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和他的《凯歌进新疆》

来源 :民族大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9月9日,西北野战军解放青海省会西宁.rn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马寒冰在旧政府文职人员名单上看到了王洛宾的名字.他心想,这个王洛宾是不是那个大音乐家王洛宾.听说王洛宾已经去了台湾.他又听说,王洛宾没有走,他的家就住在西宁市北大街斜石巷,马寒冰立刻向王震司令员报告这个情况,随后他就着带警卫员按地址找到了王洛宾的家.
其他文献
1928年5月1日,在这个属于全世界工人阶级劳动者的节日里,被关押在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的向警予早早起床,她神情自若,从容地走向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尽管这一天反动分子宣布全城戒严,很多店铺被迫关门,一路上警察和宪兵高度戒备,但是老百姓们还是从四面八方涌来,送别革命志士向警予.
期刊
武汉市东湖中学位于美丽的东湖之滨,2011年开办新疆班,现有学生900名,主要来自新疆和田市、喀什市、阿克苏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地区.自办班以来,学校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党组织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经过十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混班教学”“代理家长制”和“学生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的新疆班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湖北省首届“民族文化进校园”十佳学校等荣誉称号,一大批新疆班老
期刊
“我有新朋友了!我收到襄阳35中同学的来信了!”2021年10月19日上午课间休息时,西藏自治区琼结县中学七(4)班尼玛曲珍兴奋地说.rn“我也有一封!”rn“我也有!”rn……rn近几天来,琼结县中学的七、八年级学生和琼结县完全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每人都收到了一封来自3000公里外的湖北省襄阳市“同学”的来信,随信寄来的还有襄阳市同学们表达心意的一份份小礼物.这是襄阳市援藏工作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基层延伸的又一举措.
期刊
1984年盛夏,北京后圆恩寺6号院.78岁的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袖衬衣,坐在老式沙发上.窗式空调静置着,怕乌兰夫受凉,没有开.rn全国人大民委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底润昆和乌兰夫的机要秘书康增玉在乌兰夫的上衣口袋别上一支录音笔,开始请他做口述,以筹备回忆录的写作.底润昆告诉记者,他当时建议乌兰夫,在口述环节可以自由地谈,在写稿环节再进行核实和把关.乌兰夫同意了.
期刊
不知是谁丢了一块石子,惊起一批又一批的水鸟,白鹭、灰鹭、鸳鸯、野鸭子.木桥下,溪流平波缓进,水面下,游动的鱼儿若隐若现;当微风吹过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两岸绿树青葱,古树藤蔓缠绕,风光四时不同,春天百花盛开、树发新芽;夏天鱼游浅滩、水鸟嬉戏;秋天稻穗金黄、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这个远离闹市的百鸟天堂,绿苇摇曳、清风击浪、草长莺飞,处处彰显着大自然赋予的优雅.沿岸处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翠竹,绿水青山让这个远离闹市的自然村落景色独具异彩.
期刊
南湖畔秋风送爽,双塔下叠翠流金.沐浴新中国之晨曦,沉浸改革开放之春风,躬逢新时代之盛世,中南民族大学已走过70年光辉历程.春秋代序,峥嵘七秩;岁月不居,辉耀七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在砥砺前行的时代画卷上,一代又一代中南民大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创先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断将学校建设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书写了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史上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期刊
湖北省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也是恩施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近年来,学校搭建“一体多元”组织体系、创新“1+X”课程体系、构建“123”实践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创新了“立体化”教育体系.
期刊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土家山寨,有一位退休的老文化站长覃万馥,甘愿用毕生的青春年华去“为他人作嫁衣裳”,他四十年如一日缝制的“嫁衣”,只为献给他深爱的“她”.在乐园,老站长的大名如雷贯耳,许多往事时时被乡亲们提起,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他用毕生的心血为土家山寨缝制的“嫁衣”让乡亲们格外感动!
期刊
我有时在想,如果吴燕山早年就从事文学创作,他会在文学领域取得很辉煌的成就,因为他有很好的文学感悟力,有很强的故事编写能力和文字功底,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但他早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后来搞过一段时间的政务工作,退休之后才重拾文学之笔.我又想,他如果不是多年当语文老师,会有这么好的文笔吗?如果不去从政,他能对社会现实理解得这么透彻吗?可见凡事都有悖论,不能一根筋地想问题.
期刊
碧波荡漾引南燕,清江春风化曲音.rn每当悦耳的三弦响起时,我的心就随着温润的文化记忆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一个曾被誉为“小汉口”的地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置身在资丘,生命就有了底气.静夜中悠扬的南曲,黎明里嘹亮的山鼓,正午时高亢的山歌,是民族民间文化中响亮的音符.每当这些出现在我的梦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资丘人,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