索量和热度来挑选报道内容,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世界的一面小镜子,你可以从中读到大家都在关心些什么。在《时代》的90年历史中,能够登上封面的中国人凤毛麟角,以往大多数都是政治人物和科学人物,只有在中国的太平盛世他们才乐于挑选文化体育类的人物,这些年这样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虽然仅有王菲、李宇春、姚明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上过封面,但这已经够了,他们关心中国人的文化终于超过了关心政治。而李娜在封面出现的时间也耐人寻味,她竟然没有出现在2011年,而是今年,刚好是时代周刊创刊90周年。我们只能这样认为,他们推出李娜并非是因为她的体育成就,历史上有太多的女子一满贯球员,和李娜成就相同的人,比如只夺得过法网冠军的伊万诺维奇、米斯金娜、斯齐亚沃尼,她们的影响都限定在她们的冠军之内,很难再走出更远更深。而李娜,她背后站立的是一个大国的荣耀,她奋斗拉动的是一个大国的情感,当她法网夺冠两年之后,她的影响仍然像藤本植物那样不休地生长,这就足以让杂志的编辑刮目相看,这个已经远离了冠军的封面,更能证明李娜是多么的了不起。
  历史上《时代》杂志对网球运动情有独钟,网球题材一共366次出现在封面标题里,作为封面一共20次。在杂志创刊的第二年,也就是1924年,就出现了第一个网球封面,封面的球员是德怀特·戴维斯,也就是那位著名的戴维斯杯创建者。此后从海伦·威尔斯、克劳福德、顿·布奇、克莱默、吉布森、里格斯、康纳斯、博格、威廉姆斯姐妹,《时代》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网球人物入选封面,他们挑选的标准也绝对不是大满贯成就,而是他们背后代表的世界格局,科学进步,和思想上的碰撞,这些网球封面浓缩了90年的网球风云,具备了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简直就是一部最鲜活的网球历史,也体现出了《时代》宽容而进取的价值观,从网球的裁判问题到女权运动,他们一直都把网球当做世界文明进步的象征。1976年9月5日,他们还做过一期最独特的网球封面,它是唯一不以网球人物为主题的封面,而是一幅漫画,标题就是《性与网球》。
  李娜显然明白《时代》是如何用网球来体现文明和进步,她在答谢词中说:
  “能够与世界上最具天赋的精英人物同登时代杂志,这无疑将推动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我很感激《时代》杂志,它给了女子网球应有的尊重。”
  1924年 德怀特·戴维斯
  戴维斯曾经作为哈佛的学生赢得过全美单打冠军,他于1900年捐献的那只著名的银杯早已蜚声四海,此时的戴维斯却淡出了网球圈,成长为一个政坛新星,随着柯立芝当选美国总统,戴维斯也顺利入选内阁,成为了国防部长助理。那个年代的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国力快速增长,美国开始展露出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力量。这一年初,由于德国公然违背凡尔赛条约,拒不履行裁军和赔款的义务,法国和德国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充当了调停人的角色,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危机。由于在此次事件中的出色表现,戴维斯翌年升任为国防部长,大力推动美军装备建设。他由网球开始的人生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以后有很多网球人士尝试政治,却再也没有人能够取得像戴维斯这样的巨大成功,因为那个时代已经不可复制,那是网球选手的业余时代,他们往往在打球之余,还能专心于自己的专业学问,网球只是职业生涯的一种装饰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封面的木刻版画,这种仅凭黑白双色达到的庄重典雅,体现了当时《时代》美编的高超水准,这样的封面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出版社能够做到,当时的技术只能达到黑白印刷,杂志书籍的成本也居高不下,无论是在书籍的封面和内页,版画和素描都是最常用的手段,这本杂志的现在收藏价是200美元。这一年也出现了第一个《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他是大军阀吴佩孚,封面用了他的黑白照片。
  1934年 弗里德·佩里
  1934年,全世界还沉浸在一片和平盛世的假象之中,此时国际联盟已经名存实亡,德国在军工厂开足马力的同时,和波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随后希特勒当选了德国首相,野心勃勃地想把柏林奥运会办成展现日耳曼最优秀一面的奥运会。
  这一年国际体育交流异常活跃,最大的事情乃是意大利以黑马的姿态击败当时最强大的捷克斯洛伐克队,首次夺得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虽然欧亚大陆上仍然有中国内战、苏联大清洗等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这却和遥远的美国没有一点关系,新兴的资产阶级幸福地享受着公园派对,乘坐家用轿车去旅行,对网球运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此时,一位英国选手的来访轰动了美国,他在戴维斯杯和美网都让美国人颜面扫地,让美国人不得不开始尊重他。在他来美国比赛之前,克莱默就已经警告这个人相当危险,他绝对不是蒂尔顿所说的“全世界最烂的球员”,而是全世界最强壮的球员,事实果真如此,他正手攻击上升点的技艺令美国人望尘莫及,从宾夕法尼亚到纽约,无数美国人追寻他在美国的旅行,为他欢呼,他干净的微笑和黑色的短发都让美国人赞叹不已,他代表了一种正宗的优雅的网球。
  《时代》杂志展现了一种轻松的氛围:美国人民都在享受美好生活,欧陆发生的大事只是谈资而已,这一期讨论德国的两篇文章非常有趣,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世界会在两年之后发生巨变。一篇文章是署名多萝西·汤普森的《小个子男人》,她回忆了1931年见到默默无闻的希特勒的情景,说希特勒是一个如同漫画般的瘦小鼓手。另一篇是讨论纳粹为何敌视基督,这是一个信仰问题,就和二十年前中国人要赶走传教士,苏联人要消灭宗教一样。   1937年 范·克莱姆
  眼下的这个男子,显然为了上场经过了刻意的修饰,他一丝不苟地梳着七分头,衬衫和裤子,皮鞋都一尘不染,如果不是他正挥舞着网球拍,他应该是出席婚礼,或者教堂的颂诗。他是《时代》杂志上出现的最考究,最帅气的运动员,如果我们忽略那是在1937年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误认为杂志是在强调他的外貌,其实不是,杂志是在强调他的国家和他的时代。
  范·克莱姆,德国选手,1934年和1936年两次法网冠军,他的种族和他的国家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作为优秀的选手和纯种雅利安人,他被纳粹强迫做了国家象征,希特勒和戈培尔都热爱他的球技和外貌,那是多么适合用来做纳粹的宣传画和挂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他的比赛背上巨大的精神包袱。1935年戴维斯杯半决赛上美国队和德国队狭路相逢,范·克莱姆已经拿到了赛点,他竟然主动放弃了得分,导致德国队失利。当时范·克莱姆主动示意裁判,他的球拍发生了连击,应该失分,当时没有人看见有什么问题,裁判也很吃惊,但满足了范·克莱姆的要求。
  范·克莱姆的举动令纳粹非常失望,他在1936年击败了弗雷德·佩里,再次夺得温网冠军,暂时摆脱了危机。但1937年发生的事情则让纳粹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那又是戴维斯杯的比赛,范·克莱姆在决胜盘以4—1领先美国队的顿·布奇,布奇随后上演了伟大的翻盘,以8—6获胜。人们后来给这场比赛附加了伟大的政治意义,但范·克莱姆内心却是远离政治的人,他反感除了网球和私人生活之外的一切,布奇回忆说,在比赛开始的前一分钟范·克莱姆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希特勒亲自打来鼓励他的,他马上变得脸色灰白,嘴唇发抖。比赛的开始他每分必争,最后却溃不成军,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波澜。
  纳粹后来对范·克莱姆彻底失望了,第二年他被判处一年徒刑,罪名是同性恋,在纳粹时代德国同性恋的处境比犹太人都要悲惨,如果被发现不是死刑就是苦役,范·克莱姆显然得到了“优待”,他出狱以后刚好是二战爆发的前夕,当他被祖国抛弃,其实也是被全世界所抛弃,1939年他出狱后试图参加温布顿的比赛,被温布顿拒绝了,“他们不可能接受声名狼藉的囚犯参加比赛。”美网也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他,这是大满贯不可挽回的错误,他们和纳粹一样给他贴上了人格的标签。他最后一次参加比赛是1940年在罗马,中途被德国当局勒令退赛,因为他可能面对他的德国同胞,那个家伙将是纳粹扶持的新的网球偶像。
  在网球世界里,范·克莱姆根本无路可走。
  1947年 杰克·克莱默
  这是二战之后,国际网球运动恢复的时代,人们重新以巨大的兴趣欣赏那些出色选手,他们的能力远远超出二战前的水准,他们使得网球比赛提速了,充满了巨大的刺激,简直和从前文质彬彬的比赛不能同日而语。这篇文章的开头如此写到:弗朗西斯-培根说:“网球本身是无用的,但它在培养手眼协调方面却有巨大的作用。”26岁的网球选手杰克-克莱默出色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战期间,杰克·克莱默在美国海岸警卫队服役,这让他有充分的时间练习网球,为战后的突然爆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二战期间他赢得过三次美网冠军,但那只能算作美国的国内比赛,二战之后,他连续两年赢得温网冠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他的正手和发球都具有巨大的威力,在木拍时代足以惊世骇俗,能够摆脱漫长的拉锯,简洁迅速地得分,他是强力网球的开创者。时间证明《时代》杂志给予克莱默的封面地位是值得的,他是如此长久而深远地推动了网球运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息,他在60年代坚定不移地推动了ATP的成立,1970年,他创建了职业积分排名系统,1973年又带头抵制温布顿赛事,他改良了网球器材,从1948年起,维尔胜生产的“杰克·克莱默”网球拍畅销世界35年。他创办的克莱默网球俱乐部培养了奥斯丁和桑普拉斯这样的网球巨星,他运作的ATP洛杉矶公开赛传给了他的儿子,1968年,他入选了网球名人堂。
  1951年 迪克·萨维特
  网球只是他的“第二运动”,他却在这一年赢得了澳网和温网。这个美国大个子身高1米91,体重85公斤,在当时的网球场上绝对是巨人。萨维特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从小接受篮球训练,却没有上过一天正经的网球课,萨维特是德克萨斯全州明星前锋,高中篮球队的队长,二战时在海军服役,代表军队打球,他在网球场上的才能完全是无师自通,小学时就拿过新泽西全州儿童比赛冠军,后来是德州大学的单打冠军。1946年,他得到了康纳尔大学的篮球奖学金,如果不是膝盖受伤影响他打篮球的话,他可能会一直打下去。他只好选择了那无师自通的网球,1950年他没有教练,单枪匹马杀进美网四强,轰动了全美。
  《时代》选择萨维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时美国给予犹太复国运动不遗余力的支持,萨维特是大满贯历史上第一个犹太族的冠军。
  1957年 艾尔西·吉布森
  1957年美国发生了小石城事件,这个著名的种族事件的纪录影像被移花接木,出现在电影《阿甘正传》里,阿肯色州的九名黑人学生,被国会获准进入白人高中就读,但阿肯色州政府不答应,竟然派出国民警卫队在校门口拦阻学生,加上还有黑人学生的支持者和白人学生的家长,几方发生了拉扯对抗,差点演变为大规模冲突,后来总统艾森豪威尔派出了101空降师部队来维持秩序。
  这个年代令人沮丧,美国人从电视里看到了穿着格子长裙的黑人女生,优雅而镇定地进入了学校,她们同样是高贵的。此时采用女子黑人网球选手艾尔西·吉布森作为封面,展现了《时代》杂志对于小石城事件的坚决立场:在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生而平等。1957年,吉布森在温网和美网都夺得了冠军,这个生长于哈姆莱特的黑人区女孩,她从小没有得到过和白人孩子平起平坐的机会,她只能用双脚在街上练习奔跑,而不能进入白人社区球场练球,甚至长大成人后,她不能参加有白人的正式比赛。她年复一年申请参加森林山的全国锦标赛,年复一年被拒绝,《网球》杂志为她声援:“如果网球是一项男女皆宜的运动,绅士和淑女都可以参与其中,那么如今该是我们展现绅士风度的时候,不要再像伪君子一样假惺惺地只把平等放在嘴边!”   她后来的荣光不只是黑人的荣光,而是美国一个国家的荣光,她在1957年成为了第一个赢得温网冠军的黑人选手,伊丽莎白女王对她说:“我相信全世界都为你着迷。”
  1973年 博比·里格斯
  这是一张印象深刻的漫画,带着老花镜的里格斯正得意洋洋对着你看,他的头发像猪鬃一样披散着,上面是焦黄的而下面是泛白的,最可怕的是他的牙齿,就像亚拉巴马大灰兔那样充满威胁和无知。你会喜欢这样一个人吗?这份杂志出版于性别大战前一周,很多观众就带着他入场,他已经完成了母亲节大屠杀,击败了想挣钱买新车的考特夫人,他现在又邀请另外一个女人决斗:“比利·简·金是超级明星,但她没法和我斗,女子网球选手实际一直都是靠男人吃饭的家伙。”
  文章标题叫做《喋喋不休的恶棍里格斯》,他真的是个恶棍吗?直到里格斯临死之前,他才说出了他的秘密,他既不是好人也不是恶棍,他只是一个演员,他太明白怎样演戏才能达到效果,他要做历史上最出色的一个网球配角,一生都在为一场失败暗自得意,他把男权主义演绎得足够丑陋,他获得了满分!
  同期有一篇关于中国局势的文章,说来访北京的外国人感到相对的平静,文化大革命的气氛没有那么热烈了,中国在林彪死去之后重建政治格局。而号称政治上最民主的美国,却因为水门事件进入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政治制度考验,此时丑闻的调查正进入关键时期,独立检察官要求尼克松总统交出录音带和笔录,尼克松恼羞成怒要罢免检察官,他滥用总统权力的行为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义愤,《时代》杂志的标题是《TOBEORNOT TO BE》。这场较量以美国司法独立的完胜而告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启动了弹劾程序,尼克松不得不辞职。
  1975年 吉米·康纳斯
  《球场风暴》这篇文章刊发于四月春季,为何选择这个时间似乎是个谜,他还只有22岁,太年轻了,他身上大多数惊人的故事,都还远远没有发生,1974年他刚刚横空出世,横扫了法网之外的其他三个大满贯,成为了罗德·拉沃终结者。
  原因只有一个,康纳斯被推上了角斗场!他的狂暴和血性,都被推广人看中适合做一对一单挑的对决,康纳斯刚刚在澳网输给了纽康比,推广人里奥丹就安排他们两个下个月在拉斯维加斯凯撒宫做个了断。网球比赛罕见地采用拳击比赛的方式,胜利者拿走一切,失败者只能倒地流血。这个疯狂的比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凯撒宫为比赛投入了20万美元,CBS创纪录地为单场网球赛全美直播付出了60万美元的转播费,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几个电视台都付了15万美元,这在当时都是了不得的大价钱。
  康纳斯带了大批随从杀奔拉斯维加斯,光陪练就有三个,还有他80岁的老爷爷和妈妈,他要求为他的人马买下536个座位。纽康比则动员了澳洲网球所有的高人,托尼·罗切,罗斯维尔和拉沃,在这场比赛之前康纳斯本来打算参加丹佛的一个比赛,听说纽康比也在那里他就退出了比赛,专心准备这一场,有什么样的网球比赛能比这场更吊人胃口?观众已经厌倦了没完没了的赛会制,他们一直在等着直奔主题,他们热爱这样的挑战赛。
  《时代》杂志为这场火热的比赛又倾泻了一桶柴油,他们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个封面的赌注,康纳斯以6-3、4-6、6-2、6-4获胜,奖金是五十万美元,他成为了年轻的百万富翁,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挣到了纽康比和拉沃需要干上十年的钱。
  1976年 性与网球
  这是一个关于网球的精神分析,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亨丁对混双网球比赛发生了兴趣,因为在所有的球场都会看见男女搭对在游戏,其乐融融,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在一起?在美国的假期里,人们似乎越来越乐意于将劳动转移到网球场上,好像一夜之间,成年男女都喜欢在网球场上展开约会,网球到底有些什么样的荷尔蒙?这个封面采用了美国报纸的流行的讽刺漫画风格——一个网球女孩暴露的臀部,让一群男人都心不在焉。
  1980年 比约·博格
  这篇温布顿之后的文章标题是《网球机器》,因为他实在太完美的,这样没有缺陷的天才并非人类,当时的编辑也许还没有想到还有“冰人”这个更合适的词语。用机器来形容博格并不适当,因为他是用强大而温暖的内心来驾驭着击球,并非没有情感地击败对手,他在文章里勾勒出自己以后的模样,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白发如雪,目光深邃的老人,他出现在温布顿的看台上,不言不语,只有那种可以贯穿地平线的目光和年轻时没有任何改变,他在24岁的时候就设计出自己的这番模样:“我在想象以后的温布顿,我会看见一个老人坐在看台,安静地端着茶杯,回忆着他身上的似水流年。”
  博格不是机器,而是真正的诗人,1980年,博格第五次夺得法网,第五次夺得温网,也是连续第三次包揽法网和温网,他横跨两种区别最大场地的壮举,和全满贯一样令人尊敬。博格是最早来到中国的世界级球员,他的球技和金发令广州的一些老球迷至今津津乐道,他们见过年轻时的博格。
  2001年 威廉姆斯姐妹
  为什么标题叫做《姐妹对抗全世界?》,《时代》的解释是这样的:“所有的选手都在痛恨威廉姆斯姐妹,她们性格傲慢,待人冷淡,并且漫不经心也能击败她们。她们的口无遮拦和霸道都像是大男子主义才干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很单纯的偏见,和她们的其他部分并无联系。”
  对于已经声名鹊起的威廉姆斯姐妹,《时代》杂志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了高明的技巧,威廉姆斯姐妹的骄傲是很单纯的,人们对她们的嫉妒也是单纯的,这和她们的肤色和为人根本没有关系。维纳斯声称自己只是比别人聪明那么一点点,“当别人问我愚蠢的问题时,如果我去回答我就会变得和他们一样愚蠢。”这代表了当时威廉姆斯姐妹为人处世的态度,她们从11岁起就学会如果条件不尽如人意,她们会在比赛时扬长而去。她们从小就不爱恭维对手,凡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现在她们更有资格这样了,当2000年维纳斯夺得美网冠军之后,克林顿总统亲自打来祝贺电话,她竟然要求总统为她减税,同时指出总统车队恶化了纽约堵车现象,并责问为什么不等她的比赛开始就离开了法拉盛?
  全世界都讨厌她们的同时,又在为她们送上掌声,在她们之前的WTA比赛确实太女里女气,软绵缓慢的比赛很容易让人睡着,WTA在和弗吉尼亚解约之后两年都找不到赞助商,唯一一个送上来的丹碧丝卫生棉根本不合适,它会让WTA变得阴气更重,最后只好和一个肥皂品牌签了约。威廉姆斯姐妹改变了WTA的处境,让比赛变得扎实而有力量,不但对得起刚刚实现的男女奖金平等,而且改变了广告公司对WTA的看法——如果她们在场,那么豪华汽车,手机,电脑,啤酒看起来都相当吻合。
  这样一对姐妹当然是媒体的兴奋点,这是自私的新人类的全新偶像,这也是美国体育第一次有女子明星彻底压倒了男子明星,她们就像麦当劳和百事可乐一样普及,来一个自负的明星有什么不好呢?那总比甜得发腻挂着一成不变的演员要好。如果观众都是亚里斯多德主义者,他们会非常喜欢WTA活色生香的场面,那里面充满了嫉妒,眼泪,同性恋,相互攻击和得意洋洋,这就是一幕幕活生生的人间喜剧。“我们都说如果女人当权世界就会没有战争,但最酷的事情是女人让战争变得有趣,她们让子弹飞越球场,然后又互相献上鲜花。
其他文献
史上最伟大的红土选手纳达尔在罗兰·加洛斯有可能只能位列为5号种子,这种悖论从来没有在草地大满贯温布顿出现过。当ATP世界排名成为所有赛事确定种子顺序的统一标准时,温网始终坚守着草地种子排名的传统,总会给那些最优秀的草地选手提供特殊照顾。  1  温网是首个引入种子制度的网球赛事,1924年,为了避免同一国家的球员在前几轮过早相遇,温网组委会对来自同一国家的选手进行排名,然后依次将他们分布到四个1/
期刊
这是对敌人优质过顶挑高球的完美回应。  在比赛中,你打出一记势大力沉、角度刁钻的球,然后随球上网,对手的脚下已经有些混乱。你随球来到网前,准备用完美的截击拿下这一分,然而,对手却出人意料突然挑出质量非常高的过顶高球,现在,你该怎么办?我们都曾在这样的位置遇到过这种情况,其实你大可不必感到恐慌或是放弃刚刚占领的有利于进攻的位置。当你一旦分析出这记过顶高球的落点很深,让你很难打出进攻性高压球时,试着采
期刊
西班牙人依靠左手潇洒舒展的挥拍动作,使自己的发球成为职业网坛令人生畏的一击。  在你发球的初始阶段,动作应该是缓慢放松并赋有韵律的。洛佩兹的准备动作看起来既沉着又放松。他的身体略微向后倾斜,同时弯曲左腿膝关节,将身体重心放在后脚上。  在洛佩兹开始抛球时,他的双臂彼此分离。注意他的头部已经向上抬起,目光朝向他即将将球抛至的最高点。他把拍头和左腕沉下来,这样的动作可以使他的手腕保持放松,这是一种几乎
期刊
在上期杂志中,我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在双打比赛中利用双上网站位来提高自己的双打水平,相信不少读者已经从中受到些许启发。在用大篇幅“鼓吹”双上网站位的种种好处时,本人也没忘给自己留点后路,告诉大家没有十全十美的站位。因此,如果很不幸,当你和搭档在双打比赛中遇到对手也采用双上网站位时,又该如何破解对手的防线呢?本期,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攻陷双上网站位的方法,为大家找到清晰的思路。  双上网站位的漏洞  就
期刊
1898年,美国草地网球杂志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到“种子”这个说法:“几年前,在巡回赛的签表中用‘种子’来表示那些水平最高的选手,以此来对球员进行区分,防止强强对决过早出现。”但是125年过去了,19世纪网球先驱的伟大创造其实并没有被目前的赛事聪明的执行和精确的解释,种子制度有时还是会让大家困扰。  种子制度引起的几次较大争议都在于究竟该如何确定种子,是否应该严格按照排名来确定,或者是否应该把球员在不
期刊
你可能会打出一场精彩的比赛,但是如果你没有在正确的时间进行合理的饮食的话,那么你可能很难真正赢得比赛。  每个网球球员的生活都被分为三个时间段: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在每个阶段你对于营养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为了表现出你最佳的竞技状态你需要细分你的饮食习惯。在这里来自纽约的营养学专家兼铁人三项运动员朱莉-埃普顿和美国营养学会的发言人泰拉·格斯给出了她们的建议。  每日饮食  首先,在这里我们列出
期刊
1安宁,地处滇中高原的东部边缘,距离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大概有着一小时的车程,这个县级小镇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安静而祥和。由于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周围环境郁郁葱葱,这里也因此被誉为“连然金方,螳川宝地”。在网球来到这里之前,安宁最为人熟知的标签是它的温泉,这里的温泉有着“天下第一汤”的美誉。  而就在去年,安宁又收获了一个新的“第一”的头衔,2012年这里建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好的红土网球运动中心,Ar
期刊
即便网球發展到如今这种地步,球线的舒适性与耐用度,仍然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子母线搭配方案是比较实际的解决之道。何谓子母线?子母线在英文中被称为“Hybrid”,即混合物的意思,顾名思义,子母线就是在一把球拍上穿两种不同的球线。  球线的选择是一门学问,与爱好者的心理有关,也与穿线师技术不可分割。俗话讲“三分球拍七分线”,说的便是科学选择球线的重要性。然而,选择球线总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除了一
期刊
在现代网球运动中,职业选手正手技术中对于手腕的运用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正手技术中,对手腕的要求与现代网球正手技术中对手腕的运用有着明显的不同。网球正手技术中手腕的动作,历来都是世界范围内广大网球教练和运动员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现代正手技术中,职业选手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给球施加更多的力量和旋转。当我们在分析现代正手技术的慢动作视频时,可以明显的看出其手腕动作与过去传统的正手手腕动作相比较发生了彻底
期刊
“25秒限时规定”自然不是针对德约和纳达尔两个人而是对所有球员一视同仁的,但谁让这两位都那么有名呢?不但是现任和曾经的世界球王,也是在拖沓方面不相上下的两位“磨王”。  事情还得从2012年澳网决赛说起。这场耗时5小时53分钟的马拉松战役创下了大满贯决赛时长的新纪录。但赛后有“好事”的专家做了统计,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在这场比赛中分与分之间的用时平均都超过了30秒,远远超过国际网联每分间隔不得超过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