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市场营销专业双创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国内网络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销售市场逐渐从传统营销转变为网络营销,使国内销售市场发生巨大变革。故而,为了有效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就业局面,基于对创新创业的含义进行解读,明确市场营销专业和双创教育融合的意义,分析双创教学实践改革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具体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44-02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社会市场营销工作人员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提出市场营销专业和双创教学有机融合的可行性,创新市场营销教育模式和双创教学方法,注重培育社会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优质人才,从而充分满足互联网环境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创新创业的概述
   创新教育是将培育创新意识、思维、精神、能力作为目标的一种创新人才教育。职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迫切需要,亦是创新型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与传统教育进行比较,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将创新作为导向,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职业院校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体制等层面的创新。创新教育是以培育创造性人才为目标,是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刨除在外的一种特殊性教育。职业院校创新教育以培育学生创业意识、思维与技能为基准,重视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成为社会企业家奠定扎实基础。
   二、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与创新创业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双创教育是各大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内容,既符合高等教育培育目标,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双创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这亦是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的关键,是培育大学生双创能力和思想的重点,要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市场营销专业和双创教学之间存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双创教育概念相对广泛,以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诉求,属于一种新型教学观念,可以为市场营销课程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提供相应项目载体;而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可以为学校双创教育指明发展方向和目标,防止双创教育开展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换言之,市场营销专业可以为双创教育提供重要支撑,而双创教育实践也需要以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基础为依托。其次,在本质与目标上保持一致性。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创造精神与创业能力,并且可以展开市场营销策划的综合型优质人才,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育也始终秉承这一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双创教育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提出的,其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本质目标层面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双创教育存在一致性,能为二者有机结合奠定扎实基础。最后,在教育设计要求上,市场营销专业与双创教育存有诸多相同点。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双创课程设置比较落后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也会跟随社会市场需求变化展开相应的完善和调整,而整个调整过程需要耗费诸多时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各大职业院校关于互联网方向设置的课程相对有限,而且在课程设置上缺少技能型课程。在职业院校课程开设中,实践课程不足亦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致使学生只能掌握理论专业知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故而,课程设置缺少合理性与课程内容安排的欠缺,导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现代互联网发展缺乏全面认识,也未意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从而对学生自身未来的更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市场营销双创教育缺少实践性
   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一般是到实体企业展开实习,而且实习时间基本是固定的。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商、淘宝等各种网络销售平台大量涌现,在此种环境下,社会对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不应拘泥于实习时间与地点,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正确引导和督促。从事实角度来看,职业院校市場营销任职教师和领导在此方面缺少重视,仍然使用以往营销实践模式,导致学校双创教育课程缺少实践性,无法有效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日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力度比较薄弱
   在对大学生双创能力进行培育时,最佳方式即是将学生融入双创项目中,进而真正实现培育目标。综观国内职业院校可以发现,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产生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师资短缺、教育经费不足以及校企协作缺乏等,从而致使学生双创教育扶持力度不断下降。从经费支持层面而言,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经费拨出一般由政府相应组织负责审批,然而因经费整体申请周期过长、申请难度较大,使得某些学校设立的双创项目搁置与延误,甚至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进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育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一些学校因自身办学能力和地域的约束,缺少创建稳定牢固双创项目的条件,只依靠学生自主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十分困难。另外,在某些项目申报上,唯有申报项目足够优秀才可进入学校孵化器中,但是在校学生对市场把握及预测存在一定局限性,致使学生开展的项目无法投入现实使用。    四、“互联网+”环境下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一)完善人才培育方案
   首先,应明确职业院校市场营销双创教育目标和方向,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国家、社会及政府要求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学生。故而,市场营销专业在具体人才培育方案中需要合理增添双创目标要求,并对双创能力要求进行细化。其次,在双创教育实践视域下,应调整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面对的岗位群,由原本市场类、销售类与客户服务类三岗转变成四岗,增添创业类岗位群。再次,核心职业能力培育侧重点也需要有所调整,不仅要培育学生提高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客户开发、商务谈判与网络营销等基础职业能力,而且还要增添双创实践能力培养,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奠定扎实基础。
   (二)创建双创课程体系
   双创人才培育涉及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是一种复合型知识板块,在实际教育进程中要重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切忌将各种专业知识简单组合在一起。在市场营销双创人才培育进程中,知识架构不仅要相对独立,还要做到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整体架构上展现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过程。故而,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创建和专业衔接、布局完善、多层次立体化式双创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以此改善课程相互之间缺少联系性、互补性与进阶性等问题。因不同年龄与阶段的大学生成长特点和现实需求存有极大差异性,同年级学生思想、行为与思维特点有一定相似性,所以,应以年级为单位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双创课程实践体系。首先是通识课。教师在教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时,可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提供帮助。其次是基础课。教师在讲解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时,要注重专业课程和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根据基础课程教学需求,结合创业项目进行实践教育,并充分整合基础专业课程与创业项目的教学资源,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将复合知识模块作为核心,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三)增强创新创业实践
   优化双创教学场地是双创实践教育的基础保障,创建市场营销双创综合实验室与训练中心,以此实现专业课程与双创环节和项目融合的最终目标。另外,职业院校还应利用政府政策创建大学创业园、科技园、众创空间以及双创工作室等孵化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基地为大学生展开双创实践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营销环境越来越复杂,知识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双创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职业院校身为人才培育的主要场地,要跟紧时代发展步伐,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等层面注重推陈出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创实践教育环境,并鼓励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如此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综合素养,为社会培育出具备双创能力的高品质、高素养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勇.基于双創能力提升的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变革之思路[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1):30-33.
   [2]张利霞.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专业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5):130-133.
   [3]康琦.“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
  23(4):44-47,53.
   [4]王英,王天玲,陈菊萍,等.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及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21,
  26(2):121-123.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且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社会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教育教学进行相应调整和转变.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并且让教学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这是教育者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角度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并从教育平台、教育主体和教育模式透析,阐述了当代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设计当中.
在教育领域,德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很多职教学校对德育缺少了应有的关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职教生德育越来越重视.据此,对在新时代做好职教生德育工作进行初步探究和分析.
[摘 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一般多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但是此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教学缺陷,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以生物安全为核心,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缺点,探讨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措施,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生物安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的分支.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升级以及信息共享在大众中的进一步普及,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产物,更是政府处理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政务管理也将会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引用而产生新的价值.但在人工智能实际运用于政务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摘 要]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个企业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各类蕴含高科技水平的程序都需要进行编程处理,这也体现出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以此促进教育的信息化改革。首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加以明确;其次对信息
随着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朝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教学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水平,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道路.
中等职业院校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专业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关联越发紧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院校开始发现,尝试推出品牌专业,使原本大众化的专业展现出个性特征,形成品牌.品牌专业的形成,使很多学校逐渐脱颖而出,为社会输出炙手可热且满足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也逐渐提升了学校自身的竞争力,使学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提升,保障了学生的就业.
教育教学在时代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完善,这也给当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以便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数学教学而言,是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在开拓学生的思维理解、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以往的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学生理解方面存在部分难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学习热情较低,就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数学创新学习展开部分探讨.
于2008年1月24日在中国面市的BDP-S300是索尼在国内推出的首款蓝光播放机,也是目前国内正式销售的机型中售价最为实惠的一款,官方建议零售价仅为4999。而在此之前,蓝光或者HD DVD等次世代DVD播放机的价格往往在万元左右。虽然价格相对低廉,但BDP-S300在性能方面并未缩水,可通过HDMI接口输出1080p影像,淋漓尽致地展现BD影碟的纤毫必现,即使普通的DVD视频也可以倍频至108
个体的社会化能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想促进个体发展,就必须要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指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提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引领路径,以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引领大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知、接纳,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对和谐校园环境进行构建,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