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玉米-豆粕饲料对蛋鸡小肠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发酵饲料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豆粕和麸皮作为发酵底料,采用复合益生菌进行好氧和厌氧发酵,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前后饲料菌群结构的变化.选取360只健康、体况和产蛋性能基本一致的22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4%、6%和8%,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9周,其中预试期4周,正试期25周.35和50周龄时测定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试验期末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并检测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表明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发酵后饲料优势菌群发生改变,在门上水平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2)与对照组相比,6%和8%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各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3)35周龄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蛋鸡十二指肠食糜淀粉酶以及空肠食糜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8%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空肠黏蛋白2(MUC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发酵饲料能改善蛋鸡的小肠组织形态,提高小肠消化酶活性,上调空肠MUC2基因表达,增强蛋鸡肠道健康;其中,以6%发酵饲料添加水平的效果较佳.
其他文献
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环保碳排放的压力,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出现使这种现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应用使这些优势更加突出.文章在阐述绿色建筑和BIM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对其不同阶段的集成管理与高效整合应用,对我国建筑行业利用BIM技术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促进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更长远深入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本试验旨在研究米糠和乳酸菌制剂对柠条锦鸡儿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柠条锦鸡儿青贮发酵品质和解决干旱地区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组)、添加5%米糠(RB组)、添加5%米糠+105 CFU/g商业植物乳杆菌(RB+LP组)和添加5%米糠+105 CFU/g植物乳杆菌LP694(RB+LP694组).发酵60 d后,测定柠条锦鸡儿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RB、RB+LP和RB+LP694组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和
本试验采用猪乳腺上皮细胞作为体外模型探讨亮氨酸对乳成分合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分别用0(对照组)、1、5和10 mmol/L的亮氨酸处理猪乳腺上皮细胞24和48 h后,检测细胞活力,分析乳蛋白、氨基酸转运载体、葡萄糖转运载体及脂肪酸转运载体的基因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的表达和磷酸化情况以期探索体外亮氨酸调控乳成分合成的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亮氨酸处理48 h后细胞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以亮氨
语法纠错任务旨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检测并纠正文本中的语序、拼写等语法错误.当前许多针对汉语的语法纠错方法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往往忽略了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如二语等级、母语背景等.因此,该文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出个性化语法纠错,对不同特征的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别进行纠正,并构建了不同领域汉语学习者的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语法纠错模型适应到学习者的各个领域后,性能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